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遗韵----灌阳挝油茶文化与习俗
灌阳油茶的历史背景
品茗论茶说国饮,中国茶文化大观: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唐煮宋点明至今的泡茶(清饮)。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灌阳油茶藏深闺至今沿用唐代的煮茶方式,从灌阳目前出土的文物—凫首铜鐎斗,是上为锅,下有三足,有锅嘴和手把,为唐代之物。与现在的茶锅非常相似,只是少了三足而已。茶锅,又为灌阳所特有,在其他地方见不到这样的器皿。这说明在古代灌阳就开始煮茶筛茶的习俗,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了。据《灌阳县志》(1995年版)记载:“油茶是灌阳人普遍饮用而又独具地方风味的饮料,油茶又叫米花茶。”油茶俗称米花茶,是因为其主料为米花,而米花又俗称炒米。饮用油茶,灌阳习惯上称之为吃茶、喝茶。在上灌阳,一日三餐,有两餐是喝茶的。现在,在灌阳的城乡,都有喝茶的习惯;在外工作的灌阳人,只要有时间、有机会聚集在一起,就会坐下来喝油茶。
灌阳形成喝油茶的习俗,主要是灌阳独特的地理气候决定的。灌阳县地处桂东北山区, 于西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已建县,称观阳县,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改称灌阳县。在灌阳东边是都庞岭山脉,西边是海洋山脉,两条山脉中间夹着一条秀丽清澈的灌江,地形宛如一片成熟的茶叶地。 一是两边地势比较高,二是当时森林茂密,在气温上比同纬度的地区要低。灌阳千家洞也是世界瑶族的发祥地,现约30多万人口瑶汉等多民族杂居。山高林密, 云缠雾绕, 山里的瘴气、湿气重,天寒地冷,长夜难过,烤火取暖,于是用几片茶叶,本地生姜,炼过的猪油挝出一锅香喷喷油茶,喝热茶祛寒气,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其特殊风味。
在2007年底灌阳油茶就申请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成功了,此后每年农历二月八(灌阳县特有的农具节)有金茶锅挝油茶比赛事项,传承与推广这一特殊技能。
灌阳制作油茶材料简介
挝油茶所需要的配料有:茶叶、生姜、花生、葱花、老坛酸辣椒、绿豆、米粉或面条、干香菇、排骨、猪肝粉肠、鸡肉、时蔬、瓜类豆角、野菌、竹笋……
灌阳油茶的制作方法:
1、用高温把油烧热,把炒米放锅里炒,糯米粒沾油和热就会膨胀,炒至焦黄酥脆即可,这是主料,必不可少的。炒米制作是用秋收后的糯米,放在甄子蒸熟,然后打散阴干,少部分染植物色像黄栀子等。
2、把现剥的花生炒得香香脆脆。
3、葱花,蒜叶和香菜或韭菜(切成一小段,以供放在油茶里作佐料)。
4、绿豆放在锅里炒一炒,把腥味去掉,浸泡。
5、米粉或面条煮熟,用凉开水泡好,不让它结成块。
6、把茶锅--一种带有茶嘴的煮茶工具放在炉子上,然后将茶叶放在锅里,炒一炒,再放一些生姜以及炒好的绿豆放进锅里,用挝锅锤(一个"7"字型的木锤)把锅里的东西捣烂,然后放入猪油,放入水煮沸。
7、根据具体情况,加入排骨或猪肝粉肠等肉类,时令野菌、春笋、蔬菜等一起煮,有小火锅在感觉。
8、将炒米、葱花、花生、米粉或面条、酸辣椒等佐料放进盛茶水的瓯子,一种特制的茶碗,比平时吃饭用的碗小一些,然后再把煮好的茶烫筛进瓯子里,注意:不要把茶锅里茶叶或其他配料弄到瓯子里去用筷子拦住茶嘴,因为下一锅还需要再用这些料子来煮的。一锅又一锅再筛下去,直到吃不下为止。
灌阳油茶不是现代简单的茶清饮,实实在在给人一种吃饱喝足,真正体现“吃茶去”朴素感。
礼仪与风俗
如果贵客来临,主人家第一瓯茶是要煮甜茶的,糖茶就是茶叶和白糖(黄糖)放在茶锅中倒入水煮开即可,每个客人的喝茶的瓯子里还在放两个煮熟剥壳的土鸡蛋,以表示主人对贵客的热情接待。第一煮糖茶,用来清胃和刺激味觉使人开胃.如果家里有来客人不筛糖茶那是极不礼貌的待客方式,鸡蛋太大,现在也有改用鹌鹑蛋的。大年初一早上拜年,先是作揖向主家说吉利话,主人会热情请你喝糖清茶,象征新一年开始幸福甜蜜。平时自己做油茶,筛糖清茶不放鸡蛋。自己家人平时吃就比较随意!当早餐,根据时节春节前后配有糍粑,过后有麦子粑粑,大概五月份会做桐梓叶粑粑,中秋节包有粽子,红薯芋头收回后会蒸来配着吃,这些就是看各家的做法了,不一而论。
在灌阳,如果哪家人请喝油茶,你千万不要客气,有人请你喝油茶,表面的推辞是要的,但是你不能坚决拒绝,否则,主人以为你嫌弃他呢!其实你也无法拒绝那香味扑鼻的油茶,喊你你就来呗!
