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杭州西湖龙井茶昨正式开采一大筐鲜茶摸黑出门(组图)

网络整理 2022-03-19 23:57:35热度:248°C

人民网浙江频道了解到,近年来,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在西湖区茶园内全力推行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新技术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应用,打造了1.5万亩的西湖龙井智慧生态茶园。针对西湖区主要茶树害虫,在茶园内使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剂诱捕等高效精准的绿色防控技术。截至目前,西湖区已在全域茶园内布设了738盏天敌友好型杀虫灯,使用了38万片天敌友好型粘虫色板,安装了6台靶向声光精准防控设备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

2021年4月16日,由西湖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建设的西湖龙井智慧生态防治平台正式上线浙政钉。作为首个上线浙政钉的茶叶数字化管理平台,它集智能管理和数据分析为一体,目前已开放无人机飞防、墒情气象站、杀虫灯、声光精准防控等应用模块,通过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展示西湖区茶园内各项新技术应用的分布情况、运行情况及工作状态。

“西湖龙井智慧生态茶园”应用场景。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有了这个平台,现在用手机就可以在线查看各自辖区茶园设备信息,按照实际情况对茶园内的设备进行远程操作,足不出户就能进行茶园管理。”商建农说,“比如通过平台可以远程控制茶园内杀虫灯的开关,如果杀虫灯故障也会自动向植保员发送报警信息,植保员可以根据故障情况上报村社更换灯泡或者上报服务公司维修杀虫灯设备。”

数字赋能,让茶叶更安全、茶园更生态,同时也为西湖龙井的品牌保护增添了一份保障。

3月17日,俞华平领到了今年的首批茶农标。据相关条例规定,西湖龙井茶防伪专用标识将根据核定的茶产区面积、产量、茶农茶企的申请情况等,进行统一定量、分批次发标。“昨天领取的还只是茶叶总量的30%。”俞华平说。除了辨别真伪外,“茶农标”还有溯源功能,消费者用手机扫描“茶农标”二维码,即可获取茶叶来源茶山和茶农信息。有了这张“身份证”,西湖龙井的品牌权益得到维护。

3月17日,杭州首批茶农标集中发放。杭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湖龙井与它的产地西湖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基于地理文脉形成的名茶,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鲁成银表示,目前很多人对西湖龙井的品牌保护还存在误区,认为西湖龙井不是一个品牌,而是一种品类。“有人说企业品牌才是品牌,这是工业思维,是错误的。”鲁成银说,“我们的山水别人是抢不走的,因此中国农产品最有价值的地方正是类似西湖龙井这样的区域公用品牌,这是我们的优势。”

同时,鲁成银也指出,目前区域公用品牌存在“人人都想用,少有人珍惜”的问题,因此,品牌保护变得十分必要。2021年,《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出台,为加强品牌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在标识管理、大数据平台建立以及市场监管方面,杭州都为全国各地名茶的品牌保护工作提供了范本。”鲁成银说。

叶子变票子

茶园走出新路子

据了解,目前龙井43号品种率先开采,到3月下旬,群体种也将陆续开始采摘。“今年的春茶产量约为400吨,价格涨幅与去年相似,约为5%。”商建农说。

“头茶已经预订完了。”俞华平说,“我们家5亩茶地今年的总产量大概在100斤左右,但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村里茶农们有个微信群,每年这时候我都要在群里收购本地优质的鲜叶来加工。”据俞华平介绍,鲜叶的价格受采摘量影响会有浮动,每斤大概在250元至300元。

在近日举行的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新闻发布会上,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邵京华表示,综合考虑气候条件、茶园管理水平、加工水平等因素,并根据专家对目前西湖龙井茶树长势的分析,预计今年西湖龙井茶总体品质优于上年。

茶叶品质好,再加上老顾客多,茶叶不愁卖。“我们家纯手工炒的茶,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卖到8000多元一斤,机器杀青的半手工干茶约3000多元一斤,纯机器炒的茶卖2000多元一斤。”俞华平说。

将采摘的西湖龙井鲜叶进行摊青。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据了解,上城埭村的1176.9亩茶园2021年的茶叶年产量为25吨,总产值约2980万元,带动人均年增收约5万元。茶叶致富,靠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种茶卖茶,如今的上城逮村通过一片茶叶架起了“农文旅”发展链。

突破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模式,上城逮村积极打造集观光、休闲和品茗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满足游客追求健康生活的时尚需求,使其全方位接受茶文化熏陶。目前,村内对外营业的民宿和茶楼共有60多个,在促进增收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2005年,程春根在上城埭村开了一家茶楼,取名“阿根茶楼”。后来,随着村里游客越来越多,程春根的茶楼生意也越来越好。“现在每到周末节假日,有很多人带着孩子到村里来体验采茶、炒茶。客流量大的时候,我们茶楼一天要接待一两百位客人,一天收入近万元。”程春根说。

上城埭村里的“阿根茶楼”。上城埭村供图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商建农说,“打个比方,我们这儿一户人家通过六七亩茶地创造了二三十万元的年收入,这会吸引更多年轻人留下来,从而涌现出更多的‘茶二代’‘茶三代’继续在这里从事这个行业。”商建农表示,现在村里的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很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选择返乡创业增收。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村里的租房经济,村民们发掘了新的收入来源。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26285461 54614687 46872694 26943390 33903014 30141872 18725582 55825393 53934229 42293110'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08659) and MATCH(title) AGAINST('26285461 54614687 46872694 26943390 33903014 30141872 18725582 55825393 53934229 42293110'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