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2011年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2021-03-05 16:18:52热度:208°C

2010年,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下,中国茶叶产业依旧保持快速发展,行业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尽管遭受罕见的干旱、冻害极端恶劣气候影响,2010年全国春产区近70%的茶园受到影响,但是全行业在灾害面前积极采取措施,努力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春茶生产虽然减产,但茶农收入仍实现持续增长。在良好效益驱动下,茶农的茶叶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茶叶市场的消费也在不断扩大。其后,各地通过加强夏秋茶的管理,调整茶叶结构,使全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茶叶市场热点不断,红茶武夷岩茶延续去年的态势,继续引领市场发展;铁观音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倡导精品化生产,传统口味重新受到市场青睐;在各政府和厂家推动下,黑茶保健功效逐渐获得市场认知,市场销售也快速增长;普洱茶的生产和销售得到进一步恢复,呈现出理性发展的良好局面;绿茶白茶也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为195万公顷,产量达145万吨,均居世界首位;全行业总产值达1320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47:42:11;茶叶出口量达30.24万吨,金额7.84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为把握当前大好形势与机遇,稳健推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4-5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职责,通过向全国相关各省行业社团和相关政府部门开展调查,汇总相关情况,形成如下分析报告,旨在就当前全国茶叶产销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形成行业共识,引起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对行业的重视、思考与支持,引导和推动全国茶产业良性发展。

一、2011年全国春茶形势

2011年初,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中国全境处于低温天气状况,气温回升较慢,导致高档名优茶采摘期缩短,生产普遍比往年推迟了7-20天左右,另外,河南、山东日照受持续干旱和低温共同影响,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云南临沧、凤庆、西双版纳等产区受年前干旱、年后倒春寒影响、上市时间推迟;贵州毕节和六盘水等地区局部遭受较严重的低温、降雪、霜冻,损失较重。明前茶产量下降了12%左右,价格上升了25%。由于近年来各茶区新建茶园的大面积投产,并进行了良好的科学管理,局部恶劣天气对全国春茶产量整体影响不大,清明过后,各地茶叶生产秩序基本正常。

2011年元月中旬开始,中国农产品反季节生产基地——海南省的绿茶率先在北京、上海等地上市,但数量有限;二月中下旬开始,广西、宜宾等地的早春茶也开始陆续上市;至三月中旬,各主产省名优绿茶进入大规模开采期,但个别地区推迟至四月中旬才上市。从品种结构看,各地绿茶、白茶、红茶、黄茶、普洱茶普遍在三至四月份集中上市。乌龙茶在五一前后上市,闽北乌龙今年春季生产正常,品质好于往年。截至目前,安溪铁观音春茶已进入尾声。据调查,受恶劣天气影响,雨水持续不断,2011年铁观音春茶产量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减产约一成,特别是质量上乘的高端茶叶供应不足。据统计,安溪茶叶产值每年达80亿元,其中春茶占35%。2011年春茶因为气候原因,损失额保守估计在3亿元以上。由于供不应求,高端茶叶价格较往年有所提高;中档茶叶价格则变动不大;低档茶叶批发价有一定程度下降,整体价格走势比较平稳。

(一)基本情况

1、产量

受气温回升较慢影响,今年明前茶生产时间缩短,与去年同期对比,明前茶的总量预计减产12%,后期由于气温回暖,天气良好,非常有利于春茶生产,加之大量新开垦茶园进入采摘期,预计整个春茶的产量将有所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加10%。明前茶的具体情况是:浙江、江西、江苏、湖北估计减产10%左右;重庆、山东、云南、湖南、安徽、贵州等预计减产15%;河南、山东预计减产30%;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保持稳定。综观整个春季茶叶产量,除重庆、贵州同比略微减产外,其它省市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收,浙江、四川、江西增产幅度较大。

2、价格

短时供给不足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2011年的明前茶市场就符合这种情况。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全国各地的明前茶都出现大小不一的涨幅,最高涨幅达100%,最低涨10%,如永嘉乌牛早、浙江龙井上涨了30%,四川的毛峰与竹叶青、日照绿茶等上涨了接近60%。随着后期全国茶叶的大量上市,市场需求得到满足,茶叶的价格出现一定回落。综合全国情况,春茶价格整体涨幅大概在10%左右。

