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黑茶知识> 正文

喝黑茶时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2022-11-04 07:05:16热度:38°C

相信大家都知道怎么品尝红茶吧!但是你一定不知道喝红茶是有一些技巧的!以下是喝红茶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选择腹大的茶壶:

因为红茶浓度普遍较高,选择大腹茶壶可以避免茶汤过量;建议选择陶罐和茶壶作为材料。

二、冲泡分量:

冲泡红茶时,茶叶重量约占壶体的20%;将茶砖和茶饼取出,暴露在空气中一两周,然后冲泡。味道会更好。

三、洗茶不可少:

洗茶是酿造红茶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由于红茶的加工和长期储存,它可能含有灰尘。洗茶不仅能唤醒茶的味道,还能洗掉杂质。注意洗茶速度。洗茶可以不浸味。

四、趁热品饮闻香:

喝酒闻香的时候,要趁热,把香杯放在鼻子前面,这样就能感觉到老味儿的香味像泉水一样冒出来。

饮用时,让茶汤在口部停留一小段时间,让茶汤透过牙齿,渗入牙龈,从生甘筋送回舌面。这时,它充满了芳香、甘露和“流涎”,让人神清气爽。而且,当体液溢出时,也不会渴很久。这是品茶最好的感觉。

另外,要了解茶叶品质:要想在冲泡和冲泡红茶时达到最佳效果,首先要了解它的“茶质”,因为每一种茶叶,每一批茶叶,甚至每一包茶叶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比如泡茶的时候,红茶揉搓充分,细胞破碎。绳子又紧又重,冲泡时往往能很快“尝”出来;但对于那些外形精致的红茶,细胞破碎率特别高,而且“口感”特别确定:汤一定要尽快出,以免太稠。

在了解茶叶性状时,通过了解其大致年份、储藏环境和缺点,可以估计其汤色、口感、茶香、发酵度和耐泡性。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下喝几次。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干茶和叶底来了解它的茶性。(文章来源:红茶知识)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常常碰到下雨,把茶搞湿了,茶商心里很难过,扔掉,又可惜。他们到了一个痢疾横行的村子,死了良多人。村民们没吃没喝。茶商想自己带的茶长霉了,不值钱了,就送给这些可怜的家庭吧。结果奇迹发生,村子里的人们痢疾全好了。事实上,安化黑茶的产生,比传说中的要早得多。

  《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私茶。”

  安化黑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因为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势巨子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杀青(锅炒)茶,比拟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当时,西藏喇嘛常至京师礼佛朝贡,邀请犒赏。回藏时,明朝廷赐给很多礼物,其中茶叶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喇嘛们却绕道湖广收卖私茶。湖广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于安化一带。

  安化黑茶至晚产于15世纪后期,通常经过湖北运销北方和西北。因为安化茶滋味浓厚醇和,且量多价廉,西北那些领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给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点出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打架,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以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报请天子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

  经由茶商和市场的长期甄选,安化黑茶逐渐兴盛起来。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帮,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资本雄厚的晋、陕、甘茶商,还在安化建有楼阁,设立行帮组织和贸易铺面。资江沿岸各处,都有因此而人丁旺盛贸易繁荣的市井商人,如黄沙坪、酉州、苞芷园、小淹、边江、唐家观、雅雀坪、东坪、桥口等地。

  安化黑茶工艺主要分布在县内的小部门地区,即沿资江流向的马路、东坪、黄沙坪、酉州、江南、陈王、洞市、小淹等区域。这些地方的传统工艺制作,其流程及质量尺度是相同的,大都为作坊式,只是出产规模有大小之分而以。

潺潺资江清泉水,绵绵安化野山茶

有研究表明,茶叶在中国首先被人类使用可至少追溯到一万年以前,先作为食品、后来作为药品,再后来作为饮品。黑茶起源于何时,一般认为黑茶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出现“黑茶”二字,《明史.茶法》记载,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使陈讲奏称: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也有人认为黑茶始于1373年。有历史记载,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诏天全、六蕃(今四川天全、宝兴等县)司明,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乌茶即黑茶。黑茶品质的形成,在早期阶段,并不是生产中有意思进行发酵的。因为气候的原因,中国南方产茶北方不产茶,北方消费的茶叶要从南方运去,在古代,茶叶的运输多数靠骆(推荐阅读:竹叶青是好茶吗,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www.guniangcha.com)驼马背运输,从茶叶产区的湖南、四川等地运往西北途中往往需要半年乃至一月时间,在这漫长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日晒水淋等原因,部分茶叶在驼背上慢慢发酵,人们发现,这些发了酵的茶香气更高,滋味更醇,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运输越来越快捷,人们开始通过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增加发酵工艺来改善品质,逐步形成了黑茶这一独特茶类。从这一点来看,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年),据《封氏闻见记》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湖南茶叶生产历史十分悠久。历史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炎帝神农氏,最后就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日的湖南省炎陵县鹿原陂,证明在炎帝神农氏时代,湖南就有茶树生长,并被神农氏发现和利用。至今炎陵县山上仍有野生茶树生长。湖南黑茶生产始于安化县。据唐.杨烨《膳夫经手录》记载,唐朝时,安化所产渠江簿片,已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五代毛文锡的《茶谱》记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说:“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证明在唐朝湖南安化已有“渠江簿片”生产,当有些名气,而这种茶色泽为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泽,说明当时就有黑茶生产。   安化黑茶经营始于桥口,后来以江南为集散地。量多质好的是六洞二溪茶。即资水南岸的思贤溪之火烧洞,竹林溪之条鱼洞,大酉溪潭水洞、桥香洞,黄沙溪之深水洞,竹坪溪之仙缸洞,和高家溪、马家溪。品质以后者最好。至道光元年(1820年),湖南黑茶除一部分运往陕西泾阳县加工成茯砖茶销往西北之外,一部分在陕西、山西加工成“百两茶”,另一部分商人来安化就地加工芽尖、白毛尖、天尖、贡尖、生尖、捆尖等,每年约三万老担(合1720吨),主销山西、陕西等省。当时湖南资江沿岸茶园遍布,茶号林立,仅酉州、黄沙坪、东坪就有茶号六、七十家之多。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晋商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上好的高家溪、马家溪的黑毛茶,在安化加工成“千两茶”,每支老称重1000两,净重36.25公斤。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交通阻塞,体积庞大的黑毛茶运往泾阳加工十分困难,销往西北的黑茶逐渐减少,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湖南省成立茶业管理处,同年5月,茶业管理处派副处长彭先泽先生到安化江南试制黑砖茶并获得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检验合格。8月,彭先泽先生又报请成立湖南省茶业管理处砖茶厂,在安化江南租赁德和庆记茶行为厂址,1940年3月1日正式开工压制。自1941年起,砖茶厂改由湖南省建设厅直辖,改名湖南省砖茶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