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变万化的茶,究竟几副面孔?
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作为一种日常饮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但你可能不知道,这样一片轻飘飘的叶子,却有多副面孔。
见过茶高大上的样子
| 唐代寺院茶
唐朝,陆羽一部《茶经》,将茶捧上神坛。
陆羽,本是弃儿,幼时为智积禅师养于龙盖寺中。谁又能想到,数十年后,正是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孤儿,在茶与佛教寺院文化的情深孽缘中推波助澜了一把。
唐时,禅茶文化大兴,得道高僧崇尚以慧心识茶之清醇圣洁与佛教之淡泊静寂,以茶禅定入静,明心见性。茶也正是在此时传入日本,才有了后来的日本茶道、千利休、武野绍鸥、“和敬清寂”···
| 宋代宫廷茶
宋代,承唐代饮茶之风,茶饮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宋朝皇帝皆有嗜茶之好,宋徽宗还亲作《大观茶论》,书中有言: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
宋代传承了唐时的贡茶文化,其中北苑所制的”龙凤团茶“,表面饰以龙凤纹饰,品质高贵,玲珑精绝,以致当时王侯将相都有“黄金易得,龙团难求”之感叹。
| 宋代文人茶
要说茶入文人笔墨、以茶激发文思,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开先河,唐代著名诗仙李白也曾为茶吟诗,至宋代,茶更是成了文士生活之趣和风雅的象征。
欧阳修与黄庭坚互赠好茶,以茶对诗;
苏轼自幼好茶,首创以茶喻美人“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范仲淹以一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记录宋代流行的斗茶;
宋徽宗赵佶不仅作诗著书,还将茶入画,其所作《文会图》生动刻画了文士茶会之景。
△ 宋徽宗《文会图》
也见过茶接地气的样子
| 宋代民间茶
从唐代的高僧士子名臣饮茶,沿袭至宋,又化开两翼,一翼征服宫廷,一翼横扫民间。
南宋吴自牧著《梦梁录》,以介绍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景观和市井风物,书中专门说到“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 刘松年《斗茶图》
斗茶成为宋代民间茶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了“茶百戏”,就连婚丧嫁娶都少不了茶的身影。各种民间茶坊纷纷兴起,勾栏瓦肆之地也是少不了茶的,于是有了宋徽宗曾偷偷溜出宫见名妓李师师的天子私密喝茶之地。
| 潮州工夫茶
自明太祖朱元璋“改团为散”,此后,茶不再端坐云端,而是更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发展至现代,潮州工夫茶可谓是民间生活茶的代表。
据考,潮州茶文化在唐朝时就已经开始发展,如今,工夫茶作为一种完整的茶道形式,也作为一种民俗,雅俗共赏,正是其魅力与生命力之所在。
△图片来源网络
潮州人饮茶作为一种日常习惯,并不拘泥于精致的环境,嘉会盛宴、闲处逸居乃到豆棚瓜下、担侧摊前,均可饮茶,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在当地,茶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文化。
| 时下流行茶饮
也许,在很多喜欢清饮法的茶客心中,凡是失了茶之本味的茶饮品诸如奶茶、水果茶、各种茶饮料等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茶。
但是,随着“原产地茶叶+标准化萃茶模式”的新中式茶饮模式大热,人们对传统茶的固有观念也开始被打破。
△图片来源网络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带有茶元素的饮品的确火遍大街小巷,以不可抗拒之势迅速俘获主流消费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的心。
不管这些茶饮算不算上真正的茶,还是当下时代赋予茶的新形势、新内容,茶都以绝对的姿态走入千家万户。
△图片来源网络
从宫廷到文士僧侣,茶是承载精神的载体;但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片叶子,当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完成它饮品的使命就足够了。
既能高大上又能接地气,茶的风骨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