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日照绿茶常识普及

2022-04-11 06:55:07热度:42°C

日照是一座滨海小城。四季分明,春夏秋冬。

南茶北移是1966年的事情。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你可能是茶人,也许不是。都不要紧,听我来跟您说说日照的这个茶。

说这个茶之前,请允许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的身份。日照青山玉,原名胡焕玉,1979年生于山东日照。山东大学医学毕业,现为日照市东港区作协成员。1986年父亲最初是村里茶厂技术员,后来父母一直从事茶行业,从种植管理到炒制到销售。点点滴滴自8岁开始即身同感受。现受作协同僚委托,做一下简单的茶常识普及。

其实在2015年的6月,我是写过一点日照绿茶品鉴的相关内容的。但是并不怎么系统,那么今天我想从品茶,种茶,销售,以及供给侧改革等几个方面系统的说说个人的一点看法。仅仅是个人的一点看法,并不权威,还请方家不吝赐教,相互交流。

一、 绿茶的品鉴

我们先来区分说明一下春夏秋茶(在这里仅涉及雪青类,不涉及龙井类)。

1. 日照绿茶·春茶

春茶的时间限定指谷雨前后一直到麦熟季节(端午节)之间产出的绿茶。茶的内质根据地域、管理经验的不同差别也是很大的。而土质和水质会对鲜叶的内质产生很大影响,还有就是气候影响比如霜冻、干旱、风向、温度,这些都会影响鲜叶的数量和价格。

严格意义上的春茶不包括棚茶,因为棚茶从冬天一直持续下来,不属于露天茶。而春茶干茶则包括三个时段层次。

(1)初春头采茶。山岭地的中上部,率先在清明到谷雨之前发芽(其中若逢暖春,清明之前发芽,但概率较小,十年能有一次已属不易)。初春头采茶产量小,时限维持较短。但是积蓄了一冬天的养分,所以名贵。此类茶叶口感极轻,味淡,色微绿或微黄,香味略低。适合送贵宾。

【图一露天头采的芽叶紧凑,短小,肥嫩】

区别于大棚或小棚的芽叶,如下图:

【图二,同时期该芽叶则长而松散,不那么紧凑】

(2)谷雨茶。谷雨之后一直到立夏前后产出的茶。此段时间的春茶味道较淡价位中等,此段时间的茶适合实力派茶友选用。

【此段时间的谷雨茶鲜叶,依旧鲜嫩,敦实。长度,紧凑度接近图一,略有伸展。】

(3)一般意义上说的春茶。随时间推移直到麦熟季节,宣告春茶收尾。此段时间。茶叶的根部吸收增强,口感较浓。价格合适,适合多数群体选购饮用。

【图三】

2.日照绿茶·夏茶

夏茶干茶,茶汤颜色与春茶区分,呈明显的亮黄色,并带有一定程度的苦涩感。但是是消暑的佳品,春茶则不具备这个功效。此段时间炒制绿茶利润较低,部分商家则改作炒制红茶

3.秋茶

气温下降较为清凉,即进入秋茶炒制时期。这个时间的判定需要看当年的气温,在这里就不做限定了。但是秋茶的结束时间一般在霜降前几天。秋茶汤味略接近春茶,并受北风的影响较大,一下北风价格就会蹿升,品质也相对提高很多。此段时间干茶具备一个很容易与其他季节绿茶区分的特点,那就是条形较为松散,干茶颜色接近介于青灰之间,并容易夹带风片(黄绿色的老叶碎片)。因此秋茶界限点可以划分一般意义的秋茶和寒露茶。注意,这里不是白露的笔误。秋寒露,有老秋茶与寒露芽的区别。

日照绿茶首先要从地域区别上进行鉴别,其次要从时段上进行鉴别,再次就是茶叶内质的鉴别,以及茶师技术的鉴别。其中包括干茶的颜色、反光度、条股形状、香度,以及泡制茶汤时候茶叶舒展时间、舒展程度、舒展开的芽叶数量、芽叶完整性、芽的数量、汤色、气味、透亮度等等。这需要一个人的味觉、嗅觉和多年积累的鉴别经验养成。在这一节里面我就对干茶的选购进行一点简单的指导。采购一品茶叶的时候简单的区分方法:一看、二闻、三嚼、四泡。

一看。首先看茶的颜色,纯正的日照绿茶颜色是乌绿色的,但是不反光,反光的就可能是南方绿茶或其他替代植物做成的,比如冬青叶。色泽介于绿与黑之间为乌,太偏绿跟太偏黑都不是正品,即便是那么也不是好茶,也不是好师傅炒制的。其次要看茶有没有茶毛,有没有白头。除部分夏茶外,日照绿茶都是有茶毛的,特别是春秋茶叶必有茶毛。白头就是茶尖的嫩毛,代表茶芽的多少。粗叶茶和南方茶白毛和白头相对较少,甚至根本没有。再看有没有绿色的碎叶,这是日照绿茶老叶在炒制鲜叶的时候形成的碎片或细条,颜色相当于干的绿叶,略微发白。部分商家可能会人工挑除,这就增加了添加南方茶的可能,但是仍可能是日照绿茶。至于条股的粗细,较为明显就不做介绍了。

