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菜春食亮点多踏青时节,食品消费需求旺盛
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国多地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群众消费需求得以释放。应季的各类春菜、春食受青睐,多地线下消费逐步恢复,线上消费持续发力。
时令小食应节气上市
清明小长假期间,为了满足北京市民踏青需求,华天旗下护国寺小吃、惠丰饺子楼、同春园等多家餐厅纷纷推出应景的桃花季新品。同春园饭店副经理王鸿庆介绍,首次推出的冰皮豆沙糕,在形状和色泽上花了不少心思,除了桃花色高颜值,还印有小花的形状。“桃花色用的是玫瑰粉,再加上淀粉、糯米粉、白糖和豆沙,口感软糯香甜,特别适合市民出游携带。”同时,护国寺小吃广外店、二七剧场店、亦庄店、红莲店也创新推出了桃花版艾窝窝。华天护国寺小吃相关负责人表示,桃花版的艾窝窝是用红菜头熬水蒸糯米,再包入馅料。“艾窝窝新品推出后,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者购买,4家护国寺小吃店将供应到4月中旬。”
清明前后,青团这种季节性传统小吃也已上市。在湖北多地的蛋糕店、零食店和生鲜超市内,青团占据了市场C位。荆门市好邻居超市里,售价16.8元/斤的青团被摆放在白色的瓷盘内,口味分别是豆沙味、黑芝麻味、白蜜味、南瓜味。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豆沙口味的销量要好一些。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往年靠着芥末鱼松、芝士豆乳、阿华田波波“奇葩”口味出圈的青团,今年却打起了怀旧牌。豆沙、咸蛋黄等传统口味青团是荆城各大连锁蛋糕店、生鲜超市内的主打商品。“今年共推出7种口味的青团,其中6种是往年颇受欢迎的老口味。市场反馈发现,真正走俏的青团还是口味过硬的经典款。”位于长宁大道一蛋糕店的工作人员介绍,自青团上市以来,传统豆沙、咸蛋黄肉松2种口味的青团是荆城市民的最爱。据了解,青团皮大多用艾草制作,尽管它为馅料的创新留足了空间,但“猎奇口味”只能让消费者买个新鲜而无法形成长期的消费习惯。眼下经典口味回归可看作是“冷静”的回归。粽子、青团、月饼等颇具节气性的食品,消费终将趋于理性。
北京多家知名餐饮企业和老字号表示,春季新菜迎来上线高峰。4月,旺顺阁开启了一年一度的鱼头节,并推出新菜“头茬春韭油泼鱼头”。旺顺阁相关负责人介绍,鱼头和韭菜都适合在春季食用。“我们使用的是头茬春韭,在上桌时用热油泼上去,香气扑鼻,可以为消费者带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丰富体验。”据了解,旺顺阁是北京冬奥会餐饮服务商,冬奥期间为“冰立方”供餐,此次鱼头节,在“冰立方”获得国际宾客点赞的冬奥主题创意菜“玲珑立方”和“百鸟归巢”也亮相门店,与清鸡汤秧草腐竹、香椿苗虾煎蛋、橄榄油椿芽鲜笋等春季时令新菜一起登上菜单。
清明假期,山东德州疫情防控情势不断趋好,餐饮业堂食逐渐恢复,不少饭馆也迎来了餐饮的“春天”。在德州经开区,不少餐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始接待堂食。经开区天钰街一家餐馆老板表示,尽管堂食已恢复,但是就餐的客人比之前还是要少些。德州市团餐行业协会会长高庆新表示,德州餐饮业正在有序恢复,目前比较活跃的是快餐、特色餐馆等小型餐馆。“随着德州疫情的稳定,德州能够承办大型餐食的饭店也会逐步恢复。”高庆新说。
线上消费持续发力
4月5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消息称,今年清明假期,北京市各级商务部门和商业服务业企业从严从实从快抓好疫情防控,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市场供应和服务保障。蔬菜、猪肉、粮油等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价格平稳,北京消费季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助力消费提质升级,鲜花、糕点、茶叶、春装等应季商品走俏市场。京东大数据显示,节日期间,休闲食品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5.3%,京东平台茶叶类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2.8%,重点监测的张一元、稻香村、吴裕泰销售额均超600万元。
陕西省商务厅对390家零售样本企业和158家餐饮样本企业监测数据显示,节假日期间监测企业销售额7.14亿元,其中商品销售额6.97亿元、餐饮收入1696.77万元。监测样本企业粮食、食用油、肉、菜、禽、蛋、奶制品、食糖、食盐、水果和水产品平均零售价格六降三升两平,与节前基本持平。相较节前,肉类批发交易量335.8吨,增长7.04%;禽类批发交易量116.2吨,增长3.93%;蛋类批发交易量80.1吨,增长4.52%;水果批发交易量21.2吨,增长25.7%,节假日期间需求较旺。
山东青岛市数据显示,节日期间该市10大重点商贸监测企业(集团)实现销售额2.1亿元,日均较节前增长8%,较疫情期间增长19.7%。全市重点餐饮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采取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多样的餐饮服务。假期3天,全市20家重点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2200万元,呈现持续向好态势。(罗晨 综合整理)
来源:《中国食品报》(2022年04月07日02版)
本期编辑:何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