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一个老厂的背影与墨江茶叶沉浮录

2020-12-25 16:50:58热度:166°C

  图为新华茶厂掌门人李荣明在老新华茶厂、老墨江三中旧址留影

  “现在墨江茶不行,是因为国营老厂——墨江茶厂跨了。在计划经济年代,墨江茶厂挺有名气,经济效益好。而到了90年代以后搞市场经济,墨江茶厂转型跟不上,逐渐衰退,墨江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变成了卖原料。而以前,我父亲(墨江茶厂前副厂长)他们要到勐海、易武一带去收原料。墨江茶要复兴,我们有责任做好品质,坚守品牌,重塑墨江茶的辉煌:一方面挖历史,挖传承;另一方面开发优质茶园基地,积极进行产品创新,以高品质的产品赢取市场。”墨江回归茶厂掌门人朱继伟的一席话,让一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厂浮出水面,映射的是,墨江现当代茶叶的百年沉浮史。

  茶厂前传:李子忠和他的“民国模范茶厂”

  墨江茶厂是墨江解放后茶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其前身是建于1937年的新华茶厂——这个建于景星镇新华村的茶厂在民国年间创造了不小的奇迹,被誉为思普地区第一家规范茶厂,请的是浙江制茶师傅,按照现代工艺制作绿茶、红茶以及传统普洱茶,建厂历史比大名鼎鼎的勐海茶厂还要早两年。源自1937年的墨江茶厂,可谓见证了墨江乃至云南茶业在民国年间迎来现代制茶工业的第一缕曙光,并在计划经济年代大放光芒,由于是老厂,墨江在六七十年代向普洱市、版纳等地的许多新建茶厂,输出过技术人才,比如景谷茶厂就是在墨江的技术人才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在古代,墨江茶业虽然出过迷帝贡茶与须立贡茶,但那时唱主角的是古六大茶山。墨江茶产业真正迎头赶上并领一时风气之先,是在民国年间。这是因为墨江作为茶马古道必经的繁华之地,官方在这里设置通关哨与通关汛,驻军与收税,而民间贸易与文化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经过一两百年的积淀成就了墨江人的财富,而军事、政治、经商、文化教育等各种人才也喷薄而出。清末民国的墨江人物当以“庾氏三杰”为代表,庾恩荣为云南商界大佬,当过富滇银行总办,庾恩旸则是辛亥革命云南重九起义与护国运动的功臣、滇军著名将领,而庾恩锡则是云南的“烟草大王”——亚细亚烟草公司的创办人。有了雄厚的财力与第一流的人才,墨江人在民国年间做茶跳出了祖辈做了几百年普洱茶的老套路,直接将目光瞄向了代表当时最先进制茶水平的浙江与日本,制作迎合时代消费主流的绿茶与红茶产品,拉开了云南现代制茶业之序幕。

  墨江种植茶叶的历史上千年,从遗留下来的古茶园以及五六百年的栽培型大茶树来推测,早在五化州橘红茶叶罐六百年前墨江就已经大面积种茶,可惜现在只留下零星的古茶园,很难提供确凿的证据支持。墨江有据可查成规模种茶始于19世纪。墨江扼茶马古道北路要冲,从宁洱出发,到昆明与北京的官马大道,到大理、丽江与藏区的古道都要经过墨江,被誉为茶马古道的咽喉之地。1729年,清朝设置普洱府,颁布茶法,并将普洱茶列为贡茶,以六大茶山为代表的普洱府茶产业蓬勃发展,种植与加工出来的茶叶需要运到外地,从而在一条条古道上出现了马背驮出来的繁荣与辉煌,墨江县的碧溪古镇、通关古镇与他郎城,成为著名的茶马古镇与城市。见多了南来北往的茶叶客,墨江人也开始琢磨茶叶种植、加工及开办商号的事,迷帝贡茶与须立贡茶就是墨江人做茶的早期热身,而景星则充当了墨江兴起大规模种茶与制茶的策源地。

  景星镇位于墨江县西部,距县城75公里,地处哀牢山之巅,横卧把边江、阿墨江两江之间,辖11个村委会,192个村民小组,有4545户,总人口22727人,属高寒山区,有哈尼、布朗、拉祜等8个民族。景星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百年古树、千年滇桐神树,墨江三中、涵德义学,有丰富多彩的革命历史文化、原始生态的布朗族民俗民风。早在1870年,景星就有许氏、谭氏、王氏、武氏等家族连片种茶。

