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艺培训到底学什么?

2022-04-12 00:42:31热度:123°C

先上结论:茶艺培训中,一开始需要运用严谨的科学论证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实验,不断地控制变量(如泡茶三要素等),从而理解各项因素对茶品的感官体验产生了什么程度的影响。简而言之,通过设立数理模型,模拟茶品的变化,寻找最优的情况。BUT,即使是现在最顶尖的科研人员和运算能力最强的计算机也无法完全模拟出茶叶在冲泡时的各种可能性,所以我们需要往回看,在历史长河(其中包括了哲学、文学、美学等)中,在前人塑造的意境和后人的实践里去摸索一条能够走到品茶体验极致的道路。

千禧年刚过的时候,我们提到茶艺,一是表演,像这样,束腰蹬靴,辗转腾挪,台下鼓掌叫好。或者这样,好看的小姐姐,穿上古装,配上个插电随手泡,努力认真地撸起袖子,别碰到了器具。

再者就是餐饮服务,有的地方叫泡茶小妹。喊一句“看茶”,餐厅服务员便成了茶艺临时工。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的茶艺培训从地气走到了接地气,有的直接上了天,所谓天气吧。而上述的表演和服务的内容依旧在,只是在此基础上多了很多茶的新学问,大致分为两类:

一种是汇集了冥想、灵修、Love and Peace(爱与和平)和提倡所谓的“茶禅一味”。

另一种则是钻进茶的香气和滋味,寻求常人看来似有似无的感官体验。

先说第一种,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

适合人群:

忙碌的官员与企业高层以及想要亲近这些社会精英的普通老百姓,加上被上述人群带着跑的吃瓜群众。

学习内容:

姑且写一首打油诗,博君一笑。

冲泡流程少不了,制作工艺略知晓。

茶味不凭鼻舌参,好坏要靠身心感。

器具与茶美美搭,顺手不如顺心佳。

焚香抚琴长串珠,单反能通升仙路。

学习目的:

从繁忙的工作和酒桌应酬中脱离出来,投入到另一种幽静清新的茶桌应酬中去。只是这次应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喝了这碗大师的茶,点上这柱百年的香,安静冥想,默念“爱(qian)与和平(quan li)”,把学茶当做一种反省,一种救赎。好好喝茶,老天让你赚更多钱。

总结:

在这些学员面前不能聊茶,要聊心,要聊送茶的朋友,顺带着就聊到资源共享了。茶是俗物,如此美好的体验,岂是舌头能品出来的?有仓味?不,那叫做陈味。不然你以为这100年的普洱怎么变老的?你要用心去感受能量的扩散,茶让你的脊背发热,脚心发汗,排出浊气,听!

其次是第二种,这一种目前处于茶艺培训鄙视链的下游,经常被上面一群人批判为故弄玄虚,即,我没有感受到,你怎么能说有?一句话不光拍死好多茶艺师,连品酒师,咖啡师都一并阵亡。虽然背茶化学里的奇怪名词是有些吃力,但这多少也为茶品的感官体验提供了参考。茶汤的苦不是宝宝心里苦,是咖啡碱;鲜爽也不是因为赚了钱心里爽歪歪,那是因为氨基酸。这些基础的滋味都能体会到,那么其他更加细微的感官体验则要从各个方面去考量一片茶叶了,下面开始数变量。

这一段觉得太长可以不看:

以一片茶叶为例。首先是叶子生长的这棵树。树种、土壤、水系、农药、肥料、气候,其中任何一项都能左右这棵树的生长情况,继而影响到茶叶的外形和内含物质。茶叶离开茶树时的变量有生长位置、采摘时间、采摘时的天气、采摘人的手法。采摘之后进入加工环节,这里简化一下,以绿茶的加工为例,大体上包括杀青、揉捻、干燥。期间的鲜叶的状态(含水量、外形、老嫩程度),车间的温度、湿度,机器的温度,一锅鲜叶的重量,揉捻的力度、角度,对叶片结构的破坏程度,干燥时的温度、湿度,到成品之后,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中是否有别的气味(茶叶含萜烯类和棕榈酸等容易吸附异气味的物质)。

粗略举了几个明白易懂的变量,数一数已经有25个了,不多是吧?高中数学的排列组合了解一下!更要命的地方在于其中几乎每一个变量都相互关联,且对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更不用说控制这些变量的难度了(做个法,祈雨还是借东风?)。

结束了吗?并没有,茶叶这时还只在罐子里,真正喝到茶汤还得去冲泡。再加个泡茶十三要素,是不是觉得套路深想回农村了?

目前这两种茶艺培训的模式,不作褒贬,各有其存在合理性。笔者认为,第一种培训情况的出现来源于目前整体上急功近利,好利而忘本的气氛。为了获得知名度,江湖小混混都敢开宗立派,自有一套舍我其谁的心法和招式,感觉都可以上华山之巅了。当然,被带着跑的吃瓜群众也多少为了沾一点“大师门徒”的光,抑或根本就是被亲朋好友忽悠进去的,学没学到东西不重要,成为一份子比较重要。姑且成这一派为星空派。

与之对应的自然就是实地派了。目前大都存在于象牙塔内,他们仍在不懈地构建关于这一片茶叶的数学模型。不了解市场也是无奈之举,谁也说不准这些实地派会不会从象牙塔落到金字塔里面去,名利双收,但严谨的论证逻辑则死无全尸。

中国的茶艺、茶道从来不只芳香烃和冥想,更重要的是去体验,去实践,去悟那些通过感官的,茶叶带给人的愉悦。人和动物一样都有感官,所以我们会去追逐好吃好喝的东西,那么要会控制变量,建立模型,从数理化中去探寻其中的因果。但人和动物不一样,有精神世界,所以生理感官之上是所谓的“神明愉悦”,例如卢仝的“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这种体验难以言说,故而很多人存有怀疑。毕竟所谓“极致”的体验,除了蹦极这类没门槛的,其他的例如琴、茶、书画等都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加上偶然迸发的火花。

学茶不是苦修,而是不断地体验。中国那么多种茶,那么多种独特的香气和滋味,每年还都有点不同,其中的万千乐趣,不在于喝个遍的成就,而在于下一泡茶的期待。

戊戌年八月初五

斋胖书于朔望轩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8725053 50533764 37644921 49212129 21292155 21554907 49074218 42183520 35200331'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32406) and MATCH(title) AGAINST('18725053 50533764 37644921 49212129 21292155 21554907 49074218 42183520 35200331'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