真正的油茶要喝够五瓯(含第一瓯糖清茶),喝到第四瓯油茶的时候,主人要给每个客人的瓯子里放肉--一种炖得很烂的五花肉(鸡肉),肥而不腻,客人在喝完这一碗茶后,就要向主人辞杯,意思是说吃饱了,不能再吃了,女主人会热情洋溢地招呼你再喝一碗,于是你要坚持喝完第五碗。喝完第五碗后,你再辞杯女主人便不再继续。是大家约定俗成的礼节吧!俗话说茶三酒四,喝多不好意思,谚语有一杯苦,二杯甲(当地话,涩在意思)三杯四杯好油茶,想多喝几杯也要没有关系,还是会很高兴继续筛,也算是客人对女主人手艺在认可。
油茶里的象征红红火火酸辣椒是用来做配料调味的,也是配色好看的,不一定要吃掉,喜欢也可以吃,吃了再加酸辣椒还可以加其他酸品,酸辣椒可以算得上油茶的灵魂了!喝灌阳的油茶,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那褐色的茶水,微黄的炒米,翠绿的葱花和蔬菜,红色的酸辣椒,三五粒作点缀的花生,还有那香气袭人的味道,可谓色香味俱全。一边吃着油茶,一边聊着家长里短,谈事情或是奇闻异事,真的很赏心乐事,社交氛围融洽自然。
作为一个灌阳女子不仅要学会煮饭、煮菜更重要的是你必须学会筛油茶。如果不会筛油茶那是一个很失败的女人。因为筛油茶不仅满足嘴上食欲更重要的是待人之道。一般情况下,男人用酒款待来客(一般来讲没得三斤半莫过兴全灌),女人用茶相敬,好朋好友共叙家常,融洽感情。在灌阳女人们只要没事就三五成群相约到家筛油茶,这里的油茶代表的是放松、悠闲,是友谊的见证,是拉近朋友间感情的粘合剂。
灌阳人普遍饮用独具特殊风味的油茶,所以在灌阳无论是红白喜事都要筛油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事。比如新人结婚,新娘的嫁妆中有陪嫁的木茶盘,在新婚之夜要筛油茶来闹新房,而这筛油茶的必须是新娘,但是新娘筛好油茶后,前往去闹新房的并不会及时喝,而是要新娘做和新郎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件或是一些搞笑的动作,让闹新房的觉得新郎新娘配合的满意了,最后就让新娘按照男方的辈份请闹新房的喝油茶。我小时候参加过,先是小嘎仔(小朋友),过后就是朋友和村上年轻男子。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活动,会有期许新人和睦添丁的美意,也让新房之夜的显得热闹,因为做喜事嘛!第二天,会请村里族人和邻居中的女性筛油茶,目的是介绍新媳妇,表示欢迎嫁入。当然之后各家会回请新娘,等于来到家中认识村里人或者族人,也来认个门,方便以后走动。所以这里的油茶更多的是大家的祝福和心愿,也是开心快乐的代表,也体现了灌阳的特色的婚礼风貌。
新婚后有小孩了,第三天会筛“三朝茶”表示迎接小孩的到来,慰问产妇。一个月后要筛“满月茶”看看小孩长得怎么样了,表达亲人的关心。一周岁时,“对岁茶”,小孩已经会牙牙学语,慢慢走动,让要小孩开口叫人了(当然是按辈分),以后见面就该怎么称呼啦!
