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叶审评的六大程序

2022-04-10 05:19:05热度:114°C

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各个地方出产的茶叶各有差异。茶叶品质的好坏、等级的划分、价值的高低,主要根据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项目,通过感官审评来决定。

感官审评分为干茶审评和开汤审评,俗称干看和湿看,即干评和湿评。

干评、湿评

一般来说,感官审评品质的结果应以湿评内质为主要根据,但因产销要求不同,也有以干评外形为主作为审评结果的,而且同类茶的外形内质不平衡不一致是常有的现象,如有的内质好、外形不好,或者外形好、色香味未必全好,所以,审评茶叶品质应外形内质兼评。

茶叶品质应外形内质兼评

茶叶感官审评按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的顺序进行,现将一般评茶操作程序分述如下:

第一、把盘

把盘,俗称摇样匾或摇样盘,是审评干茶外形的首要操作步骤。

审评干茶外形,依靠视觉触觉而鉴定。因茶类、花色不同,外在的形状,色泽是不一样的。因此,审评时首先应查对样茶、判别茶类、花色、名称、产地等,然后扦取有代表性的样茶,审评毛茶需250g-500g,精茶需200g-250g。

把盘的动作要领

审评评毛茶外形一股是将样茶放入竹篾制的(或木制等其他材料)样匾里,双手持样匾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的回旋转动,使样匾里的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然后把均匀分布在样匾里的毛茶通过反转顺转收拢集中成为馒形,这样摇样匾的“筛”与“收”的动作,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层次。

一般来说,比较粗长轻飘的茶叶浮在表面,叫面装茶,或称上段茶;细紧重实的集中于中层,叫中段茶,俗称腰档或肚货;体小的碎茶和片末沉积于底层,叫下身茶,或称下段茶。

1比较粗长轻飘的茶叶浮在表面

面装茶

或称上段茶;

2细紧重实的集中于中层

中段茶

俗称腰档或肚货;

3体小的碎茶和片末沉积于底层

下身茶

或称下段茶。

审评毛茶外形时,对照标准样,先看面装,后看中段,再看下身。看完面装茶后,拨开面装茶抓起放在样匾边沿,看中段茶,看后又用手拨在一边,再看下身茶。

看三段茶时,根据外形审评各项因子对样茶评比分析确定等级时,要注意各段茶的比重,分析三层茶的品质情况。

如面装茶过多,表示粗老茶叶多,身骨差,一般以中段茶多为好,如果下身茶过多,要注意是否属于本茶本末,条形茶或圆炒青如下段茶断碎片未含量多,表明做工、品质有问题。审评圆炒青外形时,除同样先有“筛”与“收”动作外,有“剥”或“抓”的操作,即用手掌沿馒头形茶堆面轻轻地像剥皮一样,一层一层的剩开,剥开一层,评比一层,一般剥三四次直到底层为止。操作时,手指要伸直,手势要轻巧,防止层次弄乱。

最后还有一个“簸”的动作,在簸以前先把削好的各层毛茶向左右拉平,小心不能乱拉,然后将样匾轻轻地上下簸动3次,使样茶按颗粒大小从前到后依次均匀地铺满在样匾里 综合外形各项因子,对样评定于茶的品质优次,此外,审评各类毛茶外形时,还应手抓把干茶嗅干香及手测水分含量(手捏干茶,轻轻一捏,茶叶容易被捏碎)。

审评精茶外形一般是将样茶倒入审评盘中,双手拿住审评盘的对角边沿,一手要拿住样盘的倒茶小缺口,同样用回旋筛转的方法使盘中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一般先看面装和下身,然后看中段茶,看中段茶时将筛转好的精茶轻轻地抓一把到手里,再翻转手掌看中段茶品质情况,并权衡身骨轻重,看精茶外形的一般要求,对样评比上、中、下档茶叶的拼配比例是否恰当和相符,是否平伏匀齐不脱档。看红碎茶虽不能严格分出上,中、下三段茶,但样茶盘筛转后要对样评比粗细度、匀齐度和净度,同时抓一撮茶在盘中散开,使颗粒型碎茶的重实度和匀净度更容易区别。审评精茶外形时,各盘样茶容量应大体一致,便于评比。

