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牛早茶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及原因
乌牛早茶产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茶叶加工能力有所提高,实施品牌战略初见成效,茶农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我县农业经济一大支柱产业的基本条件。但从乌牛早茶业的发展趋势看,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及原因,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茶园基地规模档次低。3.4万亩茶园绝大部分是家家户户的分散经营管理。由于茶园开发时无规划,不具备“三通”(即通车、通水、通电)条件,全县高档次的示范基地不多。据调查,茶叶专业村乌牛镇东坦头村,全村53户,种植面积350亩,户均种植面积6.6亩,其中黄方昌大户种植15亩,共有38块茶园,分布在15处,给生产管理带来不便,同时导致生产成本tieguanyin增加,特别是给病虫害防治带来困难。造成基地规模小、档次低的原因一是永嘉山区山场坡陡,坡度在30度以上不宜开发种植乌牛早茶,海拔在600米以上宜受冻害,据调查有20%茶园分布在坡度30度以上和海拔600米以上,这些茶园根本没有办法改成“三通”的标准茶园。二是受土地流转机制的制约,对连片荒芜的番薯园进行经营使用权流转还没有可操作的法律规范。
(二)茶园管理粗放。由于近几年茶园发展迅猛,管理技术与方法滞后,导致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肥培管理方面,片面施氮肥,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茶叶产量和品质;二是病虫害防治普遍盲目,选择农药单一。选择防治时间不对,选择农药毒性超标;三是茶树修剪时间和修剪高度掌握不当,茶农普遍采取每年春茶结束后,即予以台刈(台刈是离地面5——10cm处修剪),对茶叶产量影响很大。
(三)茶叶加工水平不高。茶叶与其它农产品不同,茶鲜叶经加工才能成为产品和商品。据调查全县约有一半茶鲜叶直接由杭州、新昌茶商上门收购,产品附加值流失严重。茶鲜叶外流主要原因:一是生产洪峰期集中,全县茶园98%种植乌牛早,栽植品种较单一,致使乌牛早采摘期集中,正常年份采摘期一个月,非正常年份只有半个月,而茶鲜叶必须在采后24小时内加工完毕,否则会变质;二是加工能手紧缺,按3.4万亩茶园全部投产计算需加工人员15000余人,目前全县仅有2500人,且主要依靠杭州、安徽、新昌等外来师傅,本县熟练工极少;三是加工厂房不规范,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参齐不一,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
(四)茶叶龙头企业实力普遍不强。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农产品走向市场靠的就是龙头驱动。全县共有34家龙头企业,生产干茶51吨,只占全县总产量的16%,还不能统揽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负责人文化素质低,34家中具有高中学历5人,初中程度15人,也没有经过茶叶技术系统培训,不具备龙头企业经营的基本理念,个别企业主小农思想严重。二是经济实力弱,资金筹措困难。三是茶农对龙头企业信任度不是很高,茶青收购的价格和政策难以保证。
(五)茶叶科技队伍不健全。一是科技干部队伍不足,全县专业从事茶叶技术推广的干部仅5名,其中农业局2名,乌牛镇2名,罗东1名,无法承担全县的茶叶科技推广工作。二是科技网络不健全,网络仅延伸到乡镇,村级没有配备茶科员,茶农信息不灵,技术咨询不便。三是科技人员待遇低。四是科技培训力度相对滞后,培训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全面性。
(六)品牌宣传相当混乱。一是品牌多而乱,34家龙头企业拥有30个商标,各树各的旗,违背了县府的统一“乌牛早”牌乌牛早名茶对外的营销策略。二是宣传方式单一,效果不理想;三是宣传经费投入少。四是企业之间存在互相拆台现象,恶意攻击别人的商标品牌,导致消费者对乌牛早名茶品牌和质量的怀疑。
(七)乌牛早茶产品结构单一。目前乌牛早茶都采用名优茶生产,仿制龙井茶,产品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的需求。
对策
(一)制订高标准的发展规划。要修订原有的规划,县和各重点乡镇既要有总体规划,又要有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规划,各级规划要互相配套,协调一致。
(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按“借龙出江”、“扶龙出海”的指导思想,对现有34家企业进行整顿和规范,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要按股份制公司的要求对浙江乌牛早实业股份公司进行整顿。二要重新修订县级龙头企业标准;三要加大扶持力度,在企业用地指标、规费、贷款额度予以政策倾斜,成立担保公司为龙头企业贷款服务。
(三)加大科技兴茶力度。一要在农业局设立茶叶站配备茶叶专业干部5-6名,在县科技局配备1-2名,在技术监督局配备1名,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增设茶叶班,成立县级茶叶研究所。二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联系政府与茶农的桥梁和纽带。三要重视茶叶科技信息网建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都要装好茶叶网。四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按茶园发展速度制定培训规划,通过5至10年的持续培训,达到5000名营销队伍、15000名加工技师的目标。
(四)鼓励和提倡订单茶叶。订单是公司+农户的具体体现,是解决茶农卖茶青难的有效办法。由农业部门与协会共同制定茶青和干茶的质量标准及基准价,鼓励企业与茶农签订订单,按市场价实行保护价收购,政府对重视订单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五)重视品牌的保护及宣传。品牌的散乱不利于乌牛早茶业的发展,应整顿中小企业的不规范商标,对县政府拥有的“乌牛早”商标应采取租赁方式给浙江省乌牛早实业公司使用,不宜采用入股方式,其他企业按县定质量标准与实业公司签订合同后也可使用“乌牛早”商标。建议根据乌牛早茶业的发展需要,应采纳奥康鞋业的成功经验再申请一只商标,由茶业协会牵头审批“楠溪江”牌商标。把乌牛早名茶分两大类:高档的采用“乌牛早”商标,中低档的可采用“楠溪江”牌商标。有计划地开展营销策划,如举办乌牛早茶文化节、乌牛早茶斗茶会等形式邀请茶叶界专家和茶叶商业界和新闻媒体前来指导,到省内外举办乌牛早茶新茶上市新闻发布会扩大名茶的知名度。同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到各地设立专卖店或代销店等营销网络。
(六)适当调整政府的扶茶政策。原有单一的烏龍茶扶贫政策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应做适当调整。一是对乡镇级的示范性基地继续予以补助,鼓励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购置茶叶机械设备予以补助,鼓励配备茶树修剪机、名茶制作机、茶叶冷库设备等,提高机械化水平;三是对乌牛早茶的营销税收采取优惠政策,可参照泰顺县的成功经验,按销售的数量与单价限额定税收,对产销大户及龙头企业的个人所得税予以免收;四是增加科技与培训的专项经费,县政府每年至少要安排50万元培训专项经费;五是增加品牌宣传营销经费的投入。
华发茶叶茶叶店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