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西行记 路上浅谈普洱茶道

2020-12-26 11:26:50热度:103°C

  西行记路上浅谈普洱茶道
  千里逐日

  2010年4月11日清晨,春雨淅沥,深圳浸霪在一片浓云湿雾中。我们51条自驾游发烧友,驾着15台不同型号的汽车,从广电集团大厦鱼贯而出,驶上广深高速,拨开迷雾,冲破雨障,直奔五千里外的云南,开始了为期十天由深圳电台交通频率和上海大众东通香蜜湖店组织的探寻茶马古道,沐浴彩云民族风的大型采风报道自驾行。

  车友们大都是自驾游老雀,久经沙场,不少人曾远赴西藏、内蒙或土耳其、澳大利亚、美国等地,饱尝自驾游的乐趣。而我是第一次混迹其中的菜鸟,因此对路上的一切都颇感新鲜。

  我们的车队组织严密,编制完整,前有领航车,后有护航车,中有指挥车,还有前后移动的巡航车,一路上双灯闪烁,威风八面,阵容颇像旧时官员出巡,想不到现在我们一介草民,也能享受如仪。

  原以为几个人窝在一辆小车里长途跋涉会闷到抽筋,没想到东通为我们每台车安装的对讲机,将前后相距几公里的隔阂一扫而空。领航车上的领队老蔡,除了为车队指引前进方向外,还不时用自驾游特有的“黑话”,将前面的路况通过对讲机告知后面的车友:“注意,注意,右车道有两只‘蜗牛’,现在前方暂无来车,各车在安全情况下可以超车。”老蔡所说的“蜗牛”,原来是指那些驭着沉重货物,在路上缓慢行驶的大型货车。

  “呱叽呱叽”车友用自驾“黑话”向领航车表示感谢。

  当车队进入广西一段崎岖曲折的沙泥路时,忽然听到对讲机传来老蔡的声音:“各位车友请注意,前方左车道有辆法拉利。”我听了精神为之一振,真没想到在这样偏僻的山路上会遇上法拉利,待走前一看,所谓的“法拉利”原来是一辆笨拙如牛气喘吁吁的手扶拖拉机,我们赶忙减速避让。

  自驾游的旅途并不寂寞,车友们通过对讲机介绍自己的光荣历史,讲述自己的旅游经验和快乐,还互相猜谜语,讲笑话,一路上谈笑风生,亲密无间。虽然日行一千五百里,也不过如弹指一挥间。

  我们像夸父一样在路上疾驰,穿州过省,终于在彩云之南追上火红的太阳,迎来深圳人久违的白云蓝天,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心情豁然开朗。

  普洱茶道

  宁洱县古称普洱府,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城区中心的茶源广场有一座石碑,上刻“茶之源,道之始”,又称之为茶马古道零公里碑,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想当年,茶商用驴马驭着普洱茶叶从这里出发,北上成都西安北京,南下老挝越南缅甸,西由丽江转中亚,东经南宁赴广东。我们来到宁洱县同心乡那柯里村的茶马驿站时,仿佛依然听见山间小路传来驴马脖子上的叮当铃响,仿佛看见古代茶商翻山越岭不辞劳苦,将普洱茶叶带往天南地北。

  在宁洱创办永年茶厂的太俊林先生是当代茶商,他用现代方法制作的普洱茶早已不再用驴马经由茶马古道运送,现在的普洱茶叶已经升格,学会了乘坐飞机或汽车奔赴世界各地。太先生在他的会所请我们品尝他珍藏了三十年的雪印普洱,茶艺师先将紫砂壶放在沸腾的开水上方蒸薰,然后将茶叶放入茶壶再蒸薰,让茶叶的香味尽情散发,接着再用热水烫壶,开水洗茶,泡茶,斟茶,上茶。我双手接过茶艺师奉上的雪印普洱,轻轻浅尝,顿觉茶味清香,沁人肺腑,齿舌留香,生津回甘。

