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从煮茶、牛栏坑肉桂到金骏眉,茶圈三则真实故事,说出了人生...

2022-04-16 11:46:46热度:108°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一些人的逻辑就是,你说的是错的,我认为的才是对的。

为此,他不取证,不调查,不思考,只盲目相信经验——用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判断遇到的新事物和新情况。

但凡遇到一个新的观点,只要是与他过往的认识相背离的,必定马上断言:你是错的。

当然,他们也知道,要说别人是错的,必须要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

红口白牙,可站不住脚。

但是,要寻找证据,并且每次都要寻找新证据,这太麻烦了。

于是,为了论证别人是错的,这些懒得思考的人,发明了一个武器,那就是,地域依赖性。

他们在发表所有的观点之前,必定要加上一个地域标记,仿佛有了这个地域标志,所有的观点,就都能站得住脚,并且瞬间可信度大增,成为了亮闪闪的真理。

你错了,人家云南人说.....

我有个福鼎朋友,他说.....

人家武夷山本地人.....

在这一串串的地域标志后面,是他们竭力想要表达的观点。

而有了这些地域标记作加持,他们的观点,无论对错,竟然能获得不少人的认同。

“人家当地人都这样认为了,看来这才是对的”。

当不明真相的茶友们也相信了这些观点之后,地域依赖性这个杀手锏,成功地取代了真理,成为了皇帝身上的那件新衣。

《2》

比如,我们说牛栏坑肉桂的香气,是柔的,是绵的,是幽的,不张扬不霸气不刺激不苦涩。

然后就会有人出来指证,说,村姑陈你说得不对,我喝过的牛肉就是霸气的,就是刺激的,就是张扬的。

我们会跟他去讲牛栏坑的山场特征,讲牛栏坑的小气候条件,讲牛栏坑的土壤和溪流.....最后得出最科学的结论:坑里生长的肉桂,香气是幽的,柔的,绵的。

然而这位仁兄两眼一瞪,直接就终结了本场辩论。

他的最终论据是:我是武夷山人,我喝了几十年的牛栏坑肉桂,都不是你说的那种味道!

这下就轮到村姑陈和李麻花瞠目结舌,无话可说了。

是个武夷山人就一定懂茶吗?是个武夷山人就懂牛栏坑肉桂吗?

这明显是标准的地域性依赖。

如果继续跟他争论下去,只会在“他是不是真正的武夷山人?”“他是不是真的喝了几十年岩茶?”“以及他喝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牛栏坑肉桂?”“他喝的肉桂是不是可以完全代表牛栏坑”......这几个问题上辨证许久,估计花上大半天,还得不出结论来,这太浪费时间了。

所以,我们选择了闭嘴。没有必要再争论下去了。

这就跟小孩子吵架一样。

一方摆事实讲道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另一方,捂住耳朵,闭上眼睛,把头摇得像拔浪鼓,不管人家说得有没有道理,嘴里只管大叫:“我不听!我不听!你说的都是错的!”

这架就完全没得吵了。

跟一个根本不想听你说话的人,吵也是白吵。

《3》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位茶友身上。

这位茶友拿来一款金骏眉,让我帮他鉴定是真是假。

照片一看,心里就有了计较。

颜色首先就不对,金黄色的一片,白毫还非常多。

其次,条索很碎,是切碎的,不是因为本身是芽头所以小。

都不必喝,光看外观上的这两点,就可以断定,这不是金骏眉。

有很多茶友不理解,老说:“为什么你光看就能判断它不是金骏眉,这不是太草率了吗?你也不喝喝看就急着断言。”

这问题一听就是新茶友,还是比较萌萌的那种。

但凡老茶友都知道,每种茶,都是有外观标准的。比如金骏眉,它的外观标准就非常清晰明了,必须是芽头,颜色也不是全金黄,反倒是黑褐色多而金色少才对。

如果一款茶,从外观上看,很明显就跟金骏眉长得大相径庭,为什么还非得喝了才能下结论呢?

就像一个非洲人,一眼看上去就不是黄皮肤,又何必再走近细辨毛孔呢?

于是,金牛座的村姑陈,就老老实实地跟这位茶友说,这款茶,不是金骏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坦洋工夫。

接着我问他,你这款茶多少钱买的?

茶友说,因为是好朋友,人家打了五折,算我1000元一斤。

再然后我就不言语了。

列位看官细想想,除去外观的差异,单论价格,这茶也不可能是金骏眉。

顶级红茶金骏眉,一斤干茶需要70000-80000颗芽头才能制成,这么多芽头,需要多少人采摘,需要支付多少人工工资?