  到了民国年间,墨江商界能人辈出,马同恭做百货、烟土、食盐与洋靛等生意发家,经营遍及墨江、昆明、建水、石屏、玉溪、泰国、缅甸等地,成为云南的巨富。茶叶也是马同恭的一大经营项目,其在江城开设“敬昌号”茶庄,用上等茶叶加工而成的茶饼,销往香港、河内。这时墨江民国时期最著名的茶人李子忠也开始了属于他的传奇,创办了民国年间的云南模范茶厂——新华茶厂。此厂有基地、厂房、办公室、审检室、仓库、自制木制机械,制茶工艺流程合理,是新中国成立前建在思普地区的首家规范茶厂。

  李子忠(1904-1951)又名李尽臣,云南墨江人,20世纪30年代先后任过墨江县建设局长,云南省民政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并被选任墨江普益社社长。1937年,他倡议兴办茶叶事业,约得20余人为股东,筹集得股金6万银元,在墨江县景星区班晓开办了茶场,他担任经理,当年边开垦边种粮食,为茶场职工提供口粮,第二年开始种植茶树,至1941年共种植茶树30万株。1942年茶场职工达40人。他从浙江请来两名制茶技师,制出烘青、炒青,生产玫瑰花熏红茶,研制“银针”“寿眉”“玉露”等名茶,销售均获好价钱。1943年,他在昆明崇仁街开设茶庄,专售墨江景星茶场生产的茶叶。后来制茶技师增至六七人,职工达50余人,年生产各种茶叶四五十担,最高年达60担,外地来买茶的不少,墨江景星街又成了一个比较集中而远近闻名的新茶区,他为墨江兴办茶叶事业开辟了路子,《思茅地区志》中有李子忠人物传入载。

  回归茶厂掌门人朱继伟是景星人,也是墨江茶厂的子弟,其父亲是墨江茶厂的原副厂长,母亲是技术骨干。对于李子忠创办新华茶厂的那些事,以及从新华茶厂到墨江茶厂的沿革,他如数家珍,“我老家是景星的,我也是1963年出生在景星,到我这代种茶与制茶是第六代。最专业的是我父母这一代。父亲是1955年,母亲是1958年到墨江茶厂参加工作。

  “1909年普洱府他郎厅(今墨江)通判易朝佐在受到朝廷要求调查发展茶叶的谕旨后,在民间采访时发现“厅民有种茶十余株者,仅供自用。署判易多方够买,始得数斤,似觉色味倶佳,谨封固壹斤呈宪台试验。他郎厅天时地利,适合种茶,种茶可杜绝种罂粟,对民有益。于六月茶树结子时,捐养廉银45两,派人去勐烈(今江城国庆)够获茶种五担,由公家播种成秧,每担约得三万余株,分发各乡,每户百株,推广茶叶种植。”在易朝佐劝喻种茶告示:“此项茶种,出在勐烈,与他郎相连,购买极易。凡你们百姓,都宜购种。倘能遵种到拾万株以上者,由本府奖与匾额。”从上述可以看出,墨江种茶历史悠久,仅为民间自发种植,而朝廷扶持规模化大量种植应该是1909年之后。而1937年李子忠等人到此建新华茶厂,在当地一定有相当规模的茶叶种植,并且茶叶品质非同一般,才会选择远离他郎厅几天路程的蛮荒之地建厂。

  “当时没有电,用锅炒杀青,用牛拉的木制揉捻机揉茶,最后把茶叶放在竹制烘笼里用梨炭烘干。天晴做晒青毛茶,雨季做红茶与绿茶,在长凳上雕挖出一个模具,将茶叶蒸软放进去定型生产沱茶,并卖到昆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李子忠其实是革命人士,在1951年被误杀,坟墓就在景星街(小学)小操场山包上,79年其女儿将坟墓迁到县城旁边。”

  墨江云针引领滇绿潮流

  解放后,李子忠的新华茶厂开启的现代制茶文明之光,就由墨江县茶厂继承下来。茶厂最开始是在新华村新华组,后来搬到景星街龙潭(总厂)、新华村大平掌(分厂),再后来总厂与分厂于1966年集中搬到景星三康,1974年从景星三康搬到县城大坟头,最后于1983年又搬到县城附近的马肺山。虽然茶厂不断的搬迁,但其做茶思路,从李子忠到90年代初期的墨江茶厂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现代茶叶的精制路途上不断跋山涉水,尤其紧盯时代的消费主流——绿茶的生产,创造出了从“玉露茶”到“墨江云针”的辉煌。

