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茶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中国饮茶历史悠久,消费基础深厚。我国饮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从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各个阶层。
一、产业链
茶叶产业主要包括上游种植、中游加工、下游渠道-终端消费环节,同时茶叶除了直接饮用以外,还可以深加工为奶茶、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近几年我国不断重视茶文化,许多和茶叶相关的茶展会、茶叶主题酒店、茶叶主题餐厅等也相继上市。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分析
1.茶叶种植
中国茶叶在全球茶叶总供给中占据半壁江山,且比例持续提升。站在全球贸易的角度,我国茶叶产量全球占比维持在4成以上并持续提升,尽管我国茶叶产量领先全球,但是从茶园单产角度来看,我国茶叶供给效率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茶园总面积4747.69万亩,同比增加149.82万亩,增长率3.26%。其中,可采摘面积4152.18万亩,同比增加461.41万亩,增长率12.50%。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可达4933万亩。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种植区域
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了4597.87万亩,其中最大的是云南省,达到了699.9万亩,前一年排名第1位的贵州省退居次席,但是种植面积也达到了698.7万亩,与云南相差不大,而排名第3位的是四川省,种植面积达到了575万亩。云南、贵州茶叶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5%,四川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
数据来源:农业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1.分类
我国茶叶种类繁多,同时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按属性不同,可以划分为礼品茶、口粮茶以及原料茶;按茶色不同,可以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青茶(乌龙茶)以及黄茶六大类;按发酵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具体为下图所示:
2.消费量
近年来,我国茶叶消费量持续增长。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量达220.16万吨,比上年增长17.61万吨,同比增长为8.69%。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茶叶消费量可达到230.02万吨。
3.市场占比
数据显示,我国茶叶市场销售量中,绿茶销售量为121.42万吨,占比60.0%;黑茶销售量为31.86万吨,占比15.6%;红茶销售量为22.60万吨,占比11.2%;乌龙茶销售量为21.63万吨,占比10.7%;白茶销售量为4.22万吨,占比2.1%;黄茶销售量为0.83万吨,占比0.4%。
4.企业数量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新注册茶叶相关企业呈逐年增长趋势,中国新注册茶叶相关企业从2016年的14.73万家增长至2020年的32.6万家,同比增长4.99%。2020年,我国新注册茶叶相关企业在业/存续的茶企有31.36万家,比上年增加4.14万家,同比增长15.21%。
数据来源:企查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重点企业分析
四、下游分析
1.茶饮料
我国茶饮料消费经历结构升级,相比日美人均消费增长空间广阔。随着新式茶饮体验的诞生,中国茶饮市场实现快速增长。按零售消费价值计,中国现制茶饮于2020年的市场总规模约为4107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4789亿元,到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4.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下图为我国茶饮料主要品牌汇总一览表:
2.茶类护肤品
茶叶本身具有显著的养颜功效,茶类中所含有都茶多酚,其实是一种优质的抗氧化剂,能有效改善暗沉肤色,并减缓肌肤氧化,保持肌肤水润有光泽,延缓肌肤衰老。同时,茶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清洁、下火、消炎等功效,添加在护肤品中也能起到一定的消炎镇定效果。添加茶叶提取物可以有效延长护肤品的货架寿命,因此,品牌方不断推出茶系列的护肤品,既是打造了“天然成分”,也使护肤品寿命更长,可盈利性更高。具体主要品牌如下图所示:
3.茶酒
茶酒是中国古代用茶酿造出来的一种高度酒,酒与其茶的淡香混合之物,主要原料为茶和粮食和水。茶酒综合了茶香与酒醇的特色,且富含茶多酚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在抗肿瘤、抗心血管病等方面比其他茶饮料作用更强,是一种功能保健酒。
茶酒为我国首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产茶省市研制生产的茶酒约有10多种。目前,茶酒的加工方式主要有发酵型、配制型和汽酒型等,代表产品有茶汽酒、茶啤酒、绿茶酒以及乌龙茶酒等产品,但是上市量不多,品种花色较少,茶酒的开发生产对于充分利用茶叶资源,提高茶农收入,拓展白酒产业,丰富茶叶和酒产品的种类,增加我国茶饮料和保健酒的花色品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