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有保质期吗?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作者:村姑陈
《1》
又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尬聊”。
就是完全不想参与聊天,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想赶快找个借口走开,就是意识到原来这就是三观不同啊。
碰巧跟另外两个老同学喝茶,其中一个有过一面之缘,另外一个算是很熟了。
她们俩的共性是,都已经成了家,有儿有女,都做生意,都算是有钱人(至少比我有钱)。
刚开始,话题很分散。
但不知不觉地,就聊到婚姻、家庭,还有孩子身上,甚至还扯到继承家业这种事。
那位老同学斩钉截铁道:为了传宗接代,当然还是要生儿子好!男孩能跟女孩一样吗?……
本来低头品茶,听闻此言,便抬头看她。
虽然跟自己没太大关系,但出于尊重,还是极其认真地听她有声有色讲完了这番话。
原来,论“重男轻女”的程度,严重起来,连自己的女儿都能轻视。
更何况,大家都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是受过男女平等和妇女能顶半边天教育的。
当然,这些都是自己的心理活动,没有说出来。
恰好手机收到了一条消息,是茶友发来的提问,于是便趁机先走了。
就在那一刻,体会到了传说中的“尬聊”。
《2》
回来以后,打开电脑工作。
又详细看了一遍茶友的留言:白茶到底有没有保质期啊?包装上有写,但外界不都说越老越好吗?
说来话长,这也不是第一次有类似的疑问了。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白茶有没有保质期?
理论上来说,是有的,并且在白茶的外包装上,的确会注明一个保质期,通常是15年。
就像我们平时去超市买东西,也会格外关注食品的保质期。
生怕买到了过期,或是快要过期的食物,吃下去以后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而茶叶作为一种食品,是要喝进肚子里的,自然也有保质期。
所谓的保质期,是商家对消费者给出的一种承诺,保证在保质期以内的商品质量不会出现问题。
如果在保质期以内,商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商家可是要负责任的。
但话又说回来,保质期不能单独存在,更要依靠保存的方法。
举个例子,某种食品在包装上写明,必须零度以下保存,保质期为1个月。
可如果有人忽略了“冷藏”这一因素,把它放在常温条件下,或是夏天放在室外,分分钟就变质了。
这时候,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所导致食品变质,商家概不负责。
所以,保质期只是一种参考。
会不会变质,是提前还是延后,除了和自身品质有关,和保存方式更是密不可分。
另外,食品的品质变化,是一个持续过程,是量变引发质变,而不会突然一下发生突变。
大部分的食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品质会越来越差,发生变质的风险也就越来越高。
这种变化,可不是在保质期的最后一天发生的。
因此,每当看到有人问“我买的xx保质期只剩一天了,还能吃吗?”或者是“我买的xxx已经过期一天了,还能吃吗?”都会觉得提问者很可爱。
当然,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
直到后来看了食品安全法,才有了答案:过期一天和还差一天过期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过期食品不受法律保障,吃出任何问题你自己负责。
有些食物如果已经发生肉眼可见的变质发霉,那就不要吃了。
《3》
话又说回来,茶叶和普通食物,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至少日常生活中,很少听到某种食物能够越存越香。
大多数情况下,除了酒,就是茶。
茶叶的保质期,因茶而异。
比如绿茶的保质期,最好不要超过一年,半年内喝完最好。
岩茶和红茶的保质期虽然比绿茶长,但也不算太久,顶多两三年。
而在六大茶类中,白茶就是那个特殊的存在,能够长期储存。
相似之处在于,漫长的时间里,白茶的内质也会发生变化。
不过这个变化,是良性的,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会生出更多的营养物质。
但前提依然是,要有良好的仓储,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
当存满3年以后,白茶就自动升级为“老白茶”。
品质好的白茶,再经过精心的储存,方能达到理想中越陈越香,越老越值钱的状态。
按照正确的储存方式,到达保质期,甚至超越保质期,都是有可能的。
可既然有好的,便也有不好的。
有些白茶,主人并没有给予它们好的条件,只是随意储存,开箱以后也没有及时地密封回去。
渐渐地,当空气中的水汽和异味顺着缝隙,进入到箱子内部,最终导致白茶的含水量超标,受潮变质。
多余的水汽,会侵扰白茶的陈化,并且破坏原本的养分。
久而久之,白茶不复当初的鲜香醇爽,反而会生出种种的杂味和怪味,品质直线下滑。
还远远没达到保质期,就已经提前变质了。
变质的白茶,自然也是不提倡继续喝了。
不仅仅是因为风味不佳,更多的是担心里面生出不良物质,对身体造成影响。
《4》
可见,单纯相信“保质期”是不靠谱的。
大可以把保质期看得更加灵活一些,理解为“适饮期”。
适饮期,其实就是茶叶最佳饮用的期限,等同于黄金时间。
就像我们人类,一生中也有很多不同的阶段,二十岁以前,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到了毕业以后,找到合适的发展规划,开始进入上升期。
三十岁到四十岁,便是人类生命中的黄金期。
年轻气盛,身体健壮,脑子灵活,该踩的坑也大多都踩过了,正是创业的好时机。
而白茶也有黄金期,也是它风味最佳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不管是香气、滋味、汤感还是其它方面,都是最佳状态。
陈化时间未满1年的新白茶,带着强烈的鲜爽感,鲜香醇爽,香清甘活。
等到存满3年以后,又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味觉体验,茶香沉稳,稠滑醇厚,丰腴饱满。
不管是新茶还是老茶,都处于“适饮期”。
可如果存坏了,白茶变质了,便提早结束生命,也就提前过期了。
