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卖茶人
于涌在丽江有很大的名声,因为丽江很小。但在丽江要出名也很难,因为丽江名声很大,里面有很多名人,外面也有很多名人。
绿雪斋的由来
于涌是开茶馆的。在丽江,开茶馆的人很多,但是于涌的茶馆有一个叫得很响的名字,叫做绿雪斋。要说清绿雪斋的来历,就必然要说到当过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李霖灿。
李霖灿是西南联大美术专业学生,听人说起丽江玉龙山的壮丽雄奇,便跋山涉水来到丽江,拜会玉龙山。玉龙山是一座雪山,海拔不到六千米。李霖灿在海拔三千多米的云杉坪发现,玉龙山的雪竟然是绿色的。李霖灿创作了大量以玉龙山为题材的作品,并开始关注生活在玉龙雪山周围的古老神秘的纳西人。纳西族的源流、文字、宗教等等特有的文化背景吸引着众多文化研究者的目光,李霖灿就是其中之一。
在二十世纪初,有一位美国植物学家洛克在丽江生活了二十多年,成为纳西学的鼻祖。李霖灿步洛克后尘,成为中国纳西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们对纳西族的贡献至今仍让丽江人感念不已。李霖灿后来去了加拿大,他在加拿大的书房就叫绿雪斋。
于涌的茶馆就设在丽江古城的入口,由于李霖灿的缘故,绿雪斋早已远近闻名。于涌指着茶室里挂的写着“绿雪斋”三个字的匾额对我说:“这是我从我老师那里带回来的。”于涌说的老师就是李霖灿,这块匾额就是李霖灿在加拿大书房中的原件。
在古董生意中找到了乐趣
于涌学的是化工专业,但他却爱上了美术,爱上了雕刻,还业余地爱上了古董。
有一次,于涌被人骗,用大价钱买了一个竹烟袋,心里很窝火,他发现这烟袋共有十三节。正巧这时三毛来访,三毛一下子就看上了这个烟袋,于是就要买。于涌说:“这个烟袋很贵,你还是算了吧。”三毛说:“不就是一个烟袋吗?你说个价吧!”于涌说:“这个烟袋可有来历,李渔书里面提到过,叫做十三太保,不信你去查。”三毛更加兴奋,一定要买。最后,于涌说:“既然你如此真心,买去之后一定要认真爱护……”。
终究也没人知道三毛是否发现了于涌的诡计,因为她已经用丝袜了却了终生的烦恼。所以,丽江有很多人怀疑于涌是否真是李霖灿的学生。于涌说:“我不是老师的入室弟子,没有正式拜过师。但是,我跟他学了不少东西,我尊称他老师,他也愿意我叫他老师。”于涌带到丽江的不只是一块匾额,还有李霖灿的许多遗物,这些对丽江来说非常珍贵的物品现在都被丽江的木府博物馆收藏着。
他的茶馆像个民俗博物馆
绿雪斋只一间房的宽度,但是很深、很高,因为沿山修建,愈内愈深,上了一层又一层,像个复式楼。进到庭院,见院中摆放着石制的手磨、石制的水缸,进得茶室,见四周全是民间文物,老式窗棂、烛台、明瓦、明瓦当、陶罐、铜罐、木罐……整个茶室装修得古色古香,如果不是正中有两个大大的茶座,如果不是于涌一副老茶师的做派,完全是一个古董店。
事实上,于涌的茶馆完全是阿庆嫂的茶馆,醉翁之意不在酒。于涌想要开的就是个古董店。但是,这些东西却说不上是古董,确切地说应该叫民俗文物。民俗文物中的绝大部分都不是文物,但是它们和文物一样越来越稀少。哪个村子一富,老房子一翻新,老物件就少了。传统的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用具、生产用具在迅速地被现代的东西所取代,人们不经意地就把这些东西扔了,但是作为商人的于涌看到了这些东西的潜在价值,一到丽江就把目光集中在纳西民俗文物。
于涌常到乡下去转,他的眼睛很“毒”。于涌最得意的收藏是一个铜罐。这个铜罐外表看不出有什么特殊,里面竟然衬了一层陶。从工艺上看,是先制好的铜罐,再烧的陶。云南一位从事少数民族手工艺研究的专家在丽江期间,专程跑到绿雪斋两次,就为了看这个罐子。于涌讲了许多使用陶器和铜器的利弊,他说,这东西恰好把两者的优点都结合起来了。
于涌收东西有原则:要品相好,要独特,要有历史。他说:“我是个人,不可能跟博物馆比,我只能收博物馆不收的东西。”于涌的茶馆里,摆了几个小凳子,是从乡下收来的。凳子很不起眼,做工也不细腻。但是仔细一看,却让人忍俊不禁,原来这凳子没榫没卯,腿不是安装上去的,而是树自然的分叉。
于涌做茶馆,也做得有滋有味有性格,它已经成了丽江一个高雅的活动场所。有一次,一群外地游客来绿雪斋,在里面吵吵闹闹,对店员呼来喝去,于涌对他们说:“您几位请吧,我这里不做你们的生意了,前面还有很多茶馆。”
于涌身为一个台湾人,手持加拿大护照,却长期在丽江生活,他和丽江有一种终生都难解的情缘。于涌现在的打算是在丽江搞一个民俗文物展和自己的雕刻作品展。他说,如果在丽江做得好,就会再到昆明、北京展。
“我想这是我老师希望见到的。”于涌说。归根结底,做生意的于涌还认为自己是个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