二、开汤

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为湿评内质重要步骤,开汤前应先将审评杯碗洗净擦干,按号码次序排列在湿评台上,一般红、绿、黄、白散茶,称取样茶3g投入审评杯内(毛茶如用200m容量的审评杯则称取样茶4g),杯盖应放入审评碗内,然后以沸滚适度的开水以慢快慢的速度冲泡满杯,泡水量应齐杯口一致,冲泡时第一杯起即应计时,并从低级茶泡起,随泡随加杯盖,盖孔朝向杯柄,5min时按冲泡次序将杯内茶汤滤人审评碗内,倒茶汤时,杯应卧搁在确口上,杯中残余茶汁应完全滤尽。名优绿茶冲泡时间为4min。

开汤后应先嗅香气,次看汤色,再尝滋味,后评叶底,审评绿茶有时应先看汤色,但收茶站审评毛茶内质,除特种茶外,一般是以叶底为主,香味、汤色作为参考,一般只要求正常。

三、嗅香气

香气是依靠嗅觉而辨别。鉴评茶叶香气是通过泡茶使其内含芳香物质得到挥发,挥发性物质的气流刺激鼻腔内嗅觉神经,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茶香,我们的嗅觉感受器是很敢感的,直接感受嗅觉的是嗅觉小胞中的嗅细胞。嗅细胞的表面为水样的分泌液所湿润,俗称鼻黏膜黏液,嗅细胞表面为负电性,当挥发性物质分子吸附到嗅细胞表面后就使表面的部分电荷发生改变面产生电流,使嗅神经的末梢接受刺激面兴奋,传递到大脑的呗区面产生了香的嗅感。

嗅香气的动作要领

嗅香气应一手拿住已倒出茶汤的审评杯,另一手揭开杯盖,靠近杯沿用鼻轻或深嗅。

为了正确判别香气的类型、高低和长短,嗅时应重复一两次,但每次嗅的时间不宜过久,因嗅觉易疲劳,嗅香过久,嗅觉失去灵敏感,一般是3s左右。另外,杯数较多时,嗅香时间拖长,冷热程度不一,就难以评比。每次嗅评时都将杯内叶底抖动翻个身,在未评定香气前,杯盖不得打开。

嗅香气应以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进行

热嗅重点是辨别香气正常与否及香气类型及高低,但因茶汤刚倒出来,杯中蒸汽分子运动很强烈,嗅觉神经受到烫的刺激,敏感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辨别香气的优次,还是以温嗅为宜,准确性较大,冷嗅主要是了解茶叶香气的持久程度,或者在评比当中有两种茶的香气在温嗅时不相上下,可根据冷模的余香程度来加以别。

审评茶叶香气最适合的叶底温度是55℃左右,超过65℃时感到烫鼻,低于30℃时茶香低沉,特别对染有烟气、木气等异气茶随热气而挥发。

凡一次审评若干杯茶叶香气时,为了区别各杯茶的香气,嗅评后分出香气的高低,把审评杯作前后移动,一般将香气好的往前推,次的往后摆,此项操作称为香气排队。

审评香气不宜红、绿茶同时进行,审评香气时还应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抽烟、擦香脂、用香皂洗手等都会影响鉴别香气的准确性。

四、看汤色

汤色靠视觉审评。茶叶开汤后,茶叶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审评汤色要及时,因茶汤中的成分和空气接触后很容易发生变化,所以有的把评汤色放在嗅香之前。

汤色易受光线强弱、茶碗规格、容量多少、排列位置、沉淀物多少、冲泡时间长短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冬季评茶,汤色随着茶汤温度下降逐渐变深;若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内,红茶色变大于绿茶,大叶种大于小叶种,嫩茶大于老茶,新茶大于陈茶,在审评时应引起足够注意。如果各碗茶汤水平不一,应加调整。如茶汤混入茶渣残叶,应以网丝匙捞出,用茶匙在碗里打一圆圈,使沉淀物旋集于碗中央,然后开始审评,按汤色性质及深浅、明暗、清浊及沉淀物多少等评比优次 。

