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六堡茶成为广西茶叶黑马的剖析

2022-04-16 04:54:42热度:122°C

《六堡茶微刊》专业的六堡茶文化自媒体

传播:茶文化|国学|品鉴|养生|美学|新知

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清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四绝及独具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1]。

长期以来,六堡茶一直作为中国传统出口茶品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成为著名的“侨销茶”,但内销市场拓展有限,“墙内开花墙外香”。

 本期推荐好茶 

自2004年以来,随着国内外黑茶的热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茶文化内涵的不断追求,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受到人们的热捧,成广西茶界的一匹黑马。

六堡茶能成为广西茶界的一匹黑马,是有充分的依据和底气:茶园面积由2007年1.67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5万亩。生产企业由2003年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32家,其中取得QS认证企业28家,取得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备案)资格企业3家,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3家,获得有机茶认证企业8家,从业人员超4000人。产量由2004年的831吨增加到现在的近9000吨,产值超10亿元,其中产量超1500吨的企业有3家。

产品从传统单一形态向多样化转变,除了传统的大竹篓包装的六堡茶畅销外,散茶、砖茶、饼茶、沱等多种产品形态六堡茶,袋泡茶、茶膏、茶精、速溶产品等六堡茶深加工产品,小竹篓、纸罐、藤篓、纸绳篓等生态包装以及坭兴陶罐、锡罐、青花瓷等礼品包装的六堡茶同样受到消费者的青睐[2]。

销售市场由2003年以前仅限于港澳台、东南亚、日本等传统销区,到现在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区。价格一再飞升,自2005年起,梧州市的六堡茶就已经供不应求,尤其是年份长的六堡茶,更是奇货可居,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品牌影响力极大提升,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历史名茶,广西十大土特产等头衔;拥有2个“中华老字号”,若干广西著名商标、广西名牌产品;成功进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永久收藏;多次获得“中茶杯”、“国饮杯”名茶评比一等奖,在大型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多次荣获茶王奖、金奖;2013年,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1.99亿元人民币[3],列黑茶类第2位。

透过这些资料中响当当的数字,不能忘了六堡茶的重新崛起只用了10年时间。六堡茶缘何成为广西茶叶的“黑马”,奔跑到今天,这匹“黑马”是如何横空出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六堡茶本身独具特色

 (一)历史悠久,影响力强:

六堡茶作为中国历史名茶,在清嘉庆年间,就以“红、浓、陈、醇”及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二十四个名茶,历史上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及粤港澳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六堡茶质量稳定,多次在国际、国内茶叶质量评比中获得最高奖。

(二)保健功效,前景广阔:

六堡茶属黑茶类,具有健脾、和胃、消脂、护肝等良好的保健作用。2012年,梧州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了六堡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积极宣传六堡茶降血糖、降血脂等八大功效,为科学品饮六堡茶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黑茶保健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六堡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三)品质独特,资源稀缺:

独特的两次发酵、堆闷、洞穴陈化、竹篓压装成型等工序形成了六堡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间有金花,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纯陈,滋味浓醇甘爽,显槟榔香味, 叶底紅褐或黑褐色,具有“红、浓、陈、醇”的特点,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同时,六堡茶既是梧州特产,又是广西特产,而且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广西梧州有。

产业发展环境利好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变化,以及对茶文化内涵的不断追求,黑茶以降脂、减肥、暖胃等保健功能而备受青睐,而且黑茶保健价值高,含有多种人类必需的维生素和稀有元素等,所以在边疆地区,有‘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慢慢地国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黑茶消费群体。

再加上黑茶是后发酵茶,六大茶类中唯一具有长久保存、收藏增值特质,所以也吸引很多藏茶爱好者的关注。品饮保健、收藏增值、资源稀缺。目前,六堡茶市场前景广为看好,广东、广西成为国内六堡茶的消费重地。

梧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一)从战略层面审视

梧州市委、市政府紧扣全国、全广西发展茶产业的大背景,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方向,谋划,政策,资金,以及信心、决心、勇气,无一不前所未有。从2004年起,就采取种苗、资金扶持以及优惠政策等措施,着力推进六堡茶专业村、专业镇建设;2006年把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保护提上日程;2007年把六堡茶列为梧州市十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六堡茶产业快速发展。

