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的标准,存在于每一个心中

2022-04-28 17:18:05热度:54°C

有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句话,仅仅从字面意思,恐怕都有好几种解释。比如可以理解为人应该有感恩的心,正是因为前辈无私的奉献,才有了后辈当前的福荫;也可以理解成做事总应该循序渐进,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需要脚踏实地,经常漫长的艰苦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甚至现在还可以理解成生态环境极其重要,保护林地,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

当然,我今天引用这句话,其实是对于自己,老客户,新客户的关系,产生的感慨。

最近有几位茶友反馈,大概意思是我的茶,品质一年比一年好。不得不说,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但从一定的角度去理解,也可以当做是鞭策自己的话,甚至是应该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的原意。

一方面,既然在这三年里面,产品的品质整体上是越来越好,不就说明了最开始的时候问题越大?真正的茶贩,恐怕一开始就将品质做到定格了。这便是需要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的地方。

其次,回顾过去,总结当下,身体力行是必须的,但对于茶的理解,对于人性的学习,同样重要。所谓茶如人,茶如人生,内含信息量确实很大。人云亦云的话,大可不必信。尊重事实,但绝对可以参考以及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初步判断,大致不爽。

记得我来勐海的第一个月,一个人,一个手机,还好没有狗,对茶一概不知,居然面对陌生人,卖了十多万的茶。现在回想起那些茶,无地自容。即便我是受害者,但施害者的行为彰显无疑。进而还用行动诠释了“东山老虎吃肉,西山老虎也吃人”具体含义。时至今日,对茶商,尤其是女茶商,便有了客观看法(偏见)。

诚然,事后分析,很大部分原因出自自己身上。前半生干了很多类似的事,约等于考验人性,约等于送温暖,学雷锋。四十岁了,才恍然大悟,人间万事,都是利弊权衡的结果。从此后,渐渐对于社会运行规则稍微了解。

因此,从我做茶的历程看,站在我的客户的角度,确实符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然,我竭力保证,从现在开始,不需要任何人种树了。

三人成虎,源自于自己认知的欠缺。今年春茶,跑了6趟易武。惊愕发现,一路喝着标准的,真的茶过来,居然基本对于新茶的判断,十分精准了。这个变化,也许最吃惊的是老王,当然,最明白过程以及原因的是蒋总和小唐。这说明什么?我天赋异禀?这是不可能的事。

只能说,茶,名山茶,本就是有高低之分,并且区分是有一定的标准的。甚至还有层级分化,并且十分明显。于是这边反过来证明了“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而这“群众”,就是过去十多年里面,许许多多真正热爱普洱茶的茶友们。我们还能发现,对于茶品质判断的标准,是不会改变的,根深蒂固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主观意识里面,不管这个人会不会喝茶,有没有喝过茶,这个标准都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当他开始喝茶,喝过很多茶,喝过很多标准的山头茶的时候,就是其内心中对于茶的判断的标准展现出来的时候,那时,依旧会证明,每一个人,对于茶的好坏的标准,如出一辙!

所以,只有这个标准真正呈现在心中的时候,才算得上是一个纯粹的茶友,当愿意为所爱,付出时间,金钱的时候,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茶友。这个时候,不会因为新茶还是半年的茶,还是存了五年的茶,不会因为写着什么名山古树,不会因为一款茶,源自从未听过的地方,而对茶就做出来判断。

心中有标准。第一,心中有对于茶的品质判断的标准。第二,心中有对于某一个山头的茶的标准。第三,心中有发展思维,对于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并且能根据一款茶当下的状况,准确进行陈化预判。我想,如此这般,眼前尽是明亮,世上便少了雾霭。

当然,再加上对于商业,经济,人性的掌握,普洱茶的世界,必然尽收眼底。我的茶友们,有些,已然身处其中,更多的,在前进的路上!我很荣幸为这样一群有识茶友,持续提供服务!

我是传播茶文化,致力于打破高溢价,为一小部分真正热爱普洱茶的老板们,持续性提供真,标准,高性价比普洱茶的海涛。

曼松最好的原料,二十多年的老品种树,第二批,也是最后一批,7公斤已经到位。小程序已经上线。附带推荐优质口粮:革登。

详情登录小程序,在“茶贩推荐”板块可见。

小程序搜索“流星赶月普洱茶”,便可进入小程序商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