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调研茶马古道 凸显更独特东方魅力
茶马古道,由四川雅安、云南普洱而起,一路向西到达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其中又有多条支线,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6省区,是一条庞大的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条路上,留存着众多珍贵文物古迹和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做好茶马古道相关的研究工作,有利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5月10日至19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率队的全国政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调研组赴四川、西藏两省区展开了调研。
走山路、上高原,近10天风雨兼程,调研组沿着茶马古道川藏线,走访了茶乡、民居、古道、寺庙、博物馆等地,并与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座谈。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入交流,调研组了解了茶马古道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诸多有参考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传承千年的商贸要道
去过藏区的人或许曾被热情的藏族同胞邀请,品尝过当地的酥油茶。藏族民间俗语讲:“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这是对藏区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可以说,茶对于藏区人民,已经如水和盐一般,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藏区因海拔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不适宜茶树生长,但藏区人民亟须从茶叶中获取营养元素,于是,内地的茶叶开始运往西南边陲,“茶马古道”应运而生,一走便是上千年。
据史料记载,藏族人民从汉代起就已经开始饮茶,可以说,茶马古道从初具雏形,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由于藏区需要茶叶、内地需要马匹,“茶马互市”便成了茶马古道存在的主要价值。不过,茶马古道所承载的并不是简单的“以茶易马”功能。
“就像丝绸之路不仅运输丝绸、海上瓷路不只运输瓷器一样,茶马古道上所运输的也不仅限于茶叶。”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原副部长、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说,“这条路承载着大量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盐巴、皮布、银两等。这条路联系着内地与边陲、国内与国外的贸易文化往来,我们只是以‘茶马古道’来命名这条商贸通道。”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孙庆聚认为,“茶马古道就如同现在从内地通往西藏的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是一条交通大动脉,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认识先于行动、理论指导实践。”孙庆聚表示,“如果对茶马古道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不到位,想要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增加对茶马古道研究工作的自觉性是困难的。”
独特的人文历史风景线
在这条传承千年的古代商贸要道上,留存着各种历史文化遗产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沿线也分布着多民族各具特色的村落小镇。这些文化遗产,构成了茶马古道独特的人文历史风景线。
康定,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集商贸、文化于一体的重要城市。这里古时称“打箭炉”,在元代还是一片荒凉原野,随着汉藏贸易的推进,康定逐渐发展成为边茶贸易中心。据史料记载,清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在康定设打箭炉厅,派兵戍守,自此,大批川陕商人和藏区商人纷纷涌入,让康定成为因茶叶集市而兴起的西陲第一大城市。
在康定的甘孜州博物馆里,委员们看到了当年康定茶马互市的集散地“锅庄”的场景还原。内地靠人背、马驮而来的茶叶到了这里便要换牦牛运送进入藏区,而内地茶叶打包的形状不适合藏区牦牛背驮,茶叶要重新打包,人们也要落脚休息,“锅庄”就是这样形成的。与此同时,人们在锅庄闲暇娱乐时所跳的舞蹈也被命名为“锅庄舞”,一直传承至今。
从四川到西藏的一路上,如康定一般因茶马贸易而形成、兴盛的村庄、城镇还有很多,委员们看到了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寺庙、驿站、民居、舞蹈,深刻认识到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
古时,茶马古道解决了内地与西陲互通有无的生产生活问题;当代,它依然能够发挥经济意义和商业价值。
茶马古道沿线的文化遗产、文物遗址等,都可以作为旅游的产品和商品进行开发,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同旅游发展和民生改善融合在一起。在四川和西藏,由茶马古道而带动的旅游业均为当地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茶马古道的政治、文化意义也很重要。委员们认为,茶马古道通过商品的互市交换,沟通了祖国内地和西南边陲多民族间的沟通交融,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增加了整个祖国大家庭当中的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政治认同感。现在研究茶马古道,有利于促进祖国内陆和西藏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与和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茶马古道还是一条民族交流融合的通道、一条中外文化互通的纽带。经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初步研究,我国西部有17个操藏缅语的民族。藏缅语的使用者不仅仅在中国境内有,在喜马拉雅南麓相邻的9个国家都有分布,它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我国的甘肃、西藏高原地带通过横断山脉的民族走廊或茶马古道迁徙下去的,茶马古道沿线如今仍有许多历史遗迹证明着这种迁徙的存在。
