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成都“茶乡”明前茶香里话“振兴”

2022-04-15 09:28:36热度:86°C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杨博 摄影报道

杀青、揉捻、干燥……刚从茶园摘取的嫩芽,在吕杰的指尖、掌下被熟练加工,不一会儿,茶香便从电锅里阵阵袭来,且愈发的浓郁。

航拍成佳镇茶田。受访者供图

清明临近,在成都“茶乡”的蒲江县成佳镇上,满是忙着采摘明前茶的身影。80后的吕杰大学毕业后便选择回到家乡,从爷爷、父亲手中接过种茶、制茶手艺,成了当地手工茶制作的非遗传承人,在这片茶香环绕的乡镇上,他用自己所学,加上政策的支持,和更多茶农们用双手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茶香浓郁的振兴之路。

三代种茶人的坚守

从种茶制茶到农商文旅的融合发展

“这框嫩芽可以做出7、8两的茶。”3月29日上午,蒲江县成佳镇同心村,吕杰从游客手中接过盛茶的竹筐,掂量两下后报出了预估。

随后,他打开温控开关,将嫩芽倒入锅中,用双手将芽儿反复翻炒,“温度200度左右,制茶第一步叫‘杀青’,这时候要靠手掌握茶叶中的温度,不断翻炒,使它受热均匀。”吕杰抬起满是老茧的手掌,“学这门手艺就是得坚持。”

正在制作手工茶的吕杰。

吕杰的爷爷、父亲都是靠种茶、制茶为生。“记得小时候,爷爷和父亲白天采摘新鲜嫩芽,下午和晚上就烧火热锅忙着制茶,第二天就去赶集卖。”吕杰回忆,那时候很辛苦,产量也低。

大学毕业,他选择回到家乡,从父亲手中接过茶田。“比起种其它作物,家乡的水土更适合种茶。这些年靠着种茶脱贫了很多人,种茶的人越来越多,家乡也变成了远近有名的茶乡。”他说,跟以往不同,他所在的合作社已经没用煤炭烧火制茶了,“以前制出的茶总有一股烟秋味,现在用上电烤锅,既能精准控温还没有杂味。”

不仅是制茶设备发生变化,近些年他所在的合作社还搞起采摘体验和旅游食宿的融合发展,“这样算下来,我家每亩地的产值从原来的6000元左右一亩,提高到20000元左右一亩,更有奔头了。”吕杰说。

新更换的国产电动制茶设备。

发展茶农订单模式

带动周边3600农户良性发展

除了吕杰参与的合作社模式外,在成佳镇还有很多茶农是采取了种茶采茶,然后直供茶企生产的方式。“我们按照茶企要求的标准进行种植、采摘,然后卖给茶企进行加工生产。”当地茶农李先生告诉记者,清明前是他们最忙的时候,“都忙着采摘明前茶嘛,收购价格给的高。”

“我们是2004年成立的这家茶企。”当地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李艳告诉记者,他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的发展模式,在成佳镇现有标准化茶园基地核心示范区2万亩,目前带动周围3600多户茶农加入生产合作,“每亩地可以给茶农带来6-8千的收入。”

电力工人为茶企开展线路改造。

李艳说,成立之初,他们是从日本引进的制茶设备,最近决定更换成新一代国产设备,改用电能。“我们进行了测算,以前耗能成本是每公斤5块钱左右,更换后每公斤耗能成本可以节约1.7元-2元,预计每年能省80万元左右,而且电能替代后用能更稳,温控也会更精准。”

当天,电力工人为该茶厂完成了扩容以及线路改造工作。“制茶设备对温控精准和可靠要求较高。”国网成都蒲江县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向雪梅告诉记者,在前期走访中了解到茶企的用能问题,并接到企业电能替换的申请后,他们第一时间介入勘察并提供最快的扩容和线路改造帮助。

航拍成佳镇茶田。受访者供图

“现在改造和设备更新后,每年可增产500吨的茶业,年产值可达到5千万元。”李艳说,这就意味着可以吸纳更多茶农加入进来,收购当地更多茶业,进一步促进当地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农收入,“尤其是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这一杯杯春茶里,品尝到了振兴的味道。”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9412228 22280116 01161872 18724771 47710117 01173587 35873916 39161872 18724767 47673279 32792716'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36629) and MATCH(title) AGAINST('19412228 22280116 01161872 18724771 47710117 01173587 35873916 39161872 18724767 47673279 32792716'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