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都思茅的故事300年的马帮8000里的尘土
茶叶泡多了对身体有害吗能喝的古董——普洱茶普洱茶最长的发酵期可以达到10年,这造就了普洱茶甘甜、滑润、厚重、陈香的滋味。随着发酵年限的增长,普洱茶的品质和价值都...
300多年前,马帮驮着普洱贡茶进京,从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思茅出发,途经四川、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历经数月行程4000多公里,到达京城时只剩下70人。300年后的今天,也就是在4个月前,一队由120匹骡马组成的马帮同样将一驮驮生茶从思茅出发,沿原路线将于9月份抵达北京。届时,这些原生态的普洱茶将在北京进行拍卖。他们重温当年生茶途经不同地域和气温下自然发酵成地道普洱茶的历程,是为了让世界更加了解普洱茶,让普洱茶名扬天下。
能喝的古董——普洱茶
普洱茶最长的发酵期可以达到10年,这造就了普洱茶甘甜、滑润、厚重、陈香的滋味。随着发酵年限的增长,普洱茶的品质和价值都会提高,普洱茶因此被称为能喝的古董。中国有句俗话,“乌龙闻香,普洱赏色。”上好的普洱茶的汤色是红浓通透明亮的。普洱茶茶汤的红,又分为宝石红、玛瑙红和琥珀红三个级别。其中以宝石红最为难得,为茶中极品,其次是玛瑙红。最新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早已广为人知的“普洱茶具有特殊药效”的说法,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普洱茶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缓解作用。
追溯普洱茶的来历,纯属偶然。传说,乾隆年间(1736—1795)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到了京城发现,原本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少主人因为贡茶面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断生命,但却在无意间发现茶的味道变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红浓明亮。这些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赐名普洱茶。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初(1659年),清政府便将普洱茶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清代宫廷也一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传统。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当时会馆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中外茶商接踵摩肩,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20世纪60年代,北京故宫的茶库里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普洱茶贡茶数吨,当时已保存了150多年。2004年,由著名作家鲁迅的遗孀许广平珍藏的清宫普洱茶,在北京广东大厦拍卖,其中一块(约3克),拍出1.2万元(约合1451美元)。专家将藏品中的散块普洱茶用开水冲泡,茶块很快融开,茶汤呈褐泛红色,茶香陈厚,经数次冲泡后茶块全部融化。收藏普洱茶成了一种新的时尚。但是,贮藏普洱茶一般要求有专门的贮藏室、严格的温度、湿度控制、室内通风、每隔3个月翻动茶叶一次、并用紫外线灯消毒贮藏室等,这些条件,一般茶叶爱好者很难做到。现在思茅已创立了全国首家“普洱茶银行”,专门负责打理客户的普洱茶收藏。
世界茶源
从300年前至今,普洱茶的大部分产区就聚集在今天思茅市所辖的区域。思茅的名字传说是三国时,诸葛亮带兵南征到此,看到满山遍野的茅草,不由思念起了自己家乡的茅屋,因此为此地取名“思茅”。
思茅市是云南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思茅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3000多年前,当地的佤族、布朗族的先民就将野生茶树栽培驯化,进行种植、加工、饮用和贸易。根据权威的科学考证:思茅千家寨8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其中,有一棵古茶树树龄为2700年,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树。在普洱县海拔1900多米的的困鹿村,13户人家与370多棵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茶树过着“屋与树为邻,人与茶相伴”的生活——大山与村寨、古茶与房舍、森林与人气融为一体。
地理位置也是思茅茶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思茅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上千公里的茶马驿道从这里起步,连接内地、西藏和周边国家。普洱茶自汉代(前206—公元220)以来,经茶马古道运往尼泊尔、不丹、印度、阿富汗及东南亚各国。唐代,思茅茶叶就远销到内地和西藏,宋代时在当地已形成“以茶易马”的茶马市场。明清时(1368—1911),这里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
思茅的世居民族有着各自饮茶的传统和习俗,有哈尼族的火罐茶、土锅茶,彝族的盐茶、蜜茶,拉祜族的陶罐茶,傣族的竹筒茶,佤族的铁板茶、瓦片茶,布朗族的锅帽茶、青竹茶等……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思茅独特的民族民间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