脱离了适饮期,白茶变得萎靡不振,香气弱了不说,稠度下降了,浆感也变淡了。
最重要的是,汤水里渐渐会出现杂味和异味,这是茶叶在缓慢变质所致。
原来加工时,工艺极其到位,含水量低于8.5%,香气和汤水很稳定。
在保存过程中,水汽慢慢进入,于是香气便被这些多出来的水给稀释了,甚至被破坏了。
于是,这款白茶便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保质期的终点。
《5》
白茶,毕竟不是面包牛奶。
牛奶会过期,面包会坏掉,而茶叶好好呆在三层包装法里,不一定会过期。
或许因为外界环境影响,它会改变口感,会香气减弱,但和大家所理解的“过期”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所以,把白茶的保质期,理解为茶叶彻底过期,彻底变质发霉,是不准确的。
白茶的保质期,应该以适饮期来理解。
具体能存多久,保质期是多长,还要由储存的环境和条件来决定。
当大家看到白茶的保质期有足足15年之久,也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人家写的15年,是在专业的仓储之下,是在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都做到完美的前提下。
正确理解保质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喝茶、存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知乎: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虽说已是春天,但温度还是很低的。
天气冷,人就容易念旧。
比如到街上转转,闻到烤红薯的气息,就想到以前还在读书的时候,从一位老伯手里买一大个烤红薯,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以前还没有高甜的顶级红薯,都是普通品质,好不好吃看运气。
买到一个极香极甜的,就能开心大半天。
捂着暖烘烘的红薯,一路走一路吃,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还有冬天的写字手套,露出半截手指,一边哈热气,一边赶紧写。
有了它,如今手指在键盘上噼啪敲击时,也不至于没有知觉。
冬天,保暖为大。
这时候做时髦人士,那真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而其实,念旧的人,不仅仅只有自己一人,茶圈里也有很多。
比如春节假期,很多茶友在收拾家里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放了很久的茶叶,包括绿茶、白茶、岩茶、红茶、普洱茶等。
最难办的是,不知道保质期是多久,更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喝。
对于爱茶之人来说,对待茶叶,断舍离哪有这么容易呢?
《2》
于是,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收到了各种茶叶包装的图片。
无一例外,大家的问题是:你好,请问能帮我看看,我这个茶叶过期了没有,还能喝吗?
这个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
在茶客的心中,答案无非是“能喝”或者“不能喝”。
简单回复,就能草草了结。
可现实来看,暂且不说各种茶类的保质期各不相同,大家的储存方法也大相径庭。
光看包装,见不到里面装的茶叶,更无法亲自感知茶叶的香气、滋味,实在难以一言蔽之。
一句不经意的话,万一让某位茶客喝下了变质茶,闹肚子,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茶叶跟其它食品一样,有自己的保质期。
虽说,过了保质期的茶叶,未必代表一定会变质发霉。
但是,尽可能在保质期内饮用,才能防止变质变味,也能避免发生卫生和健康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了解,六大茶类各自的保质期是多久?
六大茶类按照发酵程度划分,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
制作工艺各有不同,导致它们的保质期都不一样。
有的茶需要保鲜,只能存放一年时间,有的大约能放两三年,而有的则可以长时间存放转化,越陈越香。
具体来说,绿茶的保质期较短,因为它属于不发酵茶,喝的就是一个“鲜”。
所以,趁鲜喝才是王道。
一般来说,当年的绿茶,建议是当年内就喝完。
及早品饮,喝起来的滋味最为鲜爽,香气也最为高扬。
时间一长,品质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下降,从而变成了陈茶。
鲜爽度下降,颜色也会略有氧化,不复当初的美好。
不过,也有茶客将绿茶存放在冰箱里,低温冷藏保鲜。
理论上来说,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但由于冰箱里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如水汽、异味等,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及时饮用完。
而轻微发酵的黄茶,是在绿茶的基础上闷黄的。
因此,保质期也和绿茶相似,1年内喝完为宜。
《3》
乌龙茶中的武夷岩茶,大家在讨论其保质期时,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3年,有人说是5年,甚至还有人自称自己喝过10年陈的“老岩茶”。
在大多数情况下,3年内的岩茶,是茶桌上常见的。
很多茶客在日常的喝茶中,也总结出了经验,认为3年内的岩茶,风味都不错。
若是超出了这个时间,则另有说法。
当然,也有一些岩茶,因为品质或储存的原因,还没到保质期,就提前变质了。
还有一些岩茶,即使存了很多年,但香气依然分明,汤感也够醇厚。
所以,保质期不能划定得太死板,要根据情况而变。
而以上所说的,是通常情况,且针对普通茶客。
我们不否认,的确存在一些风味良好的“老岩茶”,但毕竟是小众。
需要够硬的山场、到位的工艺、得当的储存,以及强大的岩茶烘焙技术等等因素,作为后期保障。
否则,盲目把岩茶存老,而不选择在保质期内喝完,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至于红茶,也是类似的,保质期在2-3年左右。
就拿正山小种来说,曾经亲自询问过桐木关的大姐,红茶能不能放太久?
