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安一片茶带起一座城
贵州是我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茶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普安县,每年春茶开采时间大大早于国内绝大部分茶产区,全年可采摘时间也在十个月以上。放眼全国,这样的自然条件都是得天独厚的。当地如何把资源优势化为胜势?一片小小的茶叶,如何带动普安全县的发展?
土地承包户、普安县茶源街道茶农廖忠连说:“我们不可能轻而易举就还给他们,承包出来我们肯定管得好。”
土地出租户、普安县茶源街道农户潘方明说:“期限到了,土地要归还我们,我们种茶叶,继续种茶叶。”
潘方明此前长期在外打工,年均收入在三四万元左右。不过随着土地承包期限临近,在普安县,像他这样想回家收回土地自己种茶的人越来越多。而大多数廖忠连这样的承包户,却也都要求继续承包。
一个要收回,一个要续租,合理化解争议,已是当地的一项重点工作。那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都要争着种茶呢?
普安县茶源街道茶场社区前沿攻坚队副队长李花告诉记者:“以前一亩收入就是500,最高的是1000左右,很多人愿意出去打工。但是现在我们县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之后,管理下来一亩的收入5000元到6000左右。产生效益了,大家就不愿意出去打工了,就喜欢回来管理茶叶了。”
其实在普安县,吸引大家回乡的,不仅仅是土地上翻了五到十倍的收益。一片小小的茶叶,正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带动着普安人的生活变迁。
正在直播卖茶的普安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员工张罗雨,大学毕业后在几个城市都工作过,如今,她选择回到家乡。
张罗雨介绍:“我现在的工资是一年6万元左右,出去找工作跟现在也差不多,我也比较喜欢这种工作,所以就没必要出去了。”
电商中心所在的茶源街道,是普安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这里背靠六万多亩优质茶山,两万五千多居民四分之三以上的人都吃着“茶叶饭”。电商中心门口,就是一个茶青交易集市。由于高海拔、多云雾且地热资源丰富,普安春茶开采时间大大早于国内其他地方,不少浙江、山东的茶商每年一月就来到这里,蹲守收购。
浙江茶商周亦天说:“这里的茶叶最大的优势就是早。价格总体来说比别的地方要稍微偏高一点。”
普安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保贵介绍:“我们电商中心销量最大,带动农户最多的就是茶叶。去年总共销售了1300多万,茶叶占比在70%到80%。”
下午四点多,54岁的岑玉按时来到幼儿园接孙子放学。不过他并不马上回家,而是先赶到茶厂,完成工作。
岑玉所在的厂,是一家国内龙头茶企,每天,街道居民们采好的茶青,会在下午六点多送来。易地搬迁前,岑玉在老家自己搞小作坊炒茶,因为懂技术,现在负责茶青的质量把控和货款发放。
普安县茶源街道居民岑玉说:“易地搬迁前我就在家支了三口龙井锅自己炒,白天要把茶青收起来,晚上要熬夜,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收入一万多两万不到。”
交茶青的人群中,岑玉的儿子和老伴儿也出现了。搬迁后,岑玉有了工作,就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叫回来,专心照看自家的茶园。他告诉记者,茶源街道的搬迁户大多数在茶山上都有一亩三分地,厂里有工资拿,地里有茶青卖,这在本地很常见。住宅小区就在茶厂旁边,等岑玉完成验收工作,一家人便结伴而回。
岑玉告诉记者:“我家现在的年收入就是十多万,以后有经济能力的话,我会带我儿子搞一个小型的创业企业。”
以产定搬,因茶而建,以茶源街道为核心,普安的茶产业专业化小城镇正在形成。以茶资源和劳动力吸引企业,以企业带动百姓增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茶旅一体全产业链发展,带来了良好的产城互动。
普安县人社局局长陈太峰说:“通过产城互动,我这里一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新兴的城镇就形成了,老百姓的就业和收入都有了保障。2020年,普安县茶产业相关综合产值达到12.7亿元,按全县25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收益超过5000元。”
目前,普安县茶产业市场主体已经超过两百家,人因茶而富,城也因茶而兴。在普安县高铁站与茶产业集中区之间,一条快速连接通道正加紧建设,这将进一步促进当地茶产业人才、资源的聚集,为以茶带城,注入新的动力。
普安县县长龙强介绍:“我们要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茶产业过去是我们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未来是我们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在‘十四五’期间,普安县准备培育5家规模过亿的茶企,提升加工的能力。把更多的附加值留在本地,惠及老百姓,把茶的这篇文章做大做强。”
记者手记:
采访中我们看到,正是因为见到实效,普安县的村民们经历了从离开土地,到争相回家种茶的改变。地方要发展,产业是关键,只有抓住这个牛鼻子,我们的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来源:贵州新闻联播
发布:中国经贸融媒体中心
责编: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