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苏曼殊的短命人生一生三次出家,一顿能吃60个包子,35岁早逝

2022-05-02 17:40:00热度:79°C

 在民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僧人,他是诗僧、画僧,也是情僧;他是贪吃和尚、革命和尚也是风流和尚。他身世坎坷却又才华横溢,他的人生短暂却又如烟花般绚烂,他就是旷世奇僧——苏曼殊。他生在富贵家,却颠沛流离遁入佛门1884年,苏曼殊出生于日本横滨,他的父亲苏杰生祖籍广东,常年在日本经营茶叶生意。苏家祖上世代富足,家业亦是逐代壮大。按理说,苏曼殊出生在富贵之家,应是从小衣食无忧,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苏曼殊的童年时期,可谓是过得颠沛流离。苏曼殊幼年的坎坷生活源于他有个出身低微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个日本女人,叫河合若子。苏曼殊的父亲妻妾众多,而河合若子就是苏父第三个小妾河合仙的妹妹,当时在苏家做佣人。河合若子为苏杰生诞下了一个私生子,这是有损家族声誉的丑闻。为了维护苏家在社会和商界的形象,河合若子在生下苏曼殊不到三个月就被迫改嫁离开了苏家。此后,“私生子”苏曼殊就被交由母亲的姐姐河合仙抚养。随后的几年里,父亲苏杰生回到广东生活,而苏曼殊则与养母河合仙留在日本。苏曼殊长至6岁,苏家因子嗣稀少,为了延续香火,于是想起了远在海外还有一条苏氏血脉。随后,苏曼殊和养母河合仙被接回了广东的苏氏大家族。然而,回到家族怀抱的苏曼殊并没有因此过上幸福生活,相反,他陷入了更加困苦的境地。因为私生子的身份,苏曼殊在苏家备受歧视,而他身上的日本血统,也成为了苏家人冷落、嘲讽他的理由。一段时间后,因不堪忍受苏家人的凌辱和排挤,养母河合仙逃离苏家,独自返回了日本。而失去了养母庇护的苏曼殊,处境则变得更加艰难。12岁时,苏曼殊感染了严重的疟疾,此时苏家彻底放弃了他,不但不找医生给他医治,甚至将他锁进柴房。而承受着病痛折磨的苏曼殊知道,自己只能自生自灭了,于是他凭着顽强的求生意志与疾病对抗。或许是老天也不忍心带走这个可怜的男孩,苏曼殊最终竟奇迹般地扛了过来。然而患病期间,苏家人对待苏曼殊的态度,给他留下了一生的心灵创伤。深知自己在苏家只是个多余之人,苏曼殊动了离开苏家的念头。就在大难不死的这一年,苏曼殊追随一个来家里化缘的和尚而去,剃度出家,遁入佛门。逃离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这就是苏曼殊第一次出家的原因。然而在寺庙中的平静生活并未维持多久,苏曼殊就因偷吃鸽子犯了荤戒,被赶出了寺门。无处可去的苏曼殊,不得不再一次回到苏家这个冰冷的大家庭。诗画文齐放异彩,他天资过人却为情出家第二次逃离苏家的机会出现在14岁那年,苏曼殊跟随表哥一起赴日本留学。苏曼殊始终挂念自己的生母,此行亦承载了他寻找生母的愿望。来到日本横滨的大同学校后,苏曼殊如同饥渴的鱼儿,一头扎进了书与画的海洋。他喜好绘画山峦松柏、清冷残月,也爱画嘈杂街巷、荒城孤楼。没多久,苏曼殊的美术天赋就受到了学校的瞩目,时值美术老师的职位空缺,学校就安排他兼职教授美术课程。彼时所用的美术教材,文字部分是他人编撰,而插画部分则大部分是由苏曼殊创作。苏曼殊的画作灵气逼人,引来许多人求画。而涉及作画的酬劳,苏曼殊有自己的原则:若是美丽女子求画,概不收钱,只要求对方以自己的照片来交换。若是男子前来求画,则以学业繁忙或灵感不足为由推辞。叶楚伦是苏曼殊关系要好的朋友,曾多次向苏求画,却依然一无所获,于是叶楚伦精心策划了一条软硬兼施的妙计。他将苏曼殊骗到一处房间,将其锁在屋内,同时又呈上苏曼殊最爱吃的摩尔登糖果,如此一番“威逼利诱”,终于求得了《汾堤吊梦图》这样一幅佳作。苏曼殊的画作,在技巧上结合了西洋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画法,风格独特。而在感情表达的角度,苏曼殊的画作呈现出一派悲戚、孤独、虚渺的光景,一如他坎坷困苦、颠沛流离的童年经历。苏曼殊短暂的一生中仅留下了几十幅画作,却备受赞誉。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开派画家黄宾虹曾评价说,苏曼殊画作虽不多,但其作品的艺术成就可抵得上自己一辈子所有的画。后来,苏曼殊又迷上了中国古体诗,于是缠着当时古体诗领域的名家教授自己。而苏曼殊的母语是日语,要学好古汉语对他来说难度非常大。学习初期,指导他的老师也非常苦恼,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这个学生,因为苏曼殊连最基本的押韵和平仄都不懂。然而苏曼殊在学习上毅力极强,这也打动了他的老师,于是老师不厌其烦地帮他修改,并为他推荐经典诗集供其自行学习领悟。