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茶文化历史及品质特点功效介绍
竹叶青历史渊源及发展
竹叶青又名青叶甘露,属于扁平形炒青绿茶,产于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峨眉山。峨眉山产茶历史悠久,竹叶青茶与佛家、道教的渊源甚长。茶之兴盛,随世而进。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因为长时间的坐禅容易使僧徒们疲倦、困顿,而茶因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等功效,因此成为最理想的饮料。据《峨嵋读志》载:“峨眉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水寺后的绝顶处产一种茶,味初苦终甘,不减江南春采。”宋代诗人陆游有诗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明代,峨眉山白水寺(今万年寺)种茶万株,采制入贡。
现代峨眉竹叶青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制的名茶,其茶名是陈毅元帅所取。
1964年4月的一无锡南长区茶叶市场维C茶叶蛋天,陈毅元帅一行途经四川,来到峨眉山时,在山腰的万年寺休息。老僧泡了一杯新采的绿茶送到陈毅手里,一股馨香扑鼻袭来,陈毅喝了两口,味醇回甘、清香沁脾,顿觉心旷神怡,劳倦顿消,连问:“这茶产在哪里?”老和尚答道:“此茶是我们峨眉山的土产,用独特工艺精制而成。”陈毅又问:“此茶啥个名字?”老和尚答:“还没有名字呢!请首长赐个名字吧!”陈毅推辞道:“我是俗人、俗口、俗语,登不得大雅之堂。”经老和尚再三请求,陈毅高兴地说:“我看这茶叶形似竹叶,青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从此与我国美酒同名的峨眉竹叶青茶,有了自己的名字。
在峨眉山报国寺有一茶联: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峨眉山不仅可赏山景品好茶,丰富的茶文化亦很值得探求。
品质特点
用于制作竹叶青茶的鲜叶十分细嫩,加工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前3~5天开采,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嫩匀,大小一致。适当摊放后,经高温杀青、三炒三凉,采用抖、撒、抓、压、带条等手法,做形干燥。使茶叶具有扁直平滑、翠绿显毫,形似竹叶的特点;再进行烘焙,茶香益增,成茶外形美观,内质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叶底嫩绿均匀。
竹叶青茶可以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其味清香可口,其色微黄淡绿,其汤晶莹透亮,具有生津止渴、消热解毒、化痰的功效。清热,消炎,利尿通络。内含皂苷、糖及维生素A、C,有清热、消炎、利尿通便之功效。《本草纲目》中称:“味苦寒、无毒。治疗小便不通、出刺、决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主五林、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痔瘘并泻血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主五林、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痔瘘并泻血、眼目肿痛及肿毒,治浸淫疮并妇人阴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