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过的肉桂,3小时后再泡变涩了,是泡法不对,还是品质有问题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泡好一杯茶,很多细节,非常值得注意。
比如,在网上看到有人问。
“肉桂两泡之间隔了3小时,还能喝吗?”
“下午4点泡了两冲后,就出去了,晚上7点回来继续泡,味道有些涩,正常吗?”
当然能喝。
因为,这又不是试茶。

如果是试茶,做审评,那就得严肃、客观地来审评一款岩茶的优劣,五项因子的信息一点都不能落下。
认真啜茶,细细感受,分清它的香、水、韵。
既然如此,这个试茶的过程,就不能随便打断,而是要保持连贯。
不然,一泡肉桂泡开后,隔三四个钟头回来继续再泡。
就试不准茶味了。

《2》
前面说的是,在试岩茶时,中间不该随便打岔中断。
那如果,不是为了试茶和评茶,也不是搞学院派的研究,只是随便喝喝,是不是中间隔几个小时也没关系?
通常,这种情形很常见,是可以喝的。
毕竟,短短三四个钟头内,盖碗内的叶底不会放坏。
再加上,冬天气温低,南方冬天又没有暖气。
在这种天然低温的背景下,叶底不易隔小半天后,就被闷得变馊变味。
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自己不介意,那完全是可以喝的。
因为,每个人的喝茶条件不同。

麻花身边就认识不少爱喝茶的朋友,他们平时工作都很忙。
上班时间要想喝茶,只能见缝插针,偷得浮生半日闲,泡杯茶来缓一缓,提提神。
但偷闲喝茶,意味着你在一泡茶喝到一半时,容易被人打断。
突然来了个电话。
突然遇到急事。
突然接到任务,要找一份资料。
只能暂时舍下这泡好茶,放下香喷喷的肉桂茶汤,起身去忙碌。
这一忙,时间就说不准了。

等回来一看,茶一早就凉了,这怎么办?
喝呀,还能怎么办。
难不成,要白白浪费一泡好茶?
按一位务实派的朋友观点,“自己真金白银花了好几千的正岩肉桂,如果不喝到十冲以上,都感觉赚不回本!”
是是是,反正不是审评,不需要保持味蕾感觉的延续性。
那么,只要喝到的茶是香的,是自己喜欢的味道。
那就继续泡吧。
添酒回灯重开宴,也是喝茶过程的常见小插曲!

《3》
泡开两三冲的正岩肉桂,中间隔了三小时后。
再回到泡茶桌。
这时,只要自己不介意,那么,完全可以继续喝。
因为这盖碗内的茶,除了放的时间略长,其他地方并没有毛病。
但是回来继续泡开喝,茶味发涩,正不正常?
当然不。
涩味在茶味体系里,始终是不讨喜的存在。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不论何种情况,当岩茶肉桂喝出明显涩感时,都不能被原谅。

话说,前两、三冲还喝得好好的,后面再开继续喝,味道怎么就变涩了呢?
第一时间内让人想到的,是茶水未沥干!
出汤时底部茶汤没有彻底倒出,是很多人用盖碗泡茶的坏习惯。
有时是,泡茶的盖碗器型不大标准,碗身细高像花瓶。
出汤时,哪怕是换着花样,最底部的残留茶水仍旧不动如山。
有时是,自己的泡茶动作不熟练,出汤动作不够标准。
如果,大部分茶汤倒出后,进一步追加动作,将手腕往里再收一些。
那么,待在盖碗底部的残留茶水,像是坐秋千时被荡到了最高点,没一会功夫,就会倾巢而出,滴汤不剩。

在此之后,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再开盖检查。将盖碗往一侧倾斜,看看底部是否留有茶水。
若有,那就继续沥干。
若没有,说明这道茶汤总算彻底倒出,大功告成了。
盖碗泡茶时,沥不沥干对茶味的影响至关重要。
彻底沥干一道茶,更能确保每一冲的茶味是独立的,不会受到前一冲的剩余茶味影响。
而在没有沥干,会导致这部分底汤,被闷得极浓、极重、极酽。

尤其在泡茶的间歇,中间还隔了三四个小时。
在此期间,早已经有无数的茶味,源源不断浸出。
当你回来继续烧水泡茶,往盖碗内注入沸水,之前的苦涩浓汤会被稀释,影响茶味。
茶汤喝起来,会比之前来得更涩,并且爽口度下降。
SO,当你在喝一泡岩茶时,就算中途有事需要暂离,那在离开茶桌前,也要检查一下,盖碗内部茶水是否沥干。
又或者,勤练沥干茶汤的动作。
尽早练成熟手,更能驾轻就熟,做到每次泡茶出汤,都能快速干脆又利落!


《4》
然而,如果是已经沥干茶汤后。
回来再泡,发觉茶味变涩,这又该何解?
对此,曾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说法。
“3小时后,往盖碗内注水冲泡,先别喝,因为叶底冰冷了,即便你用沸水泡,也会不够水温,叶片表面接触到的不是沸水。”
“将重新泡的第一泡倒掉,让叶底温度起来后,就可以接着泡,没啥毛病。”
这番话有一定道理。

叶底温度,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回升。
需要泡开一遍,热身一番后,才能渐入佳境。
但这只涉及到水温的变化,跟涩味何干?
若是在已经强调沥干的基础上,再泡出来的茶味还是偏涩。
那说明,这泡茶会产生涩味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静置时间。
而是茶叶本身有问题。
会涩的茶,不论隔多长时间喝都会涩。
对正岩肉桂而言,微有能化开的苦涩,勉强可以原谅。
但苦味过重,涩味过强,不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结合现实情况看,一泡岩茶泡开后,最好还是连贯喝完。
不宜将泡开后的茶,撂在一旁放太久。
因为, 即便已经做到沥干,但盖碗内的岩茶也是湿漉漉的。
隔三小时后,会有大量茶味涌出在条索表面,一触即发。再次注水冲泡,泡出来的茶汤会比同期更浓。
借用开头那位茶友的说法,“已经能喝到五六冲之后的味道”,某种程度上,这何尝不是白白打乱一泡好茶的风味释放节奏?
盖碗泡茶从第一冲到最后一冲,连贯式冲泡。茶味先是缓缓热身,逐渐爬升,达到顶峰后慢慢下降。
由浅入深,再由深入浅,有条不紊。
才泡两三冲就中途打断,静置过久的茶汤,肯定没有及时泡开喝完好!


《5》
武夷岩茶有香清甘活一说。
曾经,听身边一位朋友如是解释“活”字。
“开面采的岩茶,制出成品后,其貌不扬。用一句经典语来评价——乞丐的外表,皇帝的内心。岩茶的风采,重在香、水、韵的表达。”
“这种“活”,平常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唯有一泡茶被沸水焕发后,才能从或甘润,或芬芳,或醇厚,或香浓的茶汤里,感受到它的情绪和风骨。”
既如此,泡茶时少不了多上心。
认真地,逐次冲泡。
认真地,沥干茶水。
认真地,小口慢啜。
半点不浪费,半点不错过,才算珍惜这段美妙的好茶缘!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
最好的肉桂是正岩肉桂吗?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都是顶尖货?
从肉桂到“肉桂”,玩坏的肉桂,还能撑起武夷岩茶的一片天吗?
岩茶圈新套路,玉女峰肉桂、鬼洞肉桂、老丛肉桂,藏着哪些坑?
有一款武夷岩茶肉桂,生在牛栏坑口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