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之“名称”
茶的名称很多,一为茶,二为槚,三为該,四为茗,五为荈。(周公曾说:“槚,指的是苦茶。”西汉的扬雄说:“四川西南部的人们把茶叫作‘’。”东晋的郭璞说:“早采摘的叫茶,晚采摘的叫茗,有的也叫菇。”)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名者,实之宾也”,可见名字的重要性。对于那些本就美好的事物,更需要有好名字以体现其本质。茶作为中国国饮,从古至今拥有的品类、品名,可以说繁杂缭乱。然而,深究细究下来,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地名加上茶本身的植物学名称。看此类茶名,就可明了它的产地与种类,比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
音、武夷肉桂。
第二类,用地名加上茶叶的外形特点。比如,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六安瓜片。
第三类,地名加上很有意境的名称。比如,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南京花雨、舒城兰花。
第四类,用和茶相关的典故或传说。比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绿牡丹。
其余的可以统归第五类,有些包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比如佛手、普陀佛茶、金佛;有些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比如太平猴魁;有些按采茶的时节命名,比如谷雨春、不知春。
总之,这些茶名或优雅醇厚,或清雅俏丽,或蕴含世俗风味,或充满宗教色彩,却无不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茶的别名,从古至今,数不胜数,其中最为常见的要数“茗”。古代的文人书画作品中,以“茗”代“茶”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此字的风雅韵味。以茶的品性来命名的,也有很多,比方苦口师、冷面草、余甘氏、森伯、离乡草、不夜侯、涤烦子。
绝大多数茶名都美好而优雅。唐宋时期,团饼茶比较流行,人们就称呼茶为月团、金饼。人们对茶的品性极其推崇喜爱,称呼茶为嘉木、清人树、瑞草魁、凌霄芽、甘露、香乳、碧旗、兰芽、金芽、雪芽、玉蕊、琼蕊、绿玉、琼屑。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还专门为茶创作了一首“宝塔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钬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酔后岂堪夸。
此诗描摹茶之形状,茶之内蕴,可谓奇绝。不过茶并不总是被人称赞。
除了《世说新语》中的蔑称“水厄”,茶还有另一个不雅的贬称“酪奴”。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官吏叫王肃,因为与齐武帝有过节,便投奔了北魏。当时北魏人民喜欢吃奶酪,王肃是南方人,按南方的习惯,平时只喜欢鱼羹和茶汤。有一次,王肃大吃羊肉、奶酪,人们很奇怪,就问王肃:“奶酪和茶汤相比,哪个更美味?”王肃回答说,茶是饮
食里面最低等的,给奶酪做奴仆尚可。
王肃是否口是心非,暂且不论,不过无论少数人怎样贬低茶,后世爱茶之人还是越来越多,茗饮之风从南至北也越来越盛行。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