  我忽然想起日本的茶道,在日本,茶道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来接待宾客、交谊、恳亲的特殊礼节。茶道不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环境,而且规定有一整套点茶、煮茶、泡茶、献茶、品茶的程序。游杭州茶叶博物馆的建议茶艺师动作规范,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极具观赏性。茶艺师献茶时,客人须双手恭敬地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仪式感极强。日本人把茶道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中国的茶叶在唐代开始传入日本,但日本人却让茶叶承载着他们的东洋文化,创造出禅茶一体的茶道,并提出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我们为什么不能给普洱注入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研创出一套优雅的中国茶道呢?

  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曾经将普洱比喻作一位慈祥敦厚的长者,然而在我眼中,他自己就是一位致力于普洱茶道建设的长者,他提出将中国普洱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从农业普洱,文化普洱,走到今天的科学普洱,并奋力迈向未来的人文普洱。

  当我们站在普洱市思茅区的营盘山上,俯瞰着错落有致的万亩茶园,仿佛看到了沈培平书记为我们描画的普洱远景。今天的普洱已不仅仅是生津止渴的茶叶,今天的普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内涵,有了自己的研究机构,有了自己的茶叶协会,有了自己的《普洱》专业杂志,我们的“普洱茶道”正在日渐走向成熟。

  万众狂欢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2010年4月15日是傣历1372年的新年,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景洪市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敲锣打鼓来到澜沧江边,几名清纯少女俯身取来圣洁之水,十二位和尚围成一个圆圈,双手合十,虔诚地为圣水诵经,江边的取水仪式结束后,人们就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傣族人认为,水是生命之神,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人们一边泼水,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

  我们一出门,就有几个小孩用水枪给我们深圳电台交通频率的总监潘永汉射来一串串的祝福,主持人蓝明和秋生也被几个傣族少女用几盆冷水兜头泼下,成了两只落汤鸡。路上驶过一辆人货车,车斗铺着塑料布,里面盛满清水,几个青年男女坐在车上,用盆盆桶桶把我们泼得全身湿透。有辆奥迪小车缓缓驶近我们,突然有人摇下车窗,从里面伸出一支水枪,冷不防把我们射得个个挂彩,还未等我们看清楚车内的人是男是女,车窗已经摇上,扬长而去。我们51条好汉还未走到泼水广场,全身上下已经湿透。再看看周围的民众,没有一个能幸免于水。

  泼水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舞台上各族人民载歌载舞,舞台下成千上万的人在热情泼水。女孩子是最具吸引力的泼水目标,越是漂亮的女孩子被人泼得越多,衣着越是光鲜的女孩子越是让人泼个不停。

  喷水池的水被人们泼得如天降甘霖,但仍有人觉得意犹未尽,他们开始向空中“泼”拖鞋,于是,在喷水池的上方,同时有几百双拖鞋满天飞舞,场面十分壮观。

  泼水节是全城狂欢的节日,不管你是官是民,不管你是贫是富,不管你是教授还是学生,不分你是傣族还是汉族,全都得意忘形,万民同乐,在吉祥之水面前人人平等。

  泼水节体现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虽然泼水节是傣族节日,但各民族都积极参与,不分彼此。泼水节体现了广大民众之间的宽容,参加泼水节的人们虽然彼此陌生,但没有人因为被人泼湿身体而发怒,没有人因为被人扔了拖鞋而吵骂打架。

  我们依依不舍地跟云南说再见的时候,也同时辞别了蓝天白云,从云南进入广西后,就开始朝见乌云晚见雾。4月20日,我们的车队驰骋九千里路后,回到了广东,一进入恩平的帝都温泉,就遇上前来欢迎我们的大雷雨。然而,不管广东的雷雨多大多瓢泼,我永远也忘不了云南的幸福水!
  作者:梁兆松,转载自《普洱》杂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