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小结(有目录)
绿茶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茶叶,也是消费最多的茶叶。但现在这种芽茶形式的茶叶的历史也不是很久,在看历史剧或者历史资料的时候,你能发现明朝以前大多数人喝的都是抹茶,就是把团茶/饼茶弄碎,然后拿水冲成米糊状,用茶筅刷出很多泡沫,然后喝掉。这种饮茶方式在明朝朱元璋废掉团茶之后,就基本上在中国消失了,但在承袭中国唐宋文化的日本却一直流行到现在。所以在看日剧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他们喝抹茶,仪式感好强……
简单的说下茶叶的历史:
茶,最开始的时候是直接嚼的,然后变成用水煮,还有和米一起煮成粥;到三国的时候有了简单的制作工艺,把茶叶做成饼,然后晒干或烘干,但这种茶还是有很重青草味,于是就有了蒸青制茶(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气);唐代的时候,蒸青制茶的工艺已经成熟,此时完整的蒸青茶饼制作工序为: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宋代就出现了做成团片状的龙凤团茶,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据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记述,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炒青绿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言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又有"自摘至煎俄顷余"之句,说明嫩叶经过炒制而满室生香,有炒制时间不常,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炒青绿茶最早的文字记载。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前面在写安吉白茶的时候,就在找为什么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而是绿茶?最终在制茶工艺上找到根源,中国现在的六大茶叶:绿红白黄黑青(乌龙),它们的区别就是在工艺上。
绿茶的制茶工艺由鲜叶、杀青、揉捻、干燥4个步骤构成,其原理即为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的各种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并将鲜叶的绿色固定下来。茶的“色、香、味、形”全由这一工艺决定。再多说两句,中国的茶叶市场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茶叶市场主要以特供为主要导向的贡茶体制和境外需求(以红茶和乌龙茶为主)形成的外贸组成,所以中国的绿茶里名茶虽然很多,但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中国民间有一个喝茶的圈子,在那个圈子里,民间手工做的好茶和官方漏出来的特供茶是最受追捧的。但这个圈子的门槛有点高,普通的老百姓进入会有点困难,而且需要耗费比较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真正健康的大规模的茶叶市场不应该是私人手工定制,而是保证质量可控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什么世界红茶市场的80%-90%的份额被英国、印度和斯里兰卡占据了,而作为红茶原产地的中国的份额少的可怜,那是因为国外的茶叶市场早已经工业化和规模化,而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保证它们出品的茶叶质量均衡。
而且工业化生产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不行,大厂的产品也分高中低三档,而且知名品牌和好的茶叶产地更多的是集中在大厂手里,比如做金骏眉的正山堂和骏德茶厂,它们的老板就是金骏眉的发明者江元勋和梁骏德;拥有太平猴魁最好的产地和制作技艺的郑中明,他在1988年创立的六百里茶业公司是目前做太平猴魁最好的两个大厂之一。
目录:
西湖龙井茶 黄山毛峰六安瓜片 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茶太平猴魁安吉白茶大佛龙井茶福州茉莉花茶蒙山茶(蒙顶甘露、蒙顶黄芽) 03.01新增都匀毛尖03.02新增湄潭翠芽03.02新增凤冈富锌富硒茶(绿宝石) 03.03新增日照绿茶 03.04新增横县茉莉花茶03.05新增婺源绿茶 03.07新增狗牯脑茶 03.08新增崂山绿茶03.09新增蒲江雀舌 03.13新增金坛雀舌 03.14新增恩施玉露03.16新增峨眉山茶(竹叶青)03.19新增开化龙顶03.19新增犍为茉莉花茶03.23新增备选目录
蒙顶山茶(已写)舒城小兰花日照绿茶(已写)修水双井绿汉中仙毫竹叶青(已写)峨眉山茶(已写)狗牯脑茶(已写)桐城小花雀舌(已写)恩施玉露(已写)我在知乎上有几个关于茶的答案集中贴:
如何在网上买到真品茶叶? - 来一趟的回答如何在网上买到好的红茶? - 来一趟的回答最近忽然想喝绿茶,网上有哪些靠谱的卖茶叶的网站? - 来一趟的回答黑茶的种类有哪些?网上在哪里买比较合适? - 来一趟的回答欢迎前去点“赞”和“感谢”,荣誉感也是写文章的动力源之一。
返回:绿茶目录返回:红茶目录返回:黑茶目录返回:乌龙茶目录返回:白茶目录返回:黄茶目录返回:十大名茶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