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商被拍成电视剧上央视了湘商到底混得咋样很牛逼吗
这些年,以湘西为背景的影视剧很多,《血色湘西》《湘西往事》《怒晴湘西》……搞得民风剽悍的湘西儿女不是在盗墓,就是在剿匪。
现在好了,一部“湘商”题材的电视剧就要悄咪咪地登陆央视了——《一代洪商》,由张丰毅、李立群、张睿等人主演,说是再现了洪商的峥嵘历史,热情讴歌了湘西儿女的家国情怀。
洪商,估计大伙没咋听说过,就是洪江古商城开店做买卖的那帮人,倒买倒卖各种木材、药材、桐油,还有福寿膏。
《一代洪商》里的刘、杨两家就是倒腾桐油的。这玩意在百姓眼里,就是个糊窗户刷门防锈的用处,也没觉得有多重要,但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蒋委员长曾经有段时间跟德国人打得火热,卖钨矿、桐油、猪鬃给德国人。钨矿用来造穿甲弹,桐油用来给子弹和枪械防锈,猪鬃可以撸炮管刷军舰,都是关键战略物资。剧中,刘、杨两家人为了这玩意与日谍汉奸进行了殊死搏斗。
明清时期,洪江的青楼、烟馆、镖局、客栈、钱庄等应有尽有。只要你到了洪江,基本可以保证你三分钟进赌场,四分钟进烟馆,五分钟进青楼,非常贴心。
现在,洪江还保存着380栋明清窨子屋,啥是窨子屋?就是那种高10丈,有门但门很窄,几乎没窗户,主要靠天井取光的大house,喏!就是下图这种造型。为啥?
有钱人嘛!既怕贼偷又怕贼惦记,所以就把房子修成了棺材盒子造型,搞得偷东西跟盗墓似的。非常有利于守财,但相当不宜居住。不过也能理解,那会的洪江富得流油,确实是三步一小偷,五步一强盗,处处零元购。
当时,流传着一句话,“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这话相当于无视湘商的存在,湖南也因此给人一种“人多钱多快点来”的印象。
被无视的存在也是一种存在,那湘商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为啥会被无视呢?这事又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没有区位
湖南地处中部,是个向北开口的马蹄子造型,东、南、西三面环山,相当于坐在一把太师椅里边,每年都被西伯利亚寒流猛灌,还跟个泡菜坛子似的藏风聚气,酝酿出了非常埋汰的冬天,还总闹倒春寒,搞得春天跟倒插门冬天似的。
这种造型决定了湖南是个“北方友好型省份”,因为人流、物流、财流等也可以从北边长驱直入,这也是为啥大秦要从湖南开凿灵渠,去修理广东人。
历史上,只要北方政权建都在陕西、河南境内,湖南就混得还可以。大伙看地图就知道,这两个省就在湖南正北方向。
那会,只要老大看谁不爽,一般都会把他踢到湖南来,所以湖南经常收到来自京城的快递,包裹上写着屈原、贾谊、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等刺头的名字。
后来,都城东移,湖南就慢慢没落了,江西反而成了精神小伙。
著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曾根据历代执政者逻辑,总结出“三个中国”:关键中国,敏感中国和无所谓中国。
湖南不沿海、不沿边、不冒尖,自古就是“无所谓中国”的模范生。就是不能说不重要,但相比之下也没那么重要。好不到哪去,也坏不到哪去,总之过得去。
远离长安、洛阳、南京等权力中心,导致湖南缺乏王侯将相和达官显贵,陷入科举乏力、朝中无人的负反馈循环。
我们常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其实也好经商,可以听到各种内幕消息,运气好还能搞到各种特许经营权和专营业务,或者像胡雪岩那样搞垄断经营。
比如美国议员就经常利用内幕消息炒股,民主党领袖佩洛西老太太去年就因为这事,遭到了共和党的猛烈抨击,还给她起个了绰号叫“淘气的南希”。
远离长三角、珠三角等消费市场,导致湖南产品没地方卖,只能做转手贸易。
这两点是湘商的致命缺陷。比如晋商和秦商距离长安、开封等古代大城市近,拥有海量市场,还能叠加明清时期的戍边红利。徽商和江右商帮毗邻长三角。粤商、闽商、苏商等本来就在海边,直面地球村。
这些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都是天生的,直接决定了后续的发展。比如上海,一旦海洋贸易兴起,注定会上位;香港处在广州港外延,天生不会差;马六甲贯穿李家坡,那就是岁月流金。
?没有动力
央视纪录片《天下徽商》有个观点,徽商之所以能成功,有个被动因素——地稀人稠,就是人多地少日子没法过。
按照明清4亩耕地养活一个人,南宋徽州人均10亩、元朝4亩、明万历2.2亩、清康熙更是下探到1.9亩。咋办呢?
一是换行业,就像现在行业内卷到沧海桑田,很多小伙伴都被迫换马甲、换赛道。按照士、农、工、商排序,吃饭都成问题了,肯定搞不了高成本的“十年寒窗”。于是,有手艺就开店当店小二,或者走街串巷吆喝。没手艺就只能投机倒把玩心跳了。
二是换地方,西迁、南迁和东迁,啥?怎么不往北迁?本来就是从北边跑路过来的,肯定不能再跑回去嘛。
先往发达地区迁,就像大伙现在往北、上、广、深跑一样。等江淮地区人满为患后,就往江西跑,然后再往湖南跑。
北宋时,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处,长沙是其中之一。“晴日花争发,丰年酒易酤(gū)。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粮食多得只能酿酒,美女多得跟开封似的。
当时,全国年商税1万贯的城市204座,长沙仅酒税就达到7.2万贯,长沙人天天过着喝酒、看美女和吹牛逼的好日子。
明洪武年间,江西人口900万,湖南人口大约200万;康熙年间,湖南人口又降至150万,人均耕地9.2亩。雍正年间,洞庭湖围湖造田,湖南耕地增加1.5倍,达到3000万亩,人均耕地达到了18亩。
大伙过着“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自然没动力去经商,不仅风餐露宿,还一直在路上,没必要作贱自己嘛!