随后制定《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重点建设项目及实施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并专门成立了梧州市振兴六堡茶产业领导小组,指导做强做大做优六堡茶。

(二)从战术角度观察

追寻六堡茶产业崛起的秘密路径,政策措施护航、规范行业管理、实施品牌战略、抓好基地建设、完善流通平台、夯实科技基础、强化质量安全、提升人员技能等各种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1.政策措施护航:充分发挥《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作用,鼓励茶农、企业建设标准化茶园,发展绿色有机茶园,鼓励企业建设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创建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进一步促进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规范行业管理:制定《DB45/T 435 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T 479 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DB45/T 581 六堡茶》等系列地方标准,并通过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出台《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以保证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维护六堡茶的声誉和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梧州市六堡茶行业自律公约》,建立六堡茶行业自律机制。

 3.实施品牌战略: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六堡茶撑起了品牌保护伞。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及2012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并邀请相关媒体记者对节会盛况进行了多角度报道,进一步突显了六堡茶的历史品牌,促进了产品销售和效益提高。多次组织梧州市六堡茶生产企业抱团到广州、深圳、东莞、西安、香港、上海等国际大型茶业博览会参展,极大地提高梧州市六堡茶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

 4.抓好基地建设:狠抓标准化茶园建设,通过标准化茶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梧州市茶园面积从2007年的1.67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5万亩。抓好加工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引导发展和招商引资,梧州市六堡茶生产企业已从2003年的2家发展到目前的32家,并建成了两个六堡茶集中加工区。

 5.完善流通平台:加强六堡茶专业市场建设,通过政府扶持,市场培育,梧州市区已建成了占地6万平方米,呈东、西布局的两个功能齐全的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并鼓励企业到广西区内外开展专营店、发展经销商,六堡茶流通窗口平台日趋完善。

 6.夯实科技基础:专门成立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有固定的编制,配备专业人才,从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引进了茶学博士1名、茶学硕士3名及本科生多名充实到六堡茶研究院。2011年,市政府聘请了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教授为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名誉院长,整体提高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的科研水平。目前,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还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桂林茶科所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联合进行六堡茶产业科技攻关[4]。

 

7.强化质量安全:以有机茶认证为突破点,把好茶叶质量关,梧州市现有获有机茶认证企业7家,有机茶面积达5000多亩。开展鲜茶抽样检测工作,做好茶叶的监控,不定期到茶叶基地抽取茶叶鲜样并检测,合格率为 100%。开展茶产品风险评估工作,掌握茶产品风险,配合农业部茶叶质量安全专项风险评估及自治区农业厅做好茶叶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整治行动,掌握六堡茶质量安全风险。加强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积极宣传,使从业人员加深对有机产品的认识,自觉、规范执行有机茶生产规程,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8.提升人员技能:派出技术人员到茶叶种植镇对茶农进行培训,讲授茶叶栽培技术、高产茶园管理技术、茶叶病虫害防治等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及茶园管理技术。针对六堡茶生产人员专门举办了六堡茶系列标准培训班、有机农产品 (茶叶)培训班、高级评茶员培训班等。

作为惠农工程,绿色产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相信通过梧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广大六堡茶同仁的共同努力,六堡茶产业必将迎来再一次的腾飞。

参考文献:

[1] 李志军,龙志荣,王登良,等.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东茶业,2010(4):8-10.

[2] 龙志荣,马士成,梅宇,等. 2013年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J].茶世界,2013(7):16-22.

[3]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2009~2013)[J].中国茶叶,2013,35(5):4-12.

[4] 龙志荣,邱卫华,邱瑞瑾.古韵六堡茶适逢产业春天[J].广东茶业,2012(3):11-13.

     

                             

【本文来源于期刊《福建茶叶》,由龙志荣、马士成、邱瑞瑾、邱卫华、曹中环、吴文亮、康吉利合作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茶伊人Teaffany已更名为六堡茶微刊订阅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六堡聚官方商城】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33891704 17041872 18721941 19414610 46102567 25674687 46871872 18725022 50222658 26583477 34772136'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37632) and MATCH(title) AGAINST('33891704 17041872 18721941 19414610 46102567 25674687 46871872 18725022 50222658 26583477 34772136'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