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为什么你买的碧螺春不是名茶除非……

2022-04-19 11:37:11热度:58°C

苏州碧螺春能于悠长岁月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当代苏州名茶的一枝独秀,在茶界享有盛誉,则是源于康熙皇帝。

古代民间给碧螺春茶取名“吓煞人香”,因一次机缘江苏巡抚将其进献给康熙。康熙帝被此茶清香惊袭,却又觉得这个名字不雅,遂言:“此茶既出自碧螺峰,茶又卷曲似螺,就名为碧螺春吧!”

从此“碧螺春”方正式走上成名之路。

当然了,碧螺春之所以被人铭记,不仅是因为它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它产于太湖畔的洞庭东西二山,饮的是太湖水,宿在花果之间,再加上独特的制作工艺,才造就了出类拔萃的口感。

今日的苏州,即使工业极度发达,东西两山的碧螺春都还是手作,杀青、炒青的时间和火候,皆在茶人的手掌之间。

太湖东山农家直供

正宗碧螺春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苏州洞庭东、西山所产的碧螺春茶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早已经是享誉海内外。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苏州的洞庭山碧螺春。

每年的春茶采摘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上乘。清明之后所采摘的茶叶,人们便不再称之为碧螺春,而叫“炒青”。

茶果间种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更关键的,让茶叶吸收的养分更加全面。在“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洞庭山,茶树与果树相连,根脉相通,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外环境,让碧螺春有了区别其它名茶的鲜明特色。

据了解,茶叶兴起于唐朝,在宋朝达到了顶峰,被后世尊为“茶圣”的唐人陆羽,就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的专著《茶经》。而这之中,就有着碧螺春的记载。当年陆羽来到洞庭东西山考察茶事,在堂里村的水月坞品尝到了还没有名气的水月茶,又名小青茶

小青茶在唐宋两代被列为贡茶,实际上就是洞庭东西山的小叶种。在当时,百姓还给小青茶取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称呼——“吓煞人香”,但是真正让小青茶名扬万里的,确是皇家的魅力。清朝的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经过苏州,江苏巡抚宋洛把洞庭山的碧螺春给皇帝喝,当时的名字还叫“吓煞人香”,康熙觉得不雅观,于是就提词叫碧螺春。

特殊的炒制工艺,成就了碧螺春茶不同寻常的口感。碧螺春的炒制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序,上午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挑选,剔去余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原料的匀整一致,同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制作,不炒隔夜茶。

传统碧螺春的制作技艺,需要制茶师全神贯注,浸入身心。双手在炙热的锅面上伴随着茶青不停翻炒,手指在耐热的临界点探索着一种极端的平衡。整个炒制过程中,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此时的碧螺春茶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遍体,银绿隐翠。 整个炒制过程中,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此时的碧螺春茶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遍体,银绿隐翠。有了上好的碧螺春,冲泡也是一门手艺。水温一般在75到80度左右,如果水温过高,茶叶鲜爽度就会下降,苦涩感就会增加。碧螺春冲泡是要用玻璃器皿冲泡的,这样可以展现碧螺春茶叶之美 ,一般都是先放水后投茶的,称之为上投法。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茶,在被太湖浸润的这片土地上,出产的碧螺春清润淡雅,从一杯茶里,便可窥见苏州的另一幕风景:碧波荡漾,山间隐翠。

太湖东山农家直供

正宗碧螺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