这些茶,采下来如果不自己加工制作,而是卖茶青给大茶厂,能卖多少银子?

几下里折合下来,也不可能才2000元一斤呀。

然而过了几天,这位茶友又来了,他说,我问了另外一位朋友,那位朋友说,这茶就是金骏眉。

“呃,金骏眉是芽头,不是切碎的叶子呀。”我据理力争。

可茶友不高兴了:“我这位朋友是桐木关人,他说是真的金骏眉,就肯定是真的。”

这下子我是真的不再言语了。

在茶友的逻辑里,一个自称桐木关的人说的话,自然比我说的可信。

可这个人他真的是桐木关的人吗?就算真的是桐木村人,那他是现在仍然生活在桐木还是少小就离开了老家呢?如果是多年前学成就离家的话,金骏眉还没创造出来,他未必会知道真正金骏眉长什么样吧?并且,金骏眉的加工制作是有国家标准的,总不能因为是某个产区的人,就无视国标的规定,把切碎的叶子认作芽头吧?

但这些话,我选择了烂在肚子里,只发过去一个笑脸。

对于只选择地域依赖的人而言,你不是产区的人,说再多也是无用。

《4》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茶圣陆羽身上。

哦不,准确地说,是发生在陆羽的观点里。

某天,针对某些茶友“煮老白茶加红枣”的习惯,我用陆羽的茶经来做出了反驳:

陆羽茶经有云,“(饮茶)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翻译出来,那就是:陆羽在茶经里说过,喝茶的时候如果加了花、草、树木,(时间长了)会喝出病来。

这两句话,确实是陆羽茶经的原文。

并且,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李麻花她爹学了一辈子中医,我们从小略有耳闻),茶叶和某些东西,真的不能一块儿煮。中医讲究十八反,相生相克,香蕉和红薯还不能一同吃呢。

茶叶虽然目前并没有哪位专家明确研究出来,说它和某某一起煮了吃,会有害健康云云,但也没有谁研究出来,茶叶可以和某物一起吃了没事。

因为有一些对身体的影响,是微妙的,是潜在的,不是一时三刻就会显露出来的。

比如甜丝丝的红枣,血糖高的茶友就不建议煮了喝。不管加不加老白茶同煮,不管加的是真的老白茶还是假的老白茶。

虽然喝了不一定有坏处,但也未必有好处,既如此,宁可不喝,岂不更安全?简简单单只喝老白茶,岂不更舒服更纯粹更爽口?

但却有茶友出来抬杠,并一竿子就灭掉了村姑陈的观点。

这位茶友是这么说的:我觉得陆羽写得不对,他是古人,他写的东西过时了。

这一句话,也确实令人百口莫辨。

陆羽是不是古代人?是的。古代人的很多观念是不是过时了,是的。

但是,这并不能就代表陆羽过时了呀,古人的有一些观念确实过时了,但有很多观念,仍然是适用的。

比如唐诗宋词,比如孔子的思想,比如孙子兵法,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比如孝顺父母,这些文学作品,这些观念,这些习俗放到今天,过时了吗?并没有。

所以怎么可以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仅因为陆羽是古人就说他过时了呢?

这也太以偏概全了。

这一次,运用逻辑的人,是把地域划分,放到了古代和现代这两个阵营里。

他的地域依赖,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现代人。

筷子是古人发明的,过时了。这位兄台,从现在开始,吃手抓饭吧。

《5》

其实,人还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

具有置疑的能力,具有调查了解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行事不偏不倚,调查了解之后再发言,比起盲目相信,高了不止数倍。

本地人说的话,对则听,错听不听。

有时候,一个不懂茶的本地人,还不如一个熟悉茶的茶商来得靠谱。

至少,有下货能力的茶商,能凭借自己出色的销售能力,在茶农那里拿到较靓的货和较平的价格。

同时,因为长期喝茶和销售茶,这位茶商,更懂茶。

而一个没有销售渠道的本地人,通过三朋四友的关系,就算找到了茶农,也未必就能在价格上有太大的优势。

同时,因为没有长期销售茶,这位素人,并不太懂茶。

这个观点不接受反驳。

村姑陈不是从本地人身上得来的观点,我是从书上得来的。

这本伟大的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

名叫《人性的弱点》。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20515483 54831872 18720102 01023703 37033224 32243151 31514066 40662580 25802129 21292980 29803105'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37977) and MATCH(title) AGAINST('20515483 54831872 18720102 01023703 37033224 32243151 31514066 40662580 25802129 21292980 29803105'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