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中国茶出口的话语权了解

2020-12-18 09:47:08热度:138°C

  没有品牌,没有终端市场的中国茶叶出口即便在供求关系变化时,短缺的供求可以获得短暂的买方市场的优势,在此优势下可以获得暂时的市场定价的话语权,以卖原料为主的方式,注定了话语权不可能永远在卖方这边。

  以1610年荷兰人直接从中国运茶回欧洲销售为标记,中国茶叶直接出口已经有400年历史了,这400年,中国茶叶出口经历过辉煌,也步入过落寞。  中国茶叶最早是被视为东方神奇的仙草,以突出功能性保健药用价值被西方授受的;先是在皇室贵族中作为时尚之饮而推广;以1886年创出出口量13.4万吨为标志。当时,中国茶叶几乎占据了全球茶叶贸易总量的80%以上的绝对份额,前面的276年中国茶叶出口的话语权应该都是在中国的。特别是在1843年—1886年的40多年时间里,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第一大国英国,虽然从华茶进口分销中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同时也将大量的白银流向了中国,造成贸易逆差。为此,英国人想方设法将鸦片输入中国,以有害于身体的鸦片来换取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茶叶,鸦片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爆发的。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开始入侵中国,中国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垄断了英国茶叶进口业务的东印度公司一方面从中国进口茶叶,另一方面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同时,早就计划着如何试种中国茶叶及加工茶叶;派出了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特尼;潜入中国南方产茶地,偷偷记载了中国茶的种植、制作方法,并偷窃了中国茶的种子,并将偷来的茶叶种子种植在印度,同属于英国殖民地的斯里兰卡(旧称锡兰)也从中国以非法手段得到了茶叶种子进行种植。  英国在印度与斯里兰卡种植茶叶获得成功后,中国茶叶出口的垄断地位动摇了。以1886年为分界线,在此后的124年中,世界茶叶市场是英国与中国的对决,是老牌资本商人与自然经济人以及后来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的对决;是红茶与绿茶的对决。  英国人从武夷正山小种红茶中获得中国的制茶工艺;他们致力于发展红茶,红茶开始在西方流行的时期,也正是咖啡在西方盛行的时期,英国商人在咖啡文化中借鉴创造了西方独立的红茶的调饮文化。早在1706年就创立的英国团宁公司及1890年创立牌子的“立顿”,他们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品牌营销等先进的商业手段扩展和收复着中国茶叶的失地。  当红茶逐渐成为世界茶叶市场的主流品种,几乎占据了全球茶叶消费80%左右的绝对份额时, 红茶与绿茶已经不是对决的格局了,尽管上世纪80年代后,绿茶消费呈上升势头,红、绿茶比例由上世纪70年代的9:1上升到了目前的3;1,但世界市场依然以红茶为主导,绿茶为辅的基本格局无法改变。  在最近的100多年来,中国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中国特有的资源为主要竞争手段,苦苦坚守着自己的阵地,红茶出口作原料成了别人用于拼配的补充。绿茶是中国的,绿茶中主产于浙江的平水珠茶以及盛产于浙赣皖的眉茶,是近代中国茶出口的双刃剑。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转征美国及法属殖民地西、北非等地区。  后124年,中国茶叶出口走了一个V字形,1921年中国茶叶出口跌至1.87万吨,19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茶叶出口经历了最黑暗的时期,印度、斯里兰卡及日本新兴产茶国的崛起,而中国制茶业不仅技术退化,又有不少商人以不法手段牟取暴利,掺假、着色等不法行径,引起了美国商人甚至美国政府的反感。