凭借强大的毅力和极佳的悟性,仅仅几个月,苏曼殊就学有所成,开始创作古体诗。其后的人生岁月里,苏曼殊创作了多篇不朽名作,其代表作《本事诗》将乡愁与身世飘零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后来的评论家谢冕曾说过,在中国诗史上,能将旧体诗写到极致的,唯有苏曼殊。苏曼殊不仅在绘画和作诗方面造诣颇高,其语言学习天赋也是出类拔萃,他精通英、日、德、梵等多国语言。在写作方面,苏曼殊还对小说领域有所涉猎,他的爱情小说《断鸿零雁记》,被誉为开辟了“鸳鸯蝴蝶派”的先河。《断鸿零雁记》描写的,正是苏曼殊的初恋故事。故事发生在苏曼殊来日本的第二年,他因到小山村探望养母与外公,认识了同村的菊子。苏曼殊与菊子两情相悦,可是苏家却不能接受菊子这样的外族女子。最终,在恋情不断受到苏家叔父粗暴干涉的情况下,性情刚烈的菊子不堪忍受,选择了跳海自尽。失去恋人,精神上备受打击的苏曼殊中断了学业,旋转了再次出家。在寺院修养几个月后,苏曼殊的情伤得到了疗愈,于是他重新回到日本横滨的大同学校求学。在痛失爱人的悲伤驱使下,苏曼殊就此写下了《断鸿零雁记》。才气逼人的苏曼殊在文艺界多个领域都是惊世奇才,作家钱钟书在其代表作《围城》中曾描写过彼时苏曼殊在文艺界拥有极高声望、深受东洋留学生的追捧。梦想破灭,他第三次出家为僧在日本留学期间,苏曼殊受很多革命人士的影响,先后参加过义勇队、华兴会,被世人称为“革命僧”。而苏曼殊参加革命的事,遭到了表哥的强烈反对,表哥还断绝了对苏曼殊每月10元的资助费。失去经济资助的苏曼殊只得被迫辍学,他回国在上海一家报社做起了翻译工作。在此期间,他翻译了诸多英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尤其是英国大诗人拜伦的诗歌。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报社就倒闭了,苏曼殊只得另作打算,辗转到了香港。当时正值黄兴领导的起义失败,诸多乱象让身为革命人士的苏曼殊心灰意冷,于是他离开香港,来到广东惠州的一座古寺,第三次遁入佛门。寺院的生活需恪守各种戒律,而苏曼殊嗜吃如命,寺中生活于他而言甚是煎熬。几个月后的一天,趁着方丈外出,他偷拿了一位刚刚圆寂的师兄的度牒,悄悄离开了古寺。度牒等同于旧时僧人的职称凭证,须出家修满两年方可考取。苏曼殊三次出家都是草草收场,自然不够时间考取度牒。凭着偷来的度牒,苏曼殊又给自己取了个法号“曼殊”,自此成为了一名流浪僧人。这年苏曼殊20岁,他身披袈裟、手持僧钵,孤身一人开始了云游各国的旅程。一生浪漫洒脱,诸多名人皆为其友留学日本时,苏曼殊与另外两名男青年合租一间屋子。三个年轻人都穷得叮当响,有一次,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于是三人商议找点东西换吃的。一阵翻箱倒柜之后,终于找到一件衣服,而拿衣服去换食物的活儿就交给了苏曼殊。然而天都黑了,苏曼殊才终于归来。可让两位室友气得头昏的是,苏曼殊此去并未带回食物,只拿回一本书来。面对室友的责备,苏曼殊毫不在意,竟然还得意地说:“寻了此书好久,今天终于在夜市买到了!”这一来,三人只得饿着肚子入眠。苏曼殊的率真不羁,令人难以不被其魅力所吸引。有一次,有前辈见苏曼殊生活潦倒,便接济了他200大洋。拿到“救济金”的苏曼殊,竟第一时间发起了请柬,广邀好友们来聚会吃酒,而受邀宾客中就正有出资接济他的前辈。实在哭笑不得,苏曼殊的洒脱浪漫,常常令人费解,但也正是这些品质,让他深受好友们的喜爱。民国时期的诸多名人,都是苏曼殊的好友,这也反映出苏曼殊为人清白厚道,拥有优良的品性。他嗜吃如命,因暴饮暴食而死苏曼殊嗜吃如命,且长期暴饮暴食,究其原因,正是童年时期缺少母亲的关爱,使其成年以后靠暴饮暴食的方式来填补。据苏曼殊的友人说,苏曼殊有时一顿能吃60几个包子,饮水量更是保持在每日六、七斤,如此可怕的食量,自然对身体危害巨大。诸多美食之中,最受苏曼殊青睐的是糖果,吃起糖来,他并非像常人尝味几颗,而是如果腹般一包一包地暴食。苏曼殊尤其迷恋一种名为摩尔登的糖果,穷困潦倒时,他甚至撬出自己的金牙去换取摩尔登。更有甚者,为了换糖,苏曼殊还曾典当周身衣物,即便衣不蔽体也要享口食之欢。作家包天笑曾调侃苏曼殊:想必是心中有无尽的苦楚,才需要用如此多的糖食来中和。嗜吃如命让苏曼殊成了众人眼中的怪和尚,而只有苏曼殊的挚友才看得明白:苏曼殊是在用暴食的方式来自杀。经过长年累月对肠胃的折腾,苏曼殊最终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或许苏曼殊本人根本就不想治愈自己的身体,住院期间,他违反医嘱,仍然暴饮暴食,最终病入膏肓,溘然长逝。临终前,苏曼殊留下一句偈语:一切有情,都无挂碍。自此,他坎坷而又如烟花般绚烂的一生,停摆在了35岁这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