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中美茶文化难融之谜

2021-02-07 12:18:30热度:145°C

短暂的建国史,给了美国文化上的后发优势。它可以站在世界茶文化的平台上,自由选择。瓦纳的创始人兼CEO 安德鲁·马克说:“我们想代表全世界所有文化,包括俄罗斯、中国、英国、日本以及中东。”这句话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与雄心,但它很难真正实现。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国茶文化的决定权在美国人民。

美国拥有自己的茶文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08年,美国茶商托马斯·沙利文发明了袋泡茶,使这一饮品方便、快捷地走进了千家万户。美国文化的强大包容性,使其茶文化一直处在吸纳和整合的变化之中。可是,作为世界茶文化鼻祖的中国茶文化对其影响始终不彰。个中缘由,相当复杂。

中美茶文化难于交融的根本原因,是两种社会生活态度的差异。在世界现代化进程推动下而诞生的美国是“快文化”的代表,它起源于工业文明,推崇单一方向的进化论,是典型的“现代国家”;而相比之下,拥有漫长文明时代的中国便可谓是“慢文化”的代表,它讲求阴阳调和、天人一体等一整套的“传统”价值观。这一说法固然过于笼统,但在茶文化领域或有一定的道理。换言之,美国与中国茶文化表面上的“快慢差异”,其实是“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差异。在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现代化大潮的今天,或许说是两种社会生活态度的差异,更为确切。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交融之困难,在五四时期的中国表现得最为明显。然而,所幸的是,今天的美国已经逐渐走过了工业文明的“现代”,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向“传统”的回归。这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无疑也是一种“错位的吻合”。

中美茶文化交流的不足,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中美断绝经济贸易往来的1951—1971年间,美国绿茶一度销声匿迹;而1896—1996年间,美国《茶叶进口法案》明确规定普洱茶不能出现在国内市场等等。但最重要的因素,仍在于中国茶企的胆识与谋略。

目前看,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有几点不足:首先是中国出口茶叶价格低廉,平均单价不足3美元,这被媒体解读为“茶界一怪:国外便宜国内贵”。摒除国内茶价非理性消费而造成的虚高成分,出口价格低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茶文化因素未被充分认识,文化附加值得不到提升。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大量茶商“出口转内销”,其结果是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加之缺乏监督与市场退出机制,投机炒作、食品安全、过度包装等商业诚信问题更为严重;而海外市场则无人深耕细作,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其次是冲泡技巧要求越高的茶叶品种,出口量越低。这无疑也是中国茶文化没有得到足够宣传所造成的影响。普洱茶解禁十余年,美国市场仍然很小,出口量排名在15位,远低于德国、西班牙、智利等国。这说明普洱茶文化在美国的传播十分有限,正好与其在国内的恶炒形成鲜明对比。更为重要的是,普洱茶与乌龙茶出口数量环比大幅下跌,令人堪忧。

文化会给经济以反作用,我们在此讨论“中国茶”文化的话题,希望能够藉此入手,为中国茶走进美国提供一种思路。本人愿为中国茶打开美国茶叶市场提示一些细节:美国向传统回归的商业文化表现之一,是重视讲述产品的“老”故事。很多美国果汁包装上印着种植园主几代人子承父业、耕耘果园的故事,以“家族信用”保证产品质量;2011年卖出16亿包茶叶的碧萝(Bigelow)茶,也把它那段仅有60年的家族故事印在包装上。这种以家族伦理为“卖点”的宣传手段,显然很适合中国茶企来演绎。中国茶园面积居世界之首,尽管有建国后一段时期的公私合营、国有化,但“茶二代”、“茶三代”要上溯自身历史,描绘几段富有伦理意义与家族传统的“故事”,绝非难事。事实上,这就是“茶产业”向“茶文化产业”过渡的雏形。“好茶”的中国标准要在美国成为一种社会价值的合法性建构,必须有一整套文化想象加以支持,而这必然诉诸包括电影、出版等在内的“茶文化产业”。

中国茶文化走进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这在很多人看来无异于“夏虫语冰”。但星巴克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化本身是不断交融、演进的。只是这一过程必然艰难,特别在美国的强势民族心态之中。美国学者曾不无得意地命名一种社会现象为“比萨饼效应”。它原指美国进口传统意大利披萨,经过改造之后,又出口给意大利;此后,大家都认为,好的意大利披萨其实是美国文化的改造品。这实在是意大利文化在竞争中输给美国的悲剧,尽管对于世界饮食文化来说可能是好事。而如何在茶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霸权竞争中不被美国人所同化,反而能够杀出一条血路来?中国七万家茶企、数百万茶人的勇气、智慧与责任感,是我们唯一的期待。

拓展知识

美国的“茶党”是怎么回事?

“茶党”重新进入公众的视野,与茶无关。2009年,奥巴马政府的高税收政策引起了保守派的不满,他们举着“税收已经够高了”(Tax enough already)的牌子上街游行,而这个口号的首字母组合在一起,便是“茶”(Tea)的英文写法。尽管人们说起“茶党”,往往愿意追溯到200多年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以美国人对英国殖民者的抗税活动作为“茶党”的前世,但事实上,今天的“茶党”跟那一片片在水中起舞的绿叶,并无半点关系。

2012年11月以后,号称“美国第三大党”的“茶党”逐渐销声匿迹,这场闹剧好像正在收尾。随着国会推迟“财政悬崖”的法案通过,奥巴马政府增税计划的推迟,“茶党”缺乏活跃的机会,但弥散于民众间的愤怒情绪并不因此而消除。他们担忧个人财富的缩水,反感由官商勾结而组成的“大政府”,其内部价值观复杂而矛盾:茶党既以普罗大众的代言人自居,又染有种族主义情绪,鄙夷所谓“不会说英语的美国人”;既反对精英政府,又对美好生活的保守价值怀有幻想。这种带着民粹色彩的右翼举动,无疑增加了美国对他者文化的排斥。有意思的是,他们高举着“茶”为标志性符号时,显然已经视其为美国生活的应有之物,而非来自亚洲的文化象征。美国茶叶协会主席约瑟夫·希姆莱尼(Joseph.Simrany)曾不无玩笑地说“茶党”声名鹊起虽与茶产业无关,但至少增加了“茶”的知名度和曝光率。

“茶党”兴起的直接原因,是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然而,正是在经济危机中,美国茶产业逆势而上,不断创造新的市场增长业绩。稳固的发展趋势,使美国茶产业具有很强的个案意义。同时,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对其他各国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中国茶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以美国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是极为重要的。

曲阜茶叶炒鸡茶叶采摘时间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4483532 35321872 18724636 46362715 27153649 36494058 40585414 54143553'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59737) and MATCH(title) AGAINST('54483532 35321872 18724636 46362715 27153649 36494058 40585414 54143553'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