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研究的课题鉴定大纲
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研究的课题鉴定大纲,技术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文章来自云南新华网!
概要
本研究利用II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特异靶基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1B,PTP1B)作为靶基因和研究对象,研究了普洱茶对其抑制作用和机理,分析了起主要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从基因水平、细胞水平以及糖尿病动物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具有显著抑制PTP1B的作用,普洱熟茶对PTP1B的IC50为0.142mg/ml,普洱生茶(2006年生产)的IC50为1.90mg/ml,普洱熟茶对PTP1B显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以普洱熟茶为原料经过喷雾干燥技术精制的普洱茶粉对PTP1B的IC50达到了0.01mg/ml。研究分析发现,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对PTP1B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达到0.001mg/ml,降血糖的主要成分为茶褐素。在细胞水平实验中发现,茶褐素能够有效抑制PTP1B活性,使细胞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加;糖尿病动物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普洱茶熟茶具有显著降血糖效果。与不喝普洱茶水模型动物组比,连续喝1个月普洱茶熟茶粉水试验动物组血糖下降57%,口服降糖药罗格列酮灌胃组下降42.0%;生存试验发现,饲养10个月的糖尿病模型老鼠中,喝普洱茶水组全部存活,存活率100%,而饮用普通水组存活2只,死亡率为80%。动物实验中还发现,使用口服降糖药罗格列酮组动物血糖虽然显著下降,但有3只老鼠皮肤出现脓疮,体重下降明显,而喝茶水组动物为出现类似异常现象,体重下降幅度较小。我们确定了精制普洱茶粉的生产工艺,并测定了其小鼠的LD50为4.2g/kg体重,大鼠的LD50为5.0g/kg体重。目前,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并获受理。这些研究成果为饮用普洱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今后从普洱茶中提取有效成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糖尿病药物打下了基础。
前言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80%~90%,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慢性病,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我国肥胖者中有30%患有2型糖尿病。由于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均属于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近年来,胰岛素受体通路中酪氨酸磷酸化及去磷酸化的平衡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已有多个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TPs)被证实同胰岛素受体通路的调节相关,这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2型糖尿病与PTP1B活力的异常(增高)密切相关,PTP1B也逐渐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靶标之一。
蛋白质酪氨酸的可逆磷酸化是调节细胞代谢、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周期的重要步骤。PTP1B是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中的一员,它于1988年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埃德蒙德.费舍尔(EdmondH.Fischer)第一个被成功分离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它通过对胰岛素受体或其底物上的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作用,对胰岛素信号转导进行负调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TP1B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和能量代谢的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其中,PTP1B基因敲除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并对肥胖症具有抵抗性。另外,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细胞中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缺陷,是人类肥胖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并有很高几率导致超重人群中发生2型糖尿病。研究表明,肥胖者体重减轻后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改善,同时他们脂肪组织中的PTP1B活性也相应下降。在胰岛素抵抗者中也观察到与肥胖相关的PTP1B的过量表达。因此PTP1B的特异性抑制剂有望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地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症。为此,埃德蒙德.费舍尔于199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奖。
因此,基于以上研究进展,PTP1B作为胰岛素信号的主要负调控因子,其小分子抑制剂可以有效的控制2型糖尿病及肥胖症的发生,同时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发以PTP1B为靶标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人体内有许多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TPs),这些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PTP1B是最热门的研究对象之一,它是一种胞内PTP,位于内质网,在人体的各种组织中都有表达。PTP1B作为胰岛素信号的一个特异性负调节剂,把PTP1B作为靶标来抑制其活性可以在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上临床应用,因此筛选有效的、专一性的PTP1B抑制剂已成为当前国际最热门的课题,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和公司已经开始了寻找PTP1B抑制剂。目前尚无1种PTP1B抑制剂应用于临床。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一旦患病,需终身治疗。西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虽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但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有效措施。天然产物防治糖尿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对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神经病变,运用中药治疗能取得比较显著的疗效而深受患者的信赖和欢迎。因此寻找治疗糖尿病新药,尤其是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和开发降糖降脂药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己发现不少有降糖降脂作用的天然产物及其活性成分。茶叶源于天然,存在着多种活性成分,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与合成药物相比,具有更易于接受,更易于坚持,费用低廉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近年来,不少国内外学者利用复合茶或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如茶多糖、茶多酚、茶色素进行降糖降脂作用研究,获得了较好效果。
普洱茶是中国的传统名茶,由于其独特的内质风格、文化内涵及神奇的功效而闻名于国内外。普洱茶起源于云南普洱、版纳、临沧一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普洱茶是在长途运输、长年贮藏过程自然产生后发酵(缓慢后熟)而成,20世纪7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人工增湿、渥堆后发酵等工序(较快后熟)加工而成的现代普洱茶。茶叶经过后发酵加工,具有色泽褐红,汤色红浓明亮,陈香独特,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和耐冲泡的特点。历史的茶效记载,先人的茶药总结及现代科学研究均表明茶叶的初心普洱茶具有降糖、降血脂、降血压、抑菌抗龋、助消化及抗癌防癌等多种保健功效。从《神农尝百草》到《本草纲目》均记载茶叶"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清暑消食、利水通便、清肝明目、息风安神、延年益寿"等功效,其药理作用和安全性已经过了长期的证实。近年来国内外对茶叶化学成分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的报道也越来越多,都证明了茶叶是药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药用开发价值的食品,但对其降糖成分和作用机制尚在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的最总目标是将PTP1B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一个特异性靶标,利用已建立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从大量普洱茶中筛选出有效且专一的PTP1B抑制剂,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证明其降糖作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为开发出防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普洱茶产品奠定基础。
我国茶叶资源丰富,尤其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生产的普洱茶,因其独特的渥堆发酵工艺为特色,使其产生了独特的生理功能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加强普洱茶生理功能的研究。扩大普洱茶在国内外的影响,为云南的茶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项目为契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血糖新药或保健食品,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