“答谢茶”就是平日有人以为生病或者出了事故,村里人或者族人,去探望,
等病愈或者事故过去,会筛茶请客答谢众人的牵挂与惦记。主家为老人办了大寿,族人来帮了忙,也是要回请的。
“升学茶”谁家的孩子考上学校要外出读书(以前是升中专以上)也会请族人邻居来筛茶,说明这家孩子有出息,以后可以给别人家孩子做榜样,是一种荣耀。来人会带点东西送给这孩子,希望他学业有成之意,也告诫孩子出息不要忘本,堂堂正正做人。
“乔迁茶”也叫“新火炉茶”在搬新家后,酒宴后的下午筛茶,请大家来喝茶,认识新门,一般来客也会带去面条,炒米,一小捆柴,祝贺乔迁新居,财源广进之意。
上这些茶都基本是妇女的活动,女人家女人家,有了女人茶有家的感觉,筛茶会递饭茶,就是一些糖果,饼干,炒花生,瓜子,红枣等,拿回家分给小孩儿当零食。 办丧事,油茶也是首当其中,也叫”歌堂茶”就在去世的人在下葬的前一天晚上,主家设堂,让众人吊念逝者,并请有专人唱丧歌,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都会去看望逝世者的最后一面,烧纸钱送别并安慰家属。主家也会拿油茶来招呼,来送逝者是对逝者极大的尊重,那家属理所当然要还这个礼。所以油茶就担任起这份重任,基本上是在晚上十点左右,帮忙的人会抬着箩筐分碗,抬着桶分油茶,喝了这杯油茶,就代表和逝者的永别了,所以这杯油茶是沉重的代表,也是对逝者怀念。喝下这杯油茶你会觉得很苦很苦...... 逝者第三年的七月半,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请茶一次,带孝三年才算送完,算一个生命真正意义上的终结,一个轮回。
油茶在我们灌阳的一些活动或仪式上,是一种媒介,借此来链接的是人与人暖融融的关系,表达之间的情谊,远远的超越油茶本身。
我在外生活很多年,看多少灌阳游子背着茶锅子走北闯南(安家落户外地者),尽管工作繁忙,空间距离远,如果在周末,假期里约上几个老乡,挝一锅灌阳油茶,遥远的故乡,香喷喷的油茶,说说家乡话,是多么浓浓的乡情,是多么温暖的时刻。近些年看到桂林街头灌阳油茶店遍地开花,越来越多人喜欢灌阳油茶,希望更多人喜欢灌阳油茶喜欢其特殊的文化。
灌阳农村人们挝油茶的材料基本自给自足,田间地头的蔬菜新鲜,油茶不仅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习俗的承担,还是食疗功能:健胃消食,满身舒畅!三天不喝茶,想得很。喝油茶,成了灌阳特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深深地融入了灌阳人的一年四季,一日三餐,融入灌阳人的人生和灵魂里。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灌阳人写下这篇文章时,我思讨良久来总结:
酸甜苦辣鲜,生活一瓯茶
一生重大事,请茶达谢意
勤劳与智慧,自给自足乐
风俗和礼仪,代代传下去
撰编人:卿梅 2016/3/11于桂林
第二次整理 2022.4.5 于桂林
后记:2022年的清明节又遇三月三,因疫情多数在外的灌阳人回不去扫墓祭祖,一份深深的思念留心底,没能回去总觉得是少了些什么!于是重新整理出这份曾经的文章,借此对先人寄清明哀思,对故乡对亲人的链接!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世人安康幸福!
作者简介:卿梅,又名卿真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评茶员,中级茶艺师,小学语文教师。因喜欢茶和中国茶文化,对家乡有深厚的情谊,故写下此文关于我们灌阳油茶文化,以此传承。若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或私信我补充,感谢阅读,码字不易,赞一个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