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云南开发与普洱茶的兴起

2020-12-25 16:48:34热度:167°C

  老广爱普洱茶,天下闻名。刚刚过去的广州春季茶博会上,普洱仍是最受关注的品种。普洱茶大兴于清,不仅成为云南的“大宗钱粮”,而且享誉省内外。可以说,普洱茶与中国西南地区的开发,藏区茶叶消费市场的开拓,以及清朝的积极支持与有效管理等有关。普洱茶的兴盛,与滇南社会获得良性发展是如影随形的关系。

  朱元璋颁诏引发品茶制茶变革

  清代记载,今西双版纳的茶山地区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所述之“茶王树”,可能已生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茶王树”多为野生,也有一部分是人工种植。当地居民长年采摘古老茶树的茶叶,主要以供佐食或充药物,作为饮品的时间或稍晚。

  古茶树

  唐代云南出现采茶供饮的记载。但所产之茶主要是供蒙舍蛮消费,其采摘与加工尚无定法,亦未形成有明确供销关系的产业。

  清人称“普茶不知显于何时”?认为宋廷南渡之后,广西等地的官府存在以茶叶换取“西蕃”之马的情形,“是谓滇南无茶也。”宋代文献谈到西南地区所产之茶,仅言“蒙顶茶,受阳气全,故茶芳香。”又说:“蜀雅州(治今四川雅安)蒙岭产茶最佳,其常在春夏之交方茶生。”并未见言及云南茶叶的其他记载。

  自明代起,全国饮茶的方式发生改变。宋人饮茶,将茶叶碾碎揉之制为上品,称“大小龙团”。而视散片茶为下等之茶。洪武二十四年(1391),因制造龙团茶颇费民力物力,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以后仅许采茶芽以进。明代各地饮茶,流行“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明人称采焙俱用芽柯,“无碾造之劳,而真味毕现。”

  这一改变“遂开千古茗饮之宗”,进而影响到各地茶叶的生产、加工及销售。明代饮茶,既流行水开即饮、添水复饮的方式,盖碗茶中的茶叶是否耐泡,以及滋味淳厚与否,便为茶客所关注。云南南部的茶树属多年生的大叶种茶,主要特点是生长迅速、采摘期长并可多年栽培,而且味酽耐泡,历十余泡茶味仍不少衰。清代仕宦云南的吴大勋称普洱茶“最为有益之物。煎熬饮之,味极浓厚,较他茶为独胜。”

  靠向藏区销售打响了名气

  值得注意的是,滇南大叶种茶的迅速崛起,并非始于明代而是在其后数百年的清代。

  在社会环境与边疆治理方面,清代云南发生不同于前代的剧变,由此推动普洱茶迅速崛起。尤其是云南成功开拓向藏区销售茶叶的市场,为普洱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唐宋时期,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普遍习惯喝茶,借以解腻和帮助消化。长期以来,藏区所需的大量茶叶主要靠四川地区供应。明末因遭受战乱破坏,四川运销藏区的茶叶大幅度减少。

  茶马古道

  清初吴三桂出任云南总管,总揽云南军民诸事。他看准这一商机,于是策划向西藏成批输出茶叶。康熙四年(1665),在云南的北胜州与中甸等地,获准举办云南与西藏之间的茶马互市。滇南的大叶种茶因价廉耐泡,被选为输出成茶的主要原料,逐渐创出名气。商界以其主要产地普洱府(治今云南宁洱)为名号,概称为“普洱茶”或“普茶”。为压缩包装方便运输,茶商将初采的散茶上笼略蒸,进而压制为茶块或茶饼,开创了普洱茶压造为块或饼之先河。

  云南与藏区间的茶马贸易,有力地推动了滇南大叶种茶的生产。云南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茶叶产地,与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四川、两湖等传统的茶叶产地同列。[16](P3651)应该指出,清朝积极经营与开发云南边疆,为普洱茶的崛起与持续兴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在完成对吴三桂所遗残破局面的整顿后,清朝将治理云南的重点,从靠内地区转移到边疆和僻地。成功改流以后,清廷在车里等地渐次设治,悉心治理。对普洱茶的生产与销售,清朝制订多项措施,给予积极的支持。雍正十三年(1735),朝廷对普洱茶的包装与税银做了具体规定:七个圆饼置为一筒,重49两,征收税银一分;每32筒发一茶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这就是“七子饼”的由来。

  清代茶引

  内地移民带动茶叶生产

  有清一代,堪称是普洱茶产地风云变幻的时代。一方面,随着社会渐趋安定,普洱茶的生产也喝了茶叶水能吃汤圆吗获得发展。车里、茶山等地的官员与兵将,眼红茶叶经营所获之利,出现官员贩卖私茶、士卒入山扰累的弊端,而且愈演愈烈。清政府曾努力治理,但似乎收效不大。

  另一方面,自发迁居云南的流民,大都拖儿带女、贫穷拮据,既无插足富庶之地的条件,亦无创业经营的资本。远赴边疆和僻地垦荒、烧炭,或至矿厂充当砂丁,便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以江西、湖南人为主的外来流民,在迁居车里与茶山等地后,凭借在家乡掌握的制茶知识,很快投身于普洱茶生产与销售的浪潮。

  在茶叶采摘的旺季,常有数十万人在六大茶山奔走于茶事。《滇海虞衡志》称:普洱茶可谓云南之“大宗钱粮”,普洱茶因此“名重于天下”!

  古六大茶山

  由于清廷加强治理,滇南等地社会渐趋安定,夷民得以安居乐业。乾隆五十二年(1787),云贵总督富纲的奏疏称:云南普洱之思茅等地,尤为极边紧要之区,自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初时或尚有野性未驯,致有煽惑蠢动之事,今涵濡圣泽五十余年,多有薙发衣冠、读书入泮,其语言、服食与内地人民无异,余则尽属务农,非若从前之专以射猎打牲为事。”乾隆五十九年(1794),云南守臣福康安奏报:云贵两省收成丰稔,粮价平减,“民情一律恬煕。腾越、普洱、开化等处边疆地区俱极安静。”由于具备较为安定、宽松的社会环境,普洱茶的生产得以发展壮大。在国际茶叶市场,晚清时中国茶叶遭遇印度等国茶的排挤,但普洱茶仍大量输出省外,输出数量约占其总产量的二分之一。(据方铁《普洱茶与清代滇南社会》)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2383647 36473110 31102302 23025175 51753853 38532293 22931872 18722136 21364843 48433880'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95475) and MATCH(title) AGAINST('52383647 36473110 31102302 23025175 51753853 38532293 22931872 18722136 21364843 48433880'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