大姐的意思是,正山小种一般放到第二年喝正好,因为汤感会变得更醇厚,受老茶客欢迎。
如果喜欢喝香气,或是清新的汤感,喝新红茶自然是更好的。
不过,超过了这个时间,继续放下去,香气滋味都会下滑。
由此可见,桐木的红茶,保质期也不是无限长的,一年两年肯定要喝完。
《4》
白茶和黑茶,是茶圈中的特殊存在。
特殊之处在于,它们两个功力深厚,潜力无限,保质期长,能够越陈越香。
前提是,要在恰当的储存方式下进行。
比如白茶的保质期,业界公认在15年以上,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
而长期储存时,除了需要白茶的品质过关,还要做到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
如果马虎存茶,则白茶会受潮,中途变质也是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分析完了各个茶类的保质期后,再回到茶友的问题:过期的茶叶能不能喝?
根据以上所说的保质期,再对应自己的茶叶,就能知道有没有超过保质期。
过期的茶,一般不提倡喝。
即使没有变质,但风味毕竟不如当初了,没有品饮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忘记了这款茶叶是什么时候买的,外包装也丢掉了,不知道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那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打开包装,闻一闻干茶,再冲泡来尝一尝。
若是干茶的香气变得寡淡,没有其他异味,则说明这款茶叶已经放了有一段时间了。
用盖碗冲泡后,也没有什么异样,只是香气和汤感都变弱了,变淡了。
这样的茶叶,能喝,但算不上好喝,实在心疼舍不得扔,平时喝一喝也是可以的。
若是干茶有明显的酸味、霉味,或是其它刺鼻的杂味异味。
想也别想,直接丢弃吧,已经变质了。
《5》
六大茶类的保质期,有长有短。
而如果要谈茶叶过了保质期,到底会不会变质,这个很难定论。
每个人所买的茶叶,质量不同,存放的环境也大相径庭。
所以,我们不妨将保质期理解为“最佳品饮期”。
即使没有过期不会变质,但在保质期内尽快喝才能感受到最佳风味,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保质期内的茶叶,在喝之前,也要注意。
若是发现香气或味道有异样,就果断放弃吧。
这时候再多的惋惜,都无济于事,变质的茶叶无法再回到当初的模样。
收拾好心情,再去寻觅下一批好茶,方是正道。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根据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茶叶外包装上必须标注保质期。但是,从茶叶的产品标准上看,虽有规定不同茶类的贮存条件,但并没有规定茶叶的保质期是多久。如,大部分茶类对保存条件的规定是:包装应牢固、洁净、防潮、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长期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污染;产品应贮存在清洁、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库房内;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等。 然而,不同于其他茶类,在《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中增加一条:"在符合本标准的贮存条件下,普洱茶适宜长期保存。" 此外,在《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中对于保质期的规定是:"保质期由生产者根据产品的类型、包装材料和贮存条件等因素自行确定。" 可见,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茶叶外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一般是厂家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制定公布的。一般而言,厂家对岩茶、红茶所标注的保质期为一年半至三年之间;白茶、绿茶、茉莉花茶、清香型铁观音一般十八个月左右。
没有
对于很多食品来说,都应该标注保质期。
但是茶叶不一样。
你可以把茶叶,看作大米。
米有保质期吗?
时间久了会不好吃,保存不当会发霉。
茶叶同理。
对于绿茶,清香型铁观音之类的茶。如果不冷藏密封保存,基本上2个月就会严重走色走味。发霉都另说了。
低温密封干燥冷藏,放2年都没有问题,3年4年也可以。
口味会有差别,但还是可以喝的。
对于红茶,建议低温密封,3年都没问题。
普洱和白茶,则是越陈越香。前提是尽可能的干燥低温避光。
所以茶叶的保存至关重要,而不是去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即使是放了1年以上的绿茶,厂家也可以打个最新的日期当新茶卖。保存好了很多人喝不出来。
不过老茶客的知道,新茶是新茶味,陈茶是陈茶味。
普洱茶适合长期保存,其他茶类保质期大多为半年,一年半,三年或者五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