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陶瓷爆款,一代人的记忆,你见过吗
山东淄博地区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和辉煌的瓷业文化,陶瓷产业堪称是淄博传统工艺的鲜花,不仅在历史上曾经长期辉煌,在近代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支柱性的作用。
据考证,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博山的先民就开始制作陶器。宋代时,这里的瓷器就闻名于世,特色产品有雨点釉,茶叶末釉。近代的淄博陶瓷产品乡土气息浓厚,制造过程中遵循着“器用性”这一原则,产品畅销山东各地和北方诸省。
在淄博上一辈人的记忆中,博山陶瓷厂所产的“套五盆”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套五盆俗称套五花盆,属于白釉彩陶,以陶土作原料,盆里加挂一层化妆土,经施釉,彩绘,烧制而成。
看到套五盆,很多人不由得联想到俄罗斯套娃。这种套五盆一套5个,由小到大套放在一起,直径和高度根据比例依次降低,因此而得名。其造型与装饰基本上大同小异,胎壁稍厚,胎质较粗,外壁中部有浅折腹痕。盆内壁及底部绘画风格追求朴拙凝练,以荷花或菊花纹为主,少数盆绘制梅兰松竹纹,均是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植物。釉色为红、绿、蓝三色,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给人以满满的喜庆感。
注重实用性是套五盆最大的特点,使用的时候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组合,发挥其最大功能。用完之后,再按照大小依次叠摞收纳,还可有效节约空间。在运输上,套五盆更体现出集装化的优越性。
民国时期,博山套五花盆就已经出现,其生产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淄博日用陶瓷的主要品种之一。建国后,随着博山陶瓷产业的迅速发展,套五盆也处在长时间的改进和创新之中,其胎质由粗到细,盆沿由窄改宽,整体上更加经济、美观、实用,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喜爱。甚至在1956年成为了全国陶瓷评比展览会上76种优秀产品之一,1978与1981年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年产量稳定在100万套左右,行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周边多个国家。
但之后的几年里,套五盆的生产计划不断被压缩,直到1987年,博山陶瓷厂宣布套五盆全部停产,这种曾风靡一时的套五盆从那时开始成为了回忆。如今的市场上已经很少看到套五盆的踪影,也几乎没有人使用。
在淄博市博物馆,就收藏有一套组套五盆,外围最大的一号盆直径约35.7厘米、通高12.7厘米、底径21.7厘米;二号盆直径约28.7厘米、通高10.4厘米、底径17.5厘米;三号盆直径约24.5厘米、通高9.5厘米、底径14.5厘米;四号盆直径约20.5厘米、通高7.7厘米、底径12.5厘米;最小的五号盆直径约为17厘米、通高6.6厘米、底径10厘米。花卉的绘制采用没骨法,用笔豪放娴熟,画风清新自然。绘画色釉主要为红、绿、蓝(黑)三色,虽然花叶的用笔与花瓣的用笔技法相同,但通过灵活巧妙的构图,而使之显得并不机械呆板。蓝色虽然运用不多,但寥寥数根线条却成为点睛之笔,使整个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平添了几分活泼与灵性,令整个构图饱满,疏密有致,富有层次感。
说起“套五盆”,博山当地的陶瓷从业者李红春这样回忆道:
那时的套五盆(也有套三套四)是时兴的窖货,几乎家家都有。大的和面,中的调馅,小的盛咸菜,做炸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