二闻。用手捧起一捧干茶,充分紧贴干茶并深吸气。陈茶则会使鼻腔和气管略微发干、没有清香或带有很轻的新装修房子那种不舒服的味道。

三嚼。这个也比较简单就是捏适量的干茶放在嘴里咀嚼,这是判断炒制水平和划分地段的方法。山茶跟平地茶,茶是否炒青炒熟,都是不同的。这个就不做详细介绍了,因为这需要你有相当敏感的舌头和多年积累的经验。

四泡。将4-8克干茶(根据茶类和个人喜好不同调整用量)投入透明的玻璃杯,选择光线明亮却并不辉耀的环境,将温度适宜的的开水(或烧开后放置2-3分钟左右)少量注入,微泡后倒掉,将茶杯贴近面部,用手煽动鼻嗅,闻香。然后添大约低于杯沿3公分的水,充分浸泡3-5分钟。观察茶汤的颜色、透明度、叶片展开的时间以及展开程度、叶片的形态和完整性。鼻嗅茶飘出来的味道,口尝茶汤的滋味。这个也与泡茶的水也有相当的关系。所以得用好的水来冲泡。春秋二季茶汤以淡绿和淡黄为上品,茶汤略微浑而不暗,或者较为明亮为宜,否则欠佳。至于口感的区别前面提到过就不啰嗦了。这个舌头的品鉴力度不同的人是不同的,舌头的敏感度和品鉴经验是需要先天和后天两者结合的,难度较大。并可受水质、环境、情绪的影响。

注意,饮用绿茶,泡茶的玻璃杯里的水最好半数倒出即添满。这样可使第一泡与第二泡的茶的口感不会差别太大。其次也可,利于饮用温度的适中,便于为客人添茶。

这里面,有争议的可能是泡饮的介绍。有的人可能说,我喜欢冲30秒全部倒空第一泡,然后喝的时候再添满水进行下一泡。只要你喜欢这样,其实也未尝不可。但是冲泡30秒即全部倒出的方法,虽然可以增加泡饮次数,但是不利于鉴别出茶的优劣。

不合适的饮用方法:

一、一杯茶从清晨喝到傍晚,这是不合适的。一般来说,泡饮至味道变淡即应该换茶重新再来。

二、100度的沸水泡茶是不合适的。名贵的早春茶,通常水温控制在80-90度为好。常规春和老秋则可略过90度。以防烫熟茶叶。

三、泡绿茶的时候,是不能盖盖闷着的。也是不能长静置时间浸泡的。

截止到这里。品鉴的问题收尾。很突兀的收尾。不是没有的说,是说不出来。因为无论是种茶的农村的人,还是售茶的茶商,喝茶的茶友,做茶的茶企,文化圈的诗书画友,思想者。我都是一样的,理解和懂得。不再继续的话题不是我不知道,而是我愿意你们的生活都有诗,是我不能伤害的。

转入第二个话题,种茶,销售,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出路。

1966年南茶北移之前是有一味当地的茶树的,当地人称作饭茶。割资本主义的尾巴的时候,割掉了。后来有了,南茶北移。

图为本地的老茶树

南茶北移的指导书上,毛主席说,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

我愿意看到,日照绿茶的名声雀起;我愿意看到生活在农村濯濯童山里,苍凉的山野百姓脱离劳累和困苦; 我愿意看到,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 我们的农村的父母安宁;我也愿意所有的文茶之友都能喝到品质安全的务实的茶。

在这里,我把种茶的人,炒茶的人,运营茶的人,喝茶的人,统称茶人。那么,茶人可以考虑这么几点。

一、茶是有大众化和精品化两个运作模式的。大众化的需求是,又好又便宜。而务实去做品质是需要利润空间的。无限制的低价要求,与质量安全之间的矛盾,这是第一对矛盾。

二、农民百姓种茶,土地和劳动力是不计算成本的。但是务实去做实业,规模化做技术,则是需要支付土地成本,技术成本和人工支出,并获得利润空间的。这是第二对矛盾。

三、不具规模的小家是不能获取政策扶持和补贴的。而从小规模高品质向规模化转化,是需要面对投资获利比值与风险评估计算的。这是第三对矛盾。

如果这三对矛盾,都能够解决的话,那么一切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在假冒伪劣的排挤下,在技术与利润空间的困窘中,在政策扶持与投资的矛盾中,实业运作与日艰难。

所以,有了我的诗,和两年以来的考察思索,最终以作协成员,自由诗人的名义,不计得失的去建设乡山。

也就有了,日照青山玉与作协辛主席,与北京远山老师,与现代诗歌传媒山东总社咏颂者的交流。

众所周知,普通管理的茶是每亩200斤左右干茶的产量,而有机天然管理的茶垄仅仅可以产出80-100斤左右的干茶。供给侧改革,向产业化转变,更需要承受土地的资本投入,人工和技术的投入,以及压货成本的风险。

资金总是最聪明的,它流向回报最丰厚的地方。因此,品质质量与资本投入,将面临着第三次洗牌。那就是透明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质量和利润空间的结合。它不可能投入即见效,而是需要四年没有任何回报的投入,默默的承受,技术的酝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