  在计划经济年代,普洱茶虽然是云南的特产,但主要针对的是港销与边销,除了换取宝贵的外汇与稳定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以外,其产销量其实非常有限。而中国茶叶的主流是红茶与绿茶挂帅,对外出口是红茶打天下,内销则是绿茶唱主角。这就不难想象,民国三四十年代,中茶公司来云南开办勐海茶厂与凤庆茶厂,主要想开发的是红茶,而昆明的宜良茶厂、墨江的新华茶厂都是以钻研浙江的工艺,生产高档绿茶为荣。

  墨江茶厂作为滇绿生产的重镇,朱继伟是这样述说它的辉煌:“以前墨江茶厂效益非常好,墨江的第一张进口车(日本的)就是茶厂的。许多村办茶厂都是县茶厂的原料基地,由茶厂派人指导生产,生产出来的毛茶交给县茶厂。做出来的红茶、绿茶都是出口的,1975年加工砖茶边销西藏。60年代初,墨江茶厂为普洱、版纳、临沧等地区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种茶制茶人才,为云南滇西南片区发展茶叶做出了贡献。”

  而墨江茶厂最值得骄傲的事莫过于“墨江云针”的研制与获奖。

  “墨江云针”以外形细紧似针而得名,为云南省名茶之一。产于云南省墨江县,1945年李子忠从日本引进技术,仿日本“玉露茶”工艺炒制,故原名“玉露茶”,1958年改进工艺,由蒸青改为锅式杀青,提高了品质,改变了风格,由蒸青茶变成了炒青茶。1975年改名为云针茶,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区优质产品,1984年被列为云南省六大名茶之一。

  作为茶厂的子弟,朱继伟曾经参与了“墨江云针”的制作。“1975年,我就利用读书放寒暑假以及放学后参与做云针茶,每件计2个工分,因此我很早就会做云针茶。”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云针茶制作的工艺要点,鲜叶采用一芽一叶,用锅炒杀青,要杀透,然后摊晾几分钟,开始揉捻,一直揉成针状,再定型烘干。主要工艺有杀青、初揉、做形(包括理条搓揉、碾揉、滚揉三个过程)、晾干、筛剔、补火等六道工序。

  工艺看似简单,其实繁复无比,尤其是做形技术一般人很难掌握,故墨江当地会做云针茶的人极少。即便会做的,也不愿意做,因为做一次茶下来,产量才二两,而要花费一整天的工夫。“云针茶要靠全手工,茶叶不能碎断。最磨人的是揉捻,初揉以后,温度降下来要回锅加热,再揉,一直揉6个小时以上,经搓条、理条、成型变成针形,放进簸箕里,要包装的时候才稍微烘下提香,将水分控制到7%以内。堪称只要功夫深,叶子磨成针。我一天只能做二两,别人也学不了,因为要求像针一样直,细的要像绣花针,最难的是理条整形,搞不好会弯,变成钓鱼钩——因为理条的时候变直了,但一烘就会弯。”

  墨江云针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直如针,光滑油润,显毫,色泽黑绿,馥郁清香,味醇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明亮。是云南省名茶中别具一格的佳品。“云针茶的叶片泡开是完整的,像小鱼一样杯子里把头抬起来。豆香高扬,茶气足,因为是用纯手工将茶汁揉到茶叶内,非常耐泡,可泡八到十泡。茶汤黄绿,晶莹剔透,回甘生津,甜度好。80年代云针茶就卖360元一公斤,现在卖2000多元一公斤。”

  从上个世纪3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初期,墨江茶厂扛起滇绿的大旗,为墨江茶赢得了在云南茶界的地位与尊严。可是到了90年代——云南绿茶发展的黄金十年,普洱市以“名优绿茶之乡”驰名全国,来自甘肃、浙江与山东的茶商云集思茅做茶,以烘青绿茶与花茶的原料茶的名义,销往广袤的西北与北方,占据了中国茶叶的相当市场份额,而这时计划经济年代的风云儿——墨江茶厂,由于在中国于1992年以后走向市场经济的路途中,没有完成转型,从而淡出了茶行业。

