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一季度经济数据强于预期,投资发挥了拉动经济“快变量”作用
4月18日,中国经济2022年“一季报”正式出炉。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
如何解读这份刚刚出炉的“成绩单”?一季度经济增速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原因何在?投资在多个重要经济指标中表现最为强劲,体现了什么?今年的稳增长有哪些重点需要关注?
对于上述话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进行了专访。徐洪才指出,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强于预期,显示出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并已显效。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受访者供图
需关注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相对较高的现象
NB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明显超过去年四季度4.0%的GDP同比增速,也超过市场普遍预期。在您看来,一季度GDP表现强于预期的主要原因何在?
徐洪才:对于GDP表现优于预期的现象,我觉得最重要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各项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比如说,在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方面,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一季度整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9.3%,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都很突出,这是政策力度比较强的一个体现。
此外,从消费、进出口等多方面数据看,当前中国经济也显现出强劲的韧性。
在消费方面,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尽管3月份服务业受疫情冲击大、消费数据波动明显,但整体的一季度消费数据还是一个正增长的状态,体现出了韧性。
在进出口方面,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7%。在全球通胀持续、俄乌冲突爆发等多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我国的进出口还能有如此强劲的表现是不容易的。
而在工业生产方面,全球大宗价格上涨对我们的制造业形成了明显的成本压力,但我们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依然保持稳定,体现出我们微观主体的表现也强于预期。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同比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这一增速比GDP增速高出0.3个百分点,说明我们“六稳六保”工作推进得比较好。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一季度经济数据中也有多个方面的信号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比如说,受疫情等多方面影响,16-24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在各个年龄段中相对较高;此外,农民工的就业情况也因为疫情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
此外,近期出现了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倒挂的现象,这意味着可能会有一部分资金外流,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一定的压力,这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第三个方面是PPI数据处于高位,大宗价格商品继续上涨,这将对我国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
可考虑发放消费券、现金等超常规刺激措施
NBD:从一季度经济数据看,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同比增长9.3%,这可以说是一系列经济数据中非常耀眼的一项,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投资将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徐洪才:从数据来看,当前扩大投资在稳增长的进程中的确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根据长期经验,投资是一个“快变量”,其效果会体现得比较快;而消费则是一个“慢变量”,需要久久为功。
从投资的结构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三个部分应该都是不可或缺的。
当前,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表现比较强劲,不过与此同时,房地产暂时还未完全企稳。因此我觉得,接下来还是要对房地产进行提振。因为房地产和消费的关系比较明显,房地产如果持续低迷,会对消费产生影响。
NBD: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消费和供应链运行受疫情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比较大。在您看来,对这两个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接下来应该如何进行修复?
徐洪才:我觉得你提到的正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发力,但只要供应链出现中断,那上述两个领域的发力就很难奏效。供应链的紧张,不仅影响中小微企业,也影响整个完整的产业链。
要有效地修复供应链,我觉得当务之急还是对当前的防控机制进行优化。比如说,一些地方在执行防控措施时,“一刀切”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出现了随意设卡不让货运车辆上路等情况。如果能有效遏制这样的现象,就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
有人会说,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扶持措施等,但这些措施实质上都是辅助性的,最有效的还是要把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同有序复工复产结合起来。
消费的复苏也和尽快管控住疫情有极大的关系。我觉得可以考虑在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地区,采取发放消费券甚至现金这样超常规的刺激措施,这也是全球多地实践中比较成功的做法。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