五、尝滋味

滋味是由味觉器官来区别的。茶叶是一种风味饮料,不同茶类或同一茶类而产地不同都各有独特的风味或味感特征,良好的味感是构成茶叶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

茶叶不同味感是因茶叶的呈味物质的数量与组成比例不同而异,味感有甜、酸、苦、辣、鲜、涩、咸、碱及金属味等。

(酸、甜、苦、辣、咸、涩、鲜、碱、金属味)

味觉感受器是满布舌面上的味蕾,味蕾接触到茶汤后,立即将受到刺激的兴奋波经过传入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经大脑综合分析后,于是有不同的味觉。

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不同,如舌尖最易为甜味所兴奋;舌的两侧前部最易感觉咸味而两侧后部为酸味所兴奋;舌心对鲜味涩味最敏感;近舌根部位则易被苦味所兴奋。

审评滋味应在评汤色后立即进行,茶汤温度要适宜,一般以50℃左右较合评味要求,如茶汤太烫时评味,味觉受强烈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如茶汤温度低了,味觉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味觉尝温度较低的茶汤灵敏度差;

二、茶汤中对滋味有关的物质溶解;在热汤中多而协调,随着汤温下降,原溶解在热汤中的物质逐步被析出,汤味由协调变为不协调。

评茶味时用瓷质汤匙从审评碗中取一浅匙吮入口内,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茶汤入口在舌头上循环滚动,才能正确地较全面地辨别滋味,尝味后的茶汤般不宜咽下,尝第二碗时,匙中残留茶液应倒尽或在白开水汤中漂净,不致互相影响。

审评滋味主要按浓淡、强弱、鲜滞及纯异等评定优次,在国外认为在口里尝到的香味是茶叶香气最高的表现,为了正确评味,在审评前最好不吃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糖果等,并不宜吸烟,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六、评叶底

评叶底主要靠视觉和触觉来判别,根据叶底的老嫩、软硬、匀杂、整碎、色泽和开展与否等来评定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杂。

评叶底是将杯中冲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放入审评盖的反面,也有放人白色搪瓷漂盘里,倒时要注意把细碎黏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用叶底盘或杯盖的先将叶张拌匀、铺开、揿平,观察其嫩度、匀度和色泽的优次。如感到不够明显时,可在盘里加茶汤揿平,再将茶汤徐徐倒出,使叶底平铺看或翻转看,或将叶底盘反扑倒在桌面上观察。

用漂盘看则加清水漂叶,使叶张漂在水中观察分析。评叶底时,要充分发挥眼睛和手指的作用,手指按揿叶底的软硬、厚薄等。再看芽头和嫩叶含量、叶张卷摊、光糙、色泽及均匀度等区别好坏。

茶叶品质审评一般通过上述干茶外形和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个项目的综合观察,才能正确评定品质优次和等级价格的高低。

实践证明,每一项目的审评不能单独反映出整个品质,但茶叶各个品质项目又不是单独形成和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因此综合审评结果时,每个审评项目之间,应做仔细的比较参照,然后再下结论,对于不相上下或有疑难的茶样,有时应冲泡双杯审评,取得正确评比结果。

总之,评茶时要根据不同情况和要求具体掌握,有的选择重点项目审评,有的则要全面审评,凡进行感官审评时都应严格按照评茶操作程序和规则,做好记录,以取得正确的结果。

 

主要参考文献

吴觉农.1987.茶经述评.北京:农业出版社.

施兆鹏.黄建安.2016茶叶审评与检验.北京:农业出版社.

陈宗懋.2010 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茶学学茶”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茶学小助手”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8725022 50224183 41833832 38322136 21363389 33892083 20831944 19444882'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30172) and MATCH(title) AGAINST('18725022 50224183 41833832 38322136 21363389 33892083 20831944 19444882'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