(二)总体研判

1、产增

受春茶采摘情况的影响,2011年明前茶生产时间明显缩短,与去年同期对比,明前茶总量减产约12%。具体分布是浙江、江西、江苏、湖北总体减产10%左右;重庆、山东、云南、湖南、安徽、贵州等总体减产15%;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保持稳定。

由于后期天气状况良好,有利于春茶生产,加之大量新开垦茶园进入采摘期,因此全国春茶整体产量有所增长,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除天气良好、新茶园增多的因素外,春茶增产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各地对老茶园的科学改造,一大批产量低下的茶树被优良品种所取代,同时茶园的管理日益规范。此外,茶叶加工设备的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鲜叶的使用率。因此,虽然春茶前期产量略有减少,但是随着后期产能的不断增加,春茶整体产量除重庆、贵州、河南同比减产以外,其它主产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浙江、四川、江西增幅较大,预计全国春茶整体产量高于去年同期,增幅为10%,预计达到65万吨左右。分茶类看,除乌龙茶中铁观音受雨水天气影响较大,产量下降外,其他茶类春茶产量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红茶受市场需求影响,涨幅最大

2、质佳

浙江、福建、江西等绿茶主产区冬季雨水充足,为春茶品质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全国总体情况看,除湖北、河南、山东、云南部分茶区受干旱影响,茶叶品质有所下降外,全国各主要茶区开采后天气晴好,受虫害侵扰少,春茶品质普遍好于往年。最迟生产的乌龙茶,铁观音因采摘期间雨水过多,导致部分鲜叶未能及时开采,只得修剪不用,铁观音总体品质较往年有所下降,而武夷岩茶的品质则好于往年。

3、价升

调查发现,全国各地的明前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最高涨幅达100%,最低涨10%。3月份浙南茶叶市场月度绿茶平均成交价格为313.6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涨30.2%。在浙江另一个重要绿茶交易市场——新昌中国茶市,三月份大佛龙井价格达到了536.73元/公斤,比去年468元/公斤增长了68.73元/公斤,涨幅达14.69%。浙江最先上市的乌牛早品种,质量上乘的前期一直保持在600元/公斤以上,随后上市的龙井43,品质上佳的产品市场交易价在900元/公斤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高档茶价格每公斤要上涨20%左右,中档茶每公斤上涨10%左右。综合统计,2011年明前茶价格较前一年增涨约25%。上涨原因,一是气候造成采摘比较晚,明前茶产量少,质量好,加上市场供求出现暂时性紧俏;二是采茶成本和运费上涨,尤其是化肥价格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三是红茶市场价格目前普遍相对绿茶为高,不少原来做绿茶的原料被用于生产红茶,导致绿茶毛茶供应量减少;四是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饮茶群体日益壮大;五是国内CPI指数不断攀高,通胀预期不断加大。

好茶叶多少钱一斤双十一茶叶

二、2011年全国茶叶形势预测

长期以来,全国春茶生产占全年茶叶总产量的60%以上,因此在2011年春茶产销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2011年全国茶叶形势预判如下:

1、茶叶产量稳定增加。自2008年至今,每年春茶生产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气候影响,但是由于全国茶园面积年递增,茶叶产量仍在逐年增加。根据今年春茶比去年增产10%的状况,考虑到市场调节因素的影响,预计2011年全国茶叶产量仍将稳定增加,增幅约为10%。

