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龟山茶园,我来看你,人在草木中,于秋茶采撷时。龟山赠我们于返朴归真的惬意。掬山泉,观龟湖,品“月中香”,在这美好的丰收里,品人生的淡然自在,品生命的刹那欢喜。
倾听茶语
2022-04-26 17:58:56热度:163°C
倾听茶语
韩 冰
龟山茶田
关于龟山“月中香”茶之芳名留传,脍炙人口,让我们来倾听来自时光深处,那些古老而动人的茶语。龟山寺寺内遍布龟塑像 朱崇飞 摄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时光一年一年,从唐时明月到宋时清风又到明时茶木。龟山寺历经风霜,几度兴衰变更。说起龟山茶之名种“月中香”,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以为“月中香”和桂花、嫦娥这些神话故事有关,非也非也。我们不得不说起龟山寺的高僧月中禅师,龟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诸多迷人的故事传说。明朝年间,龟洋败落不振,早年在山上苦读经年的礼部尚书国师陈经邦,欲助兴复,访遍京都寺宇,物色名僧。奈何机缘未到,终是不得。多年之后,月中禅师来莆,拜见国师,故人相逢,重提宏愿。于是游历朝参天下名山,年过不惑的月中禅师,欣然前往龟山寺主持寺务。 月中禅师大振开山无了祖师独创的亦农亦禅,禅净兼修的龟洋宗风相传,禅师经常安排几位年老体弱的僧人,坐在田头敲木鱼;众僧双手不停劳作、摘茶、有节奏地同声念佛。这显然是将无了禅师“一锄一声佛”的宗风发扬光大,时人称为“龟山茶园念佛堂”。彼时情景,那举世独有的田园劳作,此刻想来,禅味悠远。月中禅师致力于发展茶业生产,垦复漫山十八处茶园,精心培植名茶。当年所植名种颇多,尤其以禅师法号命名的“月中香”茶,相传曾被选为贡品,年年奉旨进京献茶,大受朝廷赞赏。 另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陈经邦出仕前曾在龟山寺苦读,非常喜欢“月中香”茶,后来他中了进士,又成了国师,就携带“月中香”茶进京谒帝,备受君臣赞誉。帝问其所由来,因为此茶当时尚未命名,陈经邦灵机一动,取禅师法号为茶名,于是,“月中香”茶不仅因之得名,还成了贡品。人在草木中
我们在龟山顶上,看茶采茶品茶。“茶”字有多妙,分明就是一个人立于草木中,草木有情,人亦有情,喝着“月中香”,恍若自个儿也成了茶之仙子。 真正的茶之仙子,有一个叫桂香,桂香姑娘仿佛就是“月中香”茶的前世妹子,你看,她的眉宇之间,皆是茶语。茶庄主人风趣豪爽,笑称茶艺小妹为月中仙子,月中仙子泡“月中香”。 你在龟山寺袅袅烟气中,在虫声、清风的作陪下,白云悠然走过的午后,悠闲自在,忘却时光。那片片茶叶,于水中,安静盛开,如同鲜花,如同月光。你喝出别样的禅味,感恩大自然,感恩一切,这大自然的一切最美好的东西,只有在美好的心境下,才体会得到。这万物虽非为我所有,但在茶香酽酽间,在无上清凉中,在龟湖上飘浮来的薄薄的雾气里,你身心明净,喜悦自在,一日光阴轻轻而过。 我们在十八处御茶园,寻找昔日茶树的身影,老茶树的别名叫茶枞,其茶叶更耐泡,需慢慢地品出其韵味。老茶如同陈酿,在时光里慢慢沉淀,如饱学群书的学者,这些厚重质朴的品质,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散发永恒的智慧光芒。 泡一壶“月中香”,安静地聊着关于茶的故事。茶文化历来和禅文化不可分割,融成茶禅文化。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之功用,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茶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茶禅文化之潜移默化,增益颇多,明心见性。茶禅相融,一物一心不相离,真可谓古今多少事,都付一杯清茶中。摘自《今日城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