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交智商税的4种茶叶概念,支配我们走向陷阱,你踩过哪个“坑”

2022-04-22 05:20:11热度:160°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我这收了一批几十年陈的新工艺白茶,是真是假?”

有茶友过来鉴茶,他的第一句话就让人吊足胃口。

讲真,一听开场白,就知道情况多半很悬。

市面上流通的、年份真实的老白茶里,基本没有二十几年的。

部分龙头茶企或者资深老茶客手里,或许会有,但又怎会随便舍得拿出来?

更何况,这还不是按照传统工艺加工出来的白茶,而是所谓的新工艺茶!

打开他发来的图片,细细看了看。

哪怕心里有预料,但看了实拍图还是吓一跳。

因为那堆新工艺白茶,看着没有一丝绿,而是全部变成黑色。

正山小种的那种黝黑色,并且还发暗、无光泽。

真正的老白茶,怎会变成这种颜色?

将这个老茶爆料,顺手发给S师傅掌掌眼。想听一听,在老资历的制茶师眼里,这种颜色黝黑的老茶,究竟是何方神圣。

图片发过去没一会,很快就收到回复。

据S师傅的经验,这应该不是白茶,也不是绿茶红茶,而是农家自制茶,工艺上难以归类。

这一下,倒是发现了新大陆。

究竟,所谓的农家自制茶的真身,又是什么?

回到正题,从近些年的鉴茶经验看,买茶不能盲信噱头。

下面这4种茶叶概念,已经支配无数茶友在买茶时走向陷阱,值得多警惕。

《2》

一、农家自制茶

有人留言:“白茶没有正宗不正宗一说,要说最正宗的白茶,就是茶农自己晒出来的茶!”

无独有偶,也有部分茶客在买茶时,坚信找茶农去买农家手工茶,性价比更高。

可见,茶圈内推崇“农家茶”的人,不在少数。

但这种买茶逻辑,不妥。

农家茶,未必等于好茶。

做茶属于技术活,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对没有专业做茶条件,也没有做茶设备的普通茶农而言,将自家茶地的茶树鲜叶采下后,随手摊在院前一晒,晒到摸起来差不多干了,就收起来。

名其曰“农家自晒白茶”,并对外出售。

又或者,将茶青鲜采下后,按照土方法,加工成炒青茶

用一口大铁锅,就是平日自家炒菜做饭的那种。稍微洗一洗后,将茶叶放进里面炒。做出成品后再往外出售。

从专业角度看,做白茶,不是随意晒干那么简单。

若是随意摊晾在自家院前,跟晒稻谷、晒玉米、晒豆角那样,一晒就是大半天。好茶一早就被晒伤,晒成“梅干菜”的颜色,内质严重受损,品质不高!

通常,农家自制出来的茶叶,存在以下特点:规模小、条件有限、制茶方式粗糙。

既没有含水量合格保证,也没有卫生指标保障。

在买茶时,别迷信所谓的“农家茶”噱头,认准品质才是关键。

《3》

二、全手工茶

部分茶友在买茶时,会陷入这样的偏见。

“手工茶才是好茶,机器加工做出来的茶,根本没灵魂。”

于是,他们在买茶时会执着于纯手工茶、全手工制作等茶叶概念。

但抱这样的想法去买茶,太片面。

手工比机器灵活,在细节方面可以更好调整,确保茶叶品质。

机器的话,则是效率高、省时、省力。

很多时候,茶青鲜叶采下后,要马不停蹄地运送到茶厂内加工,一刻也耽误不得。

若是墨守成规,走入极端化,坚持不用任何机器帮忙。

一旦收进来的茶青得不到处理,只会损耗内质,严重降低品质。

从务实的角度看,对普通茶客而言,比起关心一款茶是否手工制作,更建议多关注“最终结果”。

即,买到茶香馥郁、茶味醇厚、回味持久的好茶,才是重中之重。

考虑到制茶过程的复杂性,现代化茶叶加工,少有100%纯手工茶。

老话说得好,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现如今,人力成本不低。

制茶时,需要人力的地方,保留手工参与。

而可以用机器取代的地方,采用机器加工。

人工与机器相结合,更能确保茶叶品质。

从现实角度看,市面上不少打着纯手工/全手工概念的茶叶,严格说起来,只能算部分手工罢了。

买茶时,坚持只买纯手工茶,会有很大的踩坑、受骗、白白多交学费的风险!