2、多茶类优势得到发挥。由于市场消费呈现多茶类、高品质发展趋势,使得我国各茶类生产都得到较快的发展。虽然绿茶市场仍然是一支独秀,但是其它品种茶类积极跟进。铁观音市场稳步扩大,花茶、红茶、武夷岩茶等茶类出现量价齐升的现象,尤其是红茶的复兴,成为近几年茶界的共识,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人、财、物力恢复与试制红茶,普洱茶价格巨幅波动后,市场开始趋于稳定,并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这些都为中国茶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去年的寒冬导致今春气温相对较低,新茶上市虽然推迟,但为茶树提供了充分的休眠时间,使新萌发的茶叶特别饱满,加上绿茶主产区雨水充沛,2011年全国各茶区春茶品质普遍好于往年。同时,在各地政府的重视与引导下,随着市场效益的不断提升和企业的自发努力,茶叶育种、栽培、种植、茶园管理,加工技术等各个产业环节的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带动茶叶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考虑到春茶所占比重及今后日趋稳定的天气状况因素,2011年全国茶叶质量应较2010年有所提高。

4、内销市场量价齐升。目前我国茶叶市场已由内销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外销市场连年小幅前行的状态下,不断攀升的茶叶产量几乎完全依靠内销市场进行吸收消化,而且价格也稳中有升。春茶的价格对全年茶叶价格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2011年,全国春茶价格前期增幅较高,后期回落幅度不明显,考虑到相关经济指标、周边市场的刺激及后期大宗茶的价格拖累因素,预计2011年全国茶叶总体价格水平应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三、相关建议

1、推出茶业自然灾害险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我国异常天气突发事件频繁,霜冻、干旱、降雪、倒春寒等自然灾害近年来不断给我国春茶的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严重挫伤了茶农生产积极性,对茶业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建议在指导各地做好茶园防冻抗灾、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的同时,相关单位应推出茶业自然灾害保险,最大限度减少茶农的损失

2、提高茶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

名优茶叶生产中的采工问题近几年来一直困扰着茶企,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流失严重制约了名优茶的生产。部分地区因为人力不足造成弃采或者晚采;不少茶区由于采工紧缺,无法及时按标准采收鲜叶,造成茶青标准下降;同时,没有及时采摘的茶青也影响了春茶的产量。

随着国内CPI指数的攀升,人工成本日益提高,在可预期的未来,劳动力数量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与此同时,茶叶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和种植,导致采茶期高度集中,从而使采茶工紧缺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提高茶叶生产的集中度势在必行,建议:一是对茶园进行改造,建立标准化茶园,提高机械采摘的使用率、二是创新加工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三是推进合作社建设,分工协作,更好的分配劳动力。

3、建立完善的茶业预警体系

“靠天吃饭”是农产品特有属性。作为我国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农业经济作物,茶叶种植加工生产对天气状况的依赖程度相当高。

2011年,尽管全国春茶受低温、降雪、霜冻、干旱等恶劣气候条件影响范围不大,但仍应指导各地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建议借鉴国内外相关管理经验与预警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全面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茶叶行业预警体系。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茶业预警体系,才可做好事先准备和防范措施,并通过顺畅的信息渠道,在第一时间将有关灾害预警信息、防范措施与办法及时传递给地方政府、茶叶企业与茶农,规避或尽最大可能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4、制定日趋科学完备的茶叶标准

中国是世界上茶叶生产品种最多,也最为齐全的国家。茶叶标准有国标、行标、企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茶叶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与茶叶产业亟待升级换代的背景下,茶叶产业的相关标准制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尽快制定日趋科学完备的茶叶标准,及时指导产业发展,规范企业市场行为。

5、加大茶叶及制品综合开发力度

我国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能不断提高,但由于国内CPI指数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农资、化肥、燃物料等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加之人工及其他相关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茶叶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因此春茶生产过后,茶叶卖难问题已经开始凸显,大量的夏秋茶将面临弃采的境况,既造成物质的极大浪费,又不断加大经济作物“与粮争地”的潜在风险,因此建议:一方面要通过控制茶叶种植面积的发展速度,重点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水平,不断降低茶叶的生产成本,来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益;另一方面要通过产品创新,在扩大茶叶消费同时,要增加茶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二O一一年五月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2011 36744011 40112590 25902026 20261872 18721890 18904790 47904846 48464238 42382354'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94064) and MATCH(title) AGAINST('2011 36744011 40112590 25902026 20261872 18721890 18904790 47904846 48464238 42382354'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