几种国人才懂的独特小刀,历史十分悠久,造型用途都很有韵味!
书刀
书刀者,古代刮削简牍文字的小刀。所谓“相国起刀笔,将军拔屠沽”,刀笔吏(代指文官)之“刀”即是此。现在之所以少见,是因为书写载体的变革,书刀流行于纸张普及之前,尤其是战国至秦汉时期,竹木简牍是古人最常用的书写载体,如有错讹,用书刀轻轻刮削简牍表层,达到删减之目的。
匠人工坊大马士革刀
后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普及之后,书刀也慢慢演化出裁纸、拆信等功能,乾隆皇帝便是书刀大户。近代鲁迅先生喜欢毛边书,就是印刷的书装订后不切光,“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页与页相连,看书时,需要裁开来看。作为一位资深的“毛边党”,手边也务必有把裁纸书刀。
乾隆皇帝文房用刀,青金石、白玉手柄
香刀
香道中的高级玩法要数无明火的熏烤香材。但是整块的香材放进香炉,里面的香气是散发不出来的,且一块香料价格可观,这样烧算得上暴殄天物。切香刀,即可以把香材切刮成匀称的小片或者粉末的小刀。
匠人工坊大马士革香刀
茶刀
茶道虽则在世界扎根,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但中国的茶道的悠久,尤其是出于我们地大物博的特性,始终有不可泯灭的特性。比如茶饼这种独特的存在。三国时期魏·张揖作《广雅》,其中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此时已有了饼茶的雏形。唐宋时把茶叶制成饼流行起来,陆羽的《茶经》里还记录了唐代作饼茶的七道工序—— “采”、“蒸”、“捣”、“拍”、“焙”、“穿”、“封”,最终拍制成饼。茶饼、包括更为紧实的茶砖,都更方便其在我们广阔的土地上存储和运输。尤其是普洱茶,从它本身收藏陈化特性出发,饼茶恰好是最经典、最具美感的款式。普洱茶饼在清代时相当盛行。
清代普洱茶刀
中国有“开茶迎客”一说,就是指每有贵客造访,茶主人兴致之至,会拿出自己珍藏的茶饼,当着客人的面解开共饮。茶刀就是开茶的器具,在颇有些仪式感的开茶过程中,茶刀之精致也融入茶道之中。
匠人工坊大马士革茶刀
匠人工坊大马士革茶刀
匠人工坊大马士革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