《4》

三、展会茶

“展会茶”在茶叶圈子里,属于特殊存在。

近三年受到大环境影响,各地的展会、茶博会、茶叶展销等,取消了不少。不过在过去,不少新手茶客在逛展会买茶时,很容易被骗。

不少人坚信,到展会买茶,可以选到颇有地方特色的茶叶。

但这样的概率,很是渺茫。

之所以会持这样的悲观看法,是某一年的茶博会,虽说村姑陈没去,但碰巧办事经过。

不巧,那天赶上下雨。

然后发现,那些全国各地展商拉来的茶叶,就简陋摆放在临时搭建起来的帐篷。

风一吹的话,还能飘进来不少雨丝,影响箱内的茶叶。

而那些箱子,由于常年辗转在各地展会,受到来回搬运影响,四角破损严重,箱体受伤明显。

四下透风,早已失去存茶密封属性。

看到这一幕,心想,展会里卖的茶,还是慎选为好。

虽说,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全部否认展销会上的茶叶产品。说不定用心淘一淘,能选到表现不错的好茶。

但平心而论,这概率较低。

再说了,那些仅仅展销数天,隔一段时间就换地点的展会茶,难有售后保障。

万一将茶叶买入手后,发现里面变质变味、做旧痕迹明显、喝起来怪味重酸味浓,根本不能喝。

于是,打算到原地去退货退款,却发现别人早已撤展,售后无门。

这样的场景试着想想,着实太令人糟心!

《5》

四、故事离奇的老茶

曾经写茶叶适饮期的文章里,遇到这样的抬杠。

前情回顾下,内容大致是绿茶讲究趁早趁鲜喝,不论任何茶,都有一定适饮期限,不能盲目存到地老天荒。

但有人留言:

“你对好茶的欣赏角度还是太窄,当你喝过三十年存放很好的绿茶,或在山西老宅里挖出来的,用蜡密封的一百三十年老茶,再说什么最佳适饮期吧。”

偶买噶, 30年老绿茶?130年从地下挖出来的老茶?

尤其是后者,它的年份是真实的吗?有依据佐证吗?有做过检测吗?

如果没有,上下嘴皮子一碰,就道出上百年的存茶年份,没有一点可信度。

退一步看,就算年份真实,但这究竟是什么茶,能做到放在地下窖藏130年丝毫没有变味存坏?

从经验看,这些故事离奇、年份惊人的老茶,很多时候只是江湖术士走江湖的那一套,信不得。

茶圈里,总有一部分茶客喜欢标新立异。

买茶时,不追求茶叶品质,而是追求“别人都买不到”的绝对稀缺性。

喜欢去买别人没听过、也没喝过,甚至闻所未闻的离奇茶。

比如,前面提到的窖藏130年老茶。

比如,茶农奶奶的奶奶,传下来压箱底的嫁妆茶。

比如,世代做茶的茶农家族里,从老房基里做出来的70年代老茶……

诸如此类的离奇老茶故事,茶圈内不计其数。

买茶时喜欢求“新奇特”的茶客,一听到稀少,一听到珍贵,一听到有价无市,就立刻心痒痒,立即着急忙慌买入手。

顾不上分析这茶是否靠谱?有没有变味?有没有合理性?是不是杜撰出来?

总之,先买入手再说。

很显然,按照这样不加分析,盲目冲动消费买入手的老茶,绝大概率是个坑!

《6》

辨茶,和识人是一个道理。

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哪怕名片上印着的头衔再多,诸如XX协会会长、XX理事会骨干、XX董事会名誉成员等,一应俱全。

但名头再响,遇到“南郭先生”式的人物,谎言始终会有揭穿的一天。

对茶而言,也是如此,好喝才是硬道理。

一款茶不论获过多少奖、属于老茶厂出品、曾经畅销多少年、有知名制茶大师背书……

一旦喝入口就辣舌头,苦涩难喝,没有回甘不说,还怪味连连,让人叫苦不迭。

这哪里是在喝茶,分明就是遭罪。

那些空有虚名的“噱头茶”,只会支配无数茶客,走向陷阱。

为避免踩坑,白白交出智商税,在买茶时要认准品质!

喝着鲜香醇爽无比的好茶,才值得我们购入手中。

而其它附加条件与噱头,无需盲目迷信!

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

茶圈315打假,4类一眼假的白茶、绿茶、红茶,猫腻多多,别再买了

风靡茶圈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冲泡方式,究竟是真是假?

散茶茶气弱,饼茶茶气强,你对白茶茶气的认知,藏着劣质茶的伪装

做旧茶、劣质茶、变质茶,听村姑陈的,这3种表现的白茶别再喝了

隔夜茶、冷茶、浓茶、劣质茶,遇到这4种红茶请绕道,倒贴都别喝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29275439 54394144 41444316 43162136 4 54541872 18725022 50222437 24373678 36780312 03125407'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45065) and MATCH(title) AGAINST('29275439 54394144 41444316 43162136 4 54541872 18725022 50222437 24373678 36780312 03125407'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