在讨论交流中,委员们还认为,充分认识茶马古道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是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尤其是目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着力建立周边睦邻友好关系,而此时研究茶马古道沟通汉藏与中外的历史过程,则更显得具有现实意义。
古道背后的精神内涵
茶马古道不仅是我国宝贵的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它代表了我国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对于乘坐越野车翻越一座大山才从昌都市到达类乌齐县的经历,委员们都深有感触。车子一边是有滑坡危险的山体,另一边是万丈深渊,地面也是凹凸不平。厚厚的尘土混合着雪山上流下来的水,在坑洼地形成一道道淤泥滩,汽车行驶十分颠簸。
从四川到西藏,要翻过无数座这样的大山,而且越往西走,海拔就越高,空气逐渐稀薄,气温也随之下降……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当年的脚夫和马匹身负重荷,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将茶叶运往藏区。
委员们说,茶马古道是“脚夫用脚板踩写出来的历史,是马匹用马蹄踏写出来的辉煌”。的确,从无到有,从兴起到兴盛,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创造茶马古道时所体现出的开拓进取精神,也在这条道路、在历史进程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委员们看来,“茶马古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物质层面而言,茶马古道已经成为过往。如今的交通工具和手段都现代化了,再去保留和使用茶马古道是不可能的,其沿途的众多文物遗址也不可能上千、上万年保存下去。但委员们表示,茶马古道的精神内涵是需要留存在人们心间、深入中华民族记忆中的,接下来要进一步挖掘和提升茶马古道的精神内涵,使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填补古道研究的空白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询,委员们对茶马古道川藏线沿途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深入考察。然而了解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
深谙历史学与档案学的杨东权委员表示,目前对与茶马古道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还不到位,人们初步了解茶马古道的阅读材料也是零零散散。“茶马古道所遗存下来的是国家文物,我们不能追求将其现存的遗址全部复原,但对与其相关史料的挖掘要更加深入。”
对于茶马古道研究存在的空白,各地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仍存在地方性法规政策的制定缺乏统一指导、交通瓶颈的制约、资金和人才的短缺等问题。
对此,委员们建议:要充分发挥各地政协的作用。政协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智库,有资源、人才和平台的优势。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光靠哪一家、哪一个部门是不可能的。各地政协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政协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如何同文化厅、文物局、旅游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相互配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在这方面,政协大有作为。
在调研组考察川藏茶马古道的同时,北京也正召开着一个重要的盛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应该放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借势而为。如果能够借‘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把与茶马古道沿途国家的交流延伸和传播下去就更好了。”李东东委员表示。
茶马古道从拉萨再往西,可以延伸至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国家,与“海上丝路”是有所重合的。委员们认为,茶马古道不仅是汉藏沟通的要道,也是连接中外商贸和文化的通道。俞金尧委员认为,“在做好国内对茶马古道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强与茶马古道沿线国家的交流,对境外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要深入挖掘。”
值得高兴的是,茶马古道所面对的,不仅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还有文化传承保护了政策文件机遇。
在调研组出发前召开的情况说明会上,委员们就学习了与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相关的9个文件。“现在中央十分重视文化、文物工作,出台了许多政策性文件。尤其是《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它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文化、文物工作最系统、最权威,也是最高等级的文件。”孙庆聚说。
如今,茶马古道已经上升至“一带一路”战略。委员们表示,在这个难得的机遇下,一定要将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融入到“一带一路”这个发展战略里去,抓住此次机遇,自觉和其对接,让茶马古道的研究工作更有优势,让这条古文明之路散发更独特的东方魅力。
天猫上买茶叶贵州茶叶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