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壶言壶语跟壶有关的那些事儿

2022-04-27 00:26:36热度:89°C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明代以后,瓷器、紫砂器大兴于世,锡壶造型仿而行之,获得大发展。特别是入清后,一方面,文人锡壶承明代之余绪,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另一方面,民间日用锡制品造型也获得充分的自由。

清代初期至中期,文人锡器备受士绅阶层的青睐,涌现出不少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锡器工艺大师和锡作高手,他们在锡壶制作工艺、材料、装饰等方面都有一些崭新的突破,制作了一批独具创意的锡器精品。

明晚期 归复初制锡壶 北京保利2013年秋拍拍品

例如著名仿紫砂锡壶大师归复初(字懋德)。他生于明末,主要活动在清初,世居扬州,善于用生锡制模做壶,以檀木为柄,以玉为嘴及盖顶,所制壶人称“归壶”。清代谢堃著《金玉琐碎》中谈及“归壶”时称“取其夏日贮茶无宿味,年久锡生鲶鱼斑者佳。”

“锡制茶壶,北京以前甚多,但多为普通之器,仅足沏茶而已,惟著名者有归壶、卫壶之称。……卫姓者,失其名,亦以善制锡壶称。多提把者,且周围多刻有阳文花鸟。二者以此为别。”可知当时与“归壶”齐名者,还有“卫壶”。——赵汝珍《古玩指南续编·古玩琐碎》

同时期的大师还有沈存周(1629-1709),字鹭雍,号竹居主人,活跃于康熙时代,浙江嘉兴人。其制锡壶亦镶白玉钮,紫檀木执柄,锡质温润,古朴典雅。

“康熙初,沈居嘉兴春波桥,能诗,所治锡斗,镌以自作诗句。钱箨石诗集中载有《锡斗歌》,颇令人称赞。元明以来,朱碧山之银槎,张鸣岐之铜炉,黄元吉之锡壶,皆勒工名,以垂后世,而不闻其能诗。”——清宋咸熙《耐冷谭》

清早期 沈存周制锡制诗文茶壶及茶叶罐 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拍品

沈存周之后还有沈朗亭,亦以善制锡壶明世,故宫藏有其桃式锡壶一件。

清代乾隆朝,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民间手工艺和珍玩器具不断进步翻新,以锡壶为主的锡器也成为贡品。

清石韫玉等编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乾隆三十六年(1772 年)户部覆苏抚李湘奏,江苏省年额办解物料甚多,内惟立锡、黄蜡,系委员自行解办。另有“吴中锡作所造,专供御用者。”的记载。——李鸿庆《明清锡器丛考》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锡器工艺再次得到重大突破和发展,一些专业的工艺大师把漆器、紫砂、瓷器工艺同锡壶结合,将锡壶的生产推向高潮。

江苏扬州著名漆工卢葵生,能书善画,精于雕刻。他以锡做壶胎,胎外髹漆,剔红雕刻花卉诗文,做成名噪一时的“梅花诗句锡胎漆壶”。钱大昕书铭、陈农绘画、卢葵生刻制做壶,三名家联手做成“鳝鱼青色沙鱼皮锡胎漆壶”。与此同时,一些紫砂壶制作大师和名士也投身其中,如江苏宜兴杨彭年、浙江杭州陈曼生等。

谈起大师壶,前些年我在潘家园市场里看到过一把壶,壶里面落着“石梅”的款,说明这是清早期制壶大家朱石梅的作品。

浙江绍兴人朱坚(约1772-1830年),字石梅,著名书画家,擅长人物、花卉,且工鉴赏,多巧思,创制出紫砂胎包锡壶。朱坚曾著有《壶史》一书,惜已失传。他创制的紫砂锡包壶,是用白玉作盖、柄、钮,非常别致,又称“三颗玉”“三镶壶”,一时效仿者颇多,开嘉道锡壶新风。

“仿佛宣和博古图,昆刀珍重切云腴。盛名甘让宋公叔,茶谱何劳比曼壶。”——陈文述《画林新咏》中咏朱氏壶

此类壶既有紫砂之功效,泡茶清香可口;又有外部造型多样,锡质银亮,錾书法绘画方便的特色,高贵豪华。当时不仅文人雅士爱不释手,官吏士绅也纷纷求索,有的甚至被作为贡品进奉到皇宫。现故宫收存的锡壶以此为大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博物馆也有收藏。

朱坚后来主设计壶样,多委托别人制作,有时自己也做。印款有“石某摹古”“石某仿制”“石梅”“画溪书屋”,且有“道光十有九年石梅监造”等印款。其中,有“画溪书屋”印款的锡壶最为珍贵。且款刻多在紫砂胎内底,存世壶很少。

朱坚刻梅花题诗锡壶 故宫博物院藏

当时,锡壶在潘家园的要价通常是10元8元,贵一点的三五十元。但卖家开口就要6万元,且此壶里面还插着一张纸条,手写“朱石梅”三个字,说明卖家知道这壶的相关知识。

看到这种情况,我想先跟卖家要了电话,私下再约他细聊。刚一张口,卖家却说自己当天晚上就回河南,要马上谈。

“我头一天先到报国寺摆了一天,没人问。今天在潘家园,也只有您一个人来问。”卖家说。

“我收壶的原则是必须完美,品相必须一流。您卖的这壶是三镶壶,里面是紫砂,外面包锡。您的这只壶,第一要价贵;第二,这壶不对(假壶)。如果是石梅的款,要写在外面,不应落在壶里面。再有,如果您今天把壶带回去,路上有个磕碰,我就再也不要了。”我说。

卖家问:“你给多少钱?”

我说:“8000”

卖家说:“我9000买的。”

我说:“那我给你1万。”

最后,卖家问:“知道是假的,你为什么还要?”

我笑笑,说:“我是研究锡壶的,做得这么好的壶,还是第一次见。”

收藏是买家与卖家的博弈,关键的时候,更是真刀实枪知识的比拼。

在我收藏的锡器中,约占70%有款识。清代以前的制品很少见款识,清代以后带款识的制品逐渐多了起来。一般在器皿底部印轧出店铺、商号、作坊或工匠的人名款。

有的还印轧上产地及包换、包用、点铜、真足点(点铜、真足点是在以锡为主材的基础上适量加入部分铜的成分,起加强造型硬度的作用)、不真包换等质量保证款。另外,也有在器皿盖内、套内或托盘内印轧款识的。

清 包锡檀香木漆绘山水图鼓式温酒提梁壶

锡器带纪年款的制品极少,我至今还没收藏到一件。不知当初的锡器工匠们,为什么不能像做瓷器那样,留下纪年款。其实除瓷器、铜币、铜炉、书画外,其他如木器、玉器等也均少有带纪年款的,这给准确断代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不过,就像明代木器的线条简练、纹饰舒朗;而清代的木器则截然相反,用料粗大,线条复杂,纹饰繁复。民国以后的做工及造型又变得简单单调,也很少有雕刻繁复的制品了。

其实锡器也不例外,任何东西都有着从简到繁,从精到粗,不断轮回的过程。这些时代特征在其他物品上均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藏家一般只能参照造型、纹饰并对比同时期的其它物品,进行分析对照,也就能做出大致的断代了。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26884952 49522688 26885179 51792490 24902688 26885148 51482556 25562136 21363639 36394809 48094234'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50686) and MATCH(title) AGAINST('26884952 49522688 26885179 51792490 24902688 26885148 51482556 25562136 21363639 36394809 48094234'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