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贵州:绿色茶海新风拂

2021-03-04 11:05:01热度:122°C

时下已进入青采摘的后期,在有“中国名茶之乡”美誉的湄潭县,仍然不时可以看见茶农在茶园里采茶。走进该县几个产茶村寨,村民们争相向记者叙说茶叶给当地村容村貌、村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带来的改变。茶产业如今已经成为湄潭茶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一股因茶而动的清新之风,正在湄潭28.5万亩绿色茶海吹拂。

生态:泥巴不往山下跑

“一天可以采多少独芽茶青?”

“两斤多点。”

1斤茶青能卖多少钱?”

23元。”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92中午,湄潭县兴隆镇大庙塘村云贵山上一片斜坡地茶园里,村民蒋晓永采茶的篮子里,已有1斤多茶青。“8年前,我家这片地种的是包谷,遇到大雨天,雨就把地的泥巴冲到山下,包谷根都露出来了,没几天整棵包谷就变黄了。”回忆起斜坡地里种包谷时的情景,蒋晓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收成没保障,“就算遇到年头好,包谷成熟了,但要是遇到下雨,或者有松鼠来地里啃包谷,收成也会减少百把斤。”

2002年起,蒋晓永家把云贵山的斜坡地种上茶叶后,不仅省去了对包谷收成的担心,成林后的茶园也为他家增加了不少收入,还涵养了水土。

据湄潭县茶桑事业局田维祥局长介绍,2003年以来,湄潭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把部分退下来的斜坡地种植茶叶,给茶叶种植腾出了空间,每年新增的茶园面积逐年递增,从最初的5000亩,发展到去年的60000亩。随着湄潭县林木和茶园面积的增加,目前,该县森林覆盖率近56.5%。按照规划,湄潭今冬明春将新种茶园3.5万亩,届时,全县茶园面积将达到32万亩,提前5年实现30万亩的发展目标。

茶农:邻居有事大家帮

在兴隆镇龙凤村,正在统计村里需要建设黔北民居农户的村委会副支书伍荣明,脑子里最近一直在盘算一件事。

“我有三个子女在读书,两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今年秋季学期,三人的学费总共要3万多。”由于把部分积蓄用于修建住房,到三个孩子报名时,伍荣明手里的家底只有1万多元。伍荣明为差额的学费犯了愁。就在伍荣明为钱犯愁时,他表哥在电话里对他说,“娃娃上学的学费是不是还差点,我借你15。”再加上几家邻居借给他的,伍荣明给家里3个学生报完名后,居然还剩1.9万元。

伍荣明说自己全部还债的“底气”就是自家的16亩茶园,“明年肯定能将借的钱还完。”伍荣明算了一笔账,“除去投入茶园的劳力成本、肥料投资,每年的除干打尽,我也有七八万元的收入。”

在全县茶农收入增加的背后,是湄潭茶产业呈现出的一组骄人数字:2009年,湄潭县茶叶产值达6.16亿元,茶农茶青收益达5亿元。今年5月,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举办,中国品牌农业网、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全国各地主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工作评定,“湄潭翠芽”茶公用品牌价值达到7.69亿元。

据了解,湄潭茶叶现已涉及农户5万多户,从业人员在25万人以上。

制茶师:做茶久了想当老板

永兴镇大鱼塘村村民陈喜今年不到25岁,从事茶叶加工已有8年的时间。记者见到陈喜时,他正在操作机械,为茶叶脱毫。

陈喜是湄潭沁园春茶业公司的制茶师,由他带领其他的5位制茶师,负责公司的生产环节。

“公司每个月发给我1600元的底工资,再加上按生产量考核的工资,每个月能有2000多的收入。”由于从小看着家人加工茶叶,陈喜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到沁园春公司学习制茶。从2002年至今已有8个年头,期间,陈喜看见了身边许多制茶的人转而做了湄潭翠芽的经销商,于是也萌发了开专卖店卖湄潭茶叶的念头。

“湄潭茶区的许多年轻人,从小就接触制茶的流程,学制茶叶对他们来说不是太难,关键是要培育一批能闯市场的人。”8年的制茶生活,陈喜认识了许多茶商,他们大多建立了营销网络,有的还拥有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规模化企业。

在湄潭西南茶城,多数门面都是湄潭当地人的茶叶销售门市,该市场投入运行以来,改变了茶叶交易分散经营的状况,也成了集中展示湄潭茶叶的平台。随着越来越多当地人加入营销队伍,湄潭人在经营好本地茶叶市场的同时,早已把触觉伸到国内部分绿茶消费区,先后有216家湄潭人建立的茶叶专卖店,落户国内地级以上城市。目前,湄潭正在规划建设占地380亩的中国茶城。

茶叶蛋保鲜怎么储存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