1899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粗级不正常茶禁止入口条例”,1911年美国再次颁布“禁止着色茶进口法令”,中国茶叶全面退出了美国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至1991年,中国茶叶一直以计划经济的形式,一方面致力于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一方面以扩大出口、创收外汇为主要产业策略,全产业链接系统支持外贸,这个时候,政府间的贸易有代表中国政府的部门及口岸公司出面谈判,无论是大合同与小合同,在出口话语权方面,还有着一定的“要买就买,不买拉倒”的统一成交优势。绿茶可以这样,红茶人家更根本不买账,所以就有了“绿补红”,红改绿、绿改红,反反复复的茶类之间的变化。  1991年中国茶叶出口外贸彻底放开以后,中国茶叶出口公司队伍增加了,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出口价格远不如计划经济的时候。无序恶性竞争,低价竞销,,一直是市场放开后的近二十年来的中国茶叶外贸出口的痛楚。近二十年来,最赚钱的公司不是拥有出口基地及客户资源的传统的老牌出口公司及加工工厂,而是由外国品牌公司在中国扶植的负责代理其采购原材料的“洋买办”,他们熟悉国内的厂家及行情,拿着洋人给的订单在工厂间各个击破,低价招标。这二十多年,中国的出口公司及出口加工厂都在为这些洋买办们及国外的品牌公司打工,虽然有一些工厂与公司想创立自己的品牌,占据了终端市场,绝对份额的一些外国的品牌公司便通过洋买办放出威胁的言论,你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就永远不给你订单,这一订单占据了一些工厂1/3以上的供货量,要生存还是要发展?工厂只好放弃理想选择了生存。  近二十年,也是洋人到中国变相设立加工基地,是中国茶叶由原料出口转向贴牌加工的时代,完全丧失了话语权。曾经的天坛牌,曾经的珠茶的3505,眉茶的9371等著名牌子与茶号,已经从市场彻底丧失了影响与声誉,这些牌子与货号曾经在最大的绿茶市场摩洛哥拥有最终端的消费者。摩洛哥的商人只用了十多年不到的时间建立了自己的牌子,小提琴、蒂冠、水晶杯……当进口商以自己的牌子来占领消费终端市场并以抵制的方式拒绝进口中国茶的品牌茶时,习惯于依赖客户依赖订单,习惯于原料出口的中国茶叶外贸出口总是被别人牵着牛鼻子。近二十年,把外贸出口的困难放大了,把所有增加出口的法宝压在了应对绿色壁垒,在产品的研发更新换代、营销模式的创新尝试以及品牌的打造和市场推广宣传上,等等方面,没有作为。  至2009年金牡丹茶叶怎么样,中国茶叶出口量创造了30.3万吨的历史新高,出口金额创造了7.05亿美元历史性记录。但这一份漂亮的成绩报告单,并不能令人值得高兴,主要是出口外贸这个行业与国内火爆的轰轰烈烈的名优茶内销市场相比,它已经是沦落到了边缘化的弱势产业了,没有人争着想去做外贸,只是已经做了,才苦苦坚持着,茶农对外贸出口已经没有了早年的热情了,政府部门也不再动用“五顶大盖帽”来参与管理了,业内的普遍声音是出口要求很高,效益没有。曾经令人引以为豪的茶叶外贸出口在景气的内销支撑的茶产业链里只是成了少数人自娱自乐的行业。  2010年末,笔者遇见国家龙头企业,全国最大的出口茶叶加工厂,浙江华发出口茶厂董事长尹晓民,他说,今年的茶叶出口终于有点扬眉吐气了,全年的出口价格几乎提价了25%,茶农是得了好处了,可工厂依然在人民币升值,原油及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涨价等诸多因素下,效益甚微。这是国外茶商及洋买办的第一次退缩。这是在国内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人民币升值的复杂背景下,国外茶商才作出的妥协,再压价,没有人给你贴钱打工了。国内供货工厂也是在实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才不自觉地拥戴了来自中国绿茶集散中心--浙江嵊州茶业产业协会会长尹晓民的率先提价的英明决断。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4482590 25901872 18721986 19863158 31582136 21362716 27165179 51794008 40083343 33432966'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84632) and MATCH(title) AGAINST('54482590 25901872 18721986 19863158 31582136 21362716 27165179 51794008 40083343 33432966'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