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盏话茶
以前去茶社喝茶,大多是酒后朋友间的起哄,纯属随波逐流。充其量也只能算作附庸风雅,更遑论“吃茶去”的禅意。后来尝试着喝茶,便开始细细阅茶,渐渐识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明茶树起源于南方。
我国种茶、饮茶最早在西南一带,云南是世界茶的原产地,那里至今广泛分布的古茶树便是“活体证据”,最古老的树龄达3200年。
秦朝以前,茶没有统一的名称,汉代时开始借用“荼”字。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将“荼”字减去一笔,统称为“茶”。
茶是大俗大雅、雅俗共赏的,既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
厨房里,居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食为天”的柴米油盐并驾,飘逸着家的温馨。
书房中,文人雅趣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又同精致的琴棋书画比肩,氤氲着人的情调。
丰子恺先生在其漫画《煮茶图》中的题诗别有情趣:“落水疏林数点鸦,青山缺处是吾家。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如此自在安逸,能让人从忙碌生活中短暂抽离的雅事,何乐不为?
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
被誉为茶中“亚圣”的唐代诗人卢仝有一首著名的咏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淋漓尽致地道出了喝茶给人的美妙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此外,喝茶中各路方家更是见仁见智。陆放翁饮出了神韵:“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颜真卿品出了意境:“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赵朴初悟出了禅机:“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苏东坡则喝出了健康:“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喝茶“独品得神,对品得趣,众品得慧”。一个人自斟自饮,不须“关公巡城”,也无须“韩信点兵”,省了繁文缛节,倒也怡然自得。
不过该有的程序是不能少的。首先要根据茶叶的风格,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紫砂或细瓷茶具,之后煮水、烫壶、温杯、置茶、醒茶、高冲、低斟、观色、闻香、品茶……一杯下去,顿时两腋生风,通体舒畅。清香自咽喉起,在口中萦回,齿颊留香,余韵无穷。
喝茶讲究一观茶色,二嗅茶香,三品茶味,四体茶韵。要调动视觉、嗅觉、味觉,最高境界当然是用心,所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人心自动”便是这个道理。
喝茶的感觉很奇妙,是那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恬淡与悠闲,是那种独坐听香的宁静与达观,是一种欲语还休的从容,是一种千帆过尽的释然……
有时候蓦然觉得,啜着一杯茶,在茗香袅袅间,不经意地看着电视,一如多年前在火车旅途的硬座上独自酌着小酒,不经意地看着窗外流淌的风景,有所思无所思都不要紧,要的只是那动中有静的一份安适与惬意。
“窗外明月知冷暖,壶中清茶自芬芳。”有时候,往事会在记忆深处悄然绽放,思绪便如影随形般张扬暗香。
天地精华茶叶茶叶水泡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