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比房地产还大的茶叶从几十元一斤炒到9万!深挖行业乱象
20多年来,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房地产的价格飙升。
但跟一款茶叶比起来,这都是小儿科了。
这款茶叶是2003年产的班章六星孔雀青饼,是一款普洱茶。
这款茶叶在2003年出产时,一斤只卖几十元,无人问津。可今天,价格是510万/提;最高被炒到了630万/提。
一提是33.6公斤,那么一斤的最高价格就是9.375万!
估计买了这款茶叶的人,暗地里都会取笑那些炒北京学区房的人。
囤一箱货,顶好几套房!
很多朋友觉得这简直不可理喻。可回头想想,当年荷兰和东北不都把一朵花炒到天上去了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茶叶这个行业的乱象。
01茶商成了骗子的代名词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有没有去逛过茶叶店。
一进店,销售们就会凑过来,嘴里冒着各种你听不懂的茶叶分类和工艺名词。
不信你瞧瞧下图,你真的全都搞得懂吗?
然后,他们还会告诉你产地、文化、故事,听得你是一头雾水,不过你越是不明白,就越觉得这个人很专业。
然后你就决定买!一问价格,乖乖,动辄就几千块一小盒。
你想着,反正也是送礼,买贵的就对了。于是你就被这样割韭菜了。
但是,如果你多去几家茶叶店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每个销售说得都不一样。
这家店说A品种好,那家店会说A品种是垃圾,让你买B品种。
到底谁说的是对的?
没人知道!也不可能有人知道,因为食品这种东西,本来就很个性化。
有人喜欢酸,也有人喜欢甜。你能说酸的就不好吗?
有意思的是,常常会在网上看到茶商们互掐,为哪个品种更好争论得没完没了。
这就更是说明了,他们自己都搞不明白。
然而,国家层面也没有出台严格的标准,这就更让人摸不透质量和价格了。
最有趣的是,茶叶味道好与坏,还与冲泡手法有关,有的人泡茶技能相当高超,能把便宜的茶叶,泡得色香味俱全。
对了,冲泡的人通常还是美女,配合古色古香的茶具和装修,茶叶不香都不行。
有没有发现,你在茶店里品尝的茶叶,拿回家自己冲泡,味道差了十万八千里。
你说是茶叶更值钱呢,还是手法和环境更值钱呢?
人家可以把3000的茶,冲出3万的味道来!再跟你讲讲文化和情怀,于是,你心甘情愿地上当了。
通过这样的操作,把价格炒到天上去,老百姓则抱怨喝不起茶了。
此外,国内茶行业很浮躁,评级极其混乱,都说自己是特级,品质却良莠不齐,普通人想买到好茶,全靠卖家良心。
但茶商们则经常以次充好地卖给消费者。
为什么为这样?这就涉及第二个话题了。
02茶叶库存293万吨
公开数据可以看到,我国每年的茶叶产量和销量都在增加,高价茶叶还连连创新高!但奇怪的是,库存也不断增加,2020年已经达到了293万吨!茶叶处于过剩状态。
这说明茶叶行业看似一片繁荣,但高价格都是假象!
茶商会把他们觉得可能会涨价的茶叶囤积起来,然后讲个优美的故事把价格炒起来。
比如:
皇帝一直在喝的茶;
或者产地多么优美多么有灵气;
又或者喝了减肥、延年益寿之类的。
接下来就出货。
可悲剧在于,价格被炒高后,购买的消费者就不买了。于是囤的货就真的变成库存了。
至于茶商说自己的茶值几万几十万,一点意义都没有,没人买的情况下,只不过是死鸭子嘴硬。
最终,大量的库存茶叶变成陈茶,黑心商人把陈茶掺在新茶里继续卖。
茶商这样做能赚钱吗?
大多数是亏钱的,因为他们收购的价格本来就不低了,囤在那又卖不出去,必然亏损。
处理不掉库存,就被库存压死了,这也真的有点活该。
大赚的只有第一个成功出货的。
这样的乱象一直都在重演,是茶商们利欲熏心的结果!
03百万家茶商打不过一个立顿
中国有147万家茶商,近7万家茶企,背靠中国3000亿规模的市场,却挑不出一家能战胜立顿的。
2019年,中国最大的茶叶企业天福的营收为17.97亿元;
而立顿是195亿,足足是天福的10倍还要多!
即便这样,茶商们还特别鄙视立顿。
说立顿做的都是茶粉和茶包,很低端。
但既然叫做茶商,那么肯定是以商业为主,打嘴炮鄙视人家一点用都没有。
茶商们应该想办法把业绩做起来,而不是整天跟消费者讲故事和情怀。
说这些还不就是为了提价,收割智商税吗?
咱们的茶商如果能好好揣摩一下消费者的痛点,就不会老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为啥年轻人天天喝奶茶呢?为啥大家不为高价茶买单了呢?为啥立顿在中国还是卖得好呢?消费者都是用脚投票的,谁解决了他们的痛点,谁就能做大。
作为消费者,最大的诉求就是:不费力气,不被忽悠地买到性价比高的茶叶。
而茶商们却反着做,一个劲的忽悠,一个劲的给消费者讲专业知识。
目的还不就是为了卖高价!
且不论茶商的专业知识是否正确,光光花这么多时间来学,就很不划算。
现在的消费者,只是把喝茶当做一种生活方式。
大部分人根本分不清3000块的茶叶和3万块的有啥区别。
在价格公道的前提下,人家就图个简单、舒服、随性而已!
04写在最后
中国的茶叶市场,已经严重的金融化了,跟房地产如出一辙。
茶叶本来只是一个消费品,但商家们都把它当做金融品来炒作了。
为了推升价格,无所不用其极。
当有人用包装、故事、文化、产地、健康将几十块块/斤的茶叶炒到9万元/斤时,路子已经走偏了。
粗茶淡饭最养人,喝茶就是喝茶,当茶叶脱离了本来的功能而趋向虚名后,最终必定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