  这时非常令人惋惜的,因为茶行业是个传统的慢产业,非常讲传统与传承,如果传统非正常的中断,对于茶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勐海的茶业发展能有今天,离不开传统经典茶厂——勐海茶厂的支撑与提振。而墨江的茶产业就没有交上这么好的运气,离开传统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墨江的茶企茶商一直以小打小闹,游兵散勇的面目示人,沦为拥有丰富的名茶资源,但缺乏知名品牌,靠卖原料或贴牌生产来生存。

  高举墨江茶复兴大旗的茶人们

  墨江茶厂衰落的缘由是这样的,“解放后直到三康时期的厂长叫王宙,1974年以后就是赵绍敏当厂长,直到1988年,然后是我兄弟朱继红当厂长。1983年以后,我父亲朱子泰是副厂长。我兄弟之后,1992年许江华当厂长,当到1995年,之后是杨忠当厂长一直到现在。1993年,茶厂收购大量的茶叶发省外,货款收不回来用酒抵债,使得茶厂一蹶不振,衰退在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朱继伟说。

  墨江的制茶传统其实是两块,一块是以迷帝贡茶、须立贡茶为代表的传统普洱茶道路;另一块是以墨江茶厂为代表的现代精制道路,其代表产品是高端绿茶与红茶。与之相应的是,墨江县的23万亩茶园分为两大版块,一块是5万多亩的古茶园,以开发古树普洱茶为主,另一块是18万亩生态茶园以开发高端绿茶、红茶与生态普洱茶为主。古茶园与古树普洱茶可以做成墨江茶的顶级名片,但要论量还得从生态茶园与生态茶品想办法,高端红茶与绿茶就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墨江县从2010年起,大力推行生态茶园建设,到了去年基本完成任务,被誉为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排头兵。“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茶园”屹立在世人面前,这是墨江县打造高端绿茶、红茶与生态普洱茶最大的福德资粮,墨江县有远见的茶人与茶企都在发力这一全新的蓝海市场,没必要都去挤古树茶独木桥。

  这次来墨江采访,我们非常重视从新华茶厂到墨江茶厂的历史文化挖掘,因为其代表了墨江县现代茶叶精制的道路。墨江茶叶能在民国与计划经济年代创造精制茶的辉煌,必然能够书写更加灿烂的未来。

  目前,朱继红的回归茶厂就在做续接墨江现代茶叶精制传统的事,推出回归普洱、回归红、回归绿三大王牌系列产品来重现父辈的辉煌。回归茶厂还聘请了功勋卓著的原墨江茶厂赵绍敏老厂长,任技术顾问,并积极筹备建设回归庄园。

  而在景星大平掌,李子忠的新华茶厂原址,我们看到了重新矗立的新华茶厂。这个茶厂是景星人李荣明所建。原来,墨江茶厂搬离大平掌之后,政府利用旧址于1965年建成农业中学,68年改称茶叶中学,为墨江县培养了大量的茶叶专业人才。虽然这所学校于1973年改称墨江三中,并于97年搬到景星三康,但其长期设有茶叶课程,并有校办茶厂与茶园基地,供学生们实习与勤工俭学。李荣明80年代初在墨江三中读初中,1988年来学校做后勤,先是承包早晚点,后于1995年帮学校里做茶。也就是说,李荣明在1995年恢复了新华茶厂做茶的历史,先是帮学校做,后来出来自己做,并于2011年恢复使用新华茶厂名,2012年注册了厂名,利用传统工艺,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产品卖到山东、广州、辽宁、昆明、普洱等地。

  在李荣明斥资100多万元进行改造的高标准、清洁化初制所,我们看到先进的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并存。李荣明还在利用李子忠时代工艺做红茶与绿茶——手工炒茶与揉制,装在竹制烘笼(篾箩)里用梨炭烘干。这种带有一点点炭香味的茶品依然受到老茶客的青睐,目前墨江县开始启动此项茶叶工艺的非物质遗产保护。

  如今新华茶厂的3000多亩茶园成为墨江凤凰茶山上的“凤凰屏古茶园”,新华凭借厚重的茶史文化和古茶园成为普洱市天下普洱茶国有限公司的原料基地。70多年前新华茶厂名振云南茶界,未来新华的后继者将在继承与创新之中不断延续下去,越来越多的茶人团结在墨江茶的复兴大旗下,共创凤凰传奇。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0272486 24863247 32471907 19072136 21361719 17195116 51165175 51753611 36112913 29131872 18725022'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95630) and MATCH(title) AGAINST('50272486 24863247 32471907 19072136 21361719 17195116 51165175 51753611 36112913 29131872 18725022'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