几年前,某富二代创业,老爹给钱给资源,定下一个人生小目标,最后赔了5个小目标。当然,人家可能压根就不想创业,但家里有皇冠需要继承,所以必须练起来,更多的是玩票。
其实,“饱二代”也不想经商创业,所以吃饱了的湖南人对诗和远方其实没啥热情,整体比较清心寡欲爱娱乐,生活也能将就。
?没有渠道
既然湘商不扛事,那其他商帮肯定就争着扛,满足湖南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商帮路子野、经验足、脑子活,可以完全吊打湘商,湖南商业被渗透成了筛子。
张国雄教授曾在《中国会馆史论》基础上做过一个统计,清末湖南有会馆178座,外省商帮建了152座。其中,江右商帮建了81座万寿宫,闽商建了31座天后宫,湖南基本是两宫天下。
高利润的盐铁、钱庄、典当等行业几乎都被别人垄断了。《元史·食货志》记载“淮商载盐而来,载米而去”,啥意思呢?就是湖南以米换盐,这玩意说得好听叫产业互补,不好听就是“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
盐是暴利,本质是垄断,从西汉桑弘羊盐铁会议开始就是这么玩的。私人买卖食盐杀无赦,诛九族。那到底有多暴利呢?
唐朝时,一斗淮盐的产地成本是两三文,市场售价五百文,老百姓披星戴月种出一斗米才卖五文钱。当时,穷苦百姓做梦都想着一碟青菜一碟盐,青菜蘸盐吃。
盐是生活必需品,缺了又不行,这种产业霸凌真把湖南人憋屈死了。就像我们碰上特朗普这样的二愣子,芯片老子不卖了,急死你。
对于这种垄断局面,肯定不能忍嘛!衡阳、湘潭、常德等地日常爆发反垄断。比如清末,湘潭是全国重要的药材集散地,但被江右商帮垄断。于是,湘潭土人就和他们就打起来了。怎么打起来的?其实也巨无聊。
有一次,江西人在火神祠唱戏,湘潭人笑人家土鳖,但强龙不压地头蛇,我忍。第二次,湘潭人又起哄,我再忍。第三次,湘潭人又来闹,我……我忍你妹,把门一关,“举械杀数十人”。
湘潭土人立刻抄家伙械斗,凡是不讲湘潭话的杀无赦,把江右商帮杀得瑟瑟发抖,连夜绣红旗,学湘潭话,甚至和湘潭土人联姻,真是“纠缠不清才是真爱”。
家里有地,湖南人一般在农闲时经商,主要倒腾桐油、木材、大米、药材等傻大黑粗的土特产,没法像《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那样,玩高端金融,汇通天下。
而且基本跑不远,向北基本止步于汉口,向东到南京,向南止步于广州。等到人多地少混不下去了,大伙就往西边跑,“湖广填四川”。这也是为啥湖南很多古镇都自称“小汉口”“小南京”,因为大伙常去这两个地方嘛!
至于广州,因为要向南逆湘江而上,收益压不住成本,所以不咋去。那为啥湘南、湘西有很多挑盐古道呢?肩挑背扛不是成本更高吗?其实,这些古道运输的大多是私盐,就是暴利走私。
所谓“赔本的买卖没人干,掉脑袋的买卖有人干”,这些基本都是以村和宗族为单位的武装走私集团,这也是湖南这片热土与生俱来的黑社会基因。
湘商一直倒腾土特产,小打小闹,积累点原始资金,小富即安还行,但要想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几乎不可能。另外,湘商走不远,就被排除在了大市场之外,尤其是海外市场。
就像上世纪90年代,我们的东西尽管廉价,但因为不是WTO成员国,所以税率极高,导致产品几乎卖不出去,只能是给香港做代工,或者贴牌,再以他们的名义去卖。
这也是为啥香港那些年爽歪歪,我们为啥要积极寻求加入WTO。等到我们加入后,直面无限需求的世界大市场时,香港就基本歇菜了。
再以明清时期的湖南茶产业来说一下,湘商为啥走不远?
明清时,湘商一般把茶叶运到汉口,或者南京。一是通过万里茶道一路向北,跟击鼓传花似的,最后传到晋商手里,为啥?因为只有晋商熟悉大西北的境外商道,沿途有商号网点做支撑。
晋商拿到茶叶后,一是向北到恰克图和俄国人直接交易,二是向西出新疆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销售。据说,莫斯科当时有一万多晋商。
另外,就是通过徽商、粤商、闽商走海路,卖给中亚买买提和欧洲贵族。后来,因为大清茶叶太贵,英国人偷摸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种茶叶,没想到质量比我们还好。
因为没有掌握贸易线路和销售渠道,所以湘商的终点就成为了人家的起点。
?尾声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湖南人天生不会做生意,这玩意和区位、环境等都有很大关系。
环境友好的地方,有地种有饭吃,确实没人愿意折腾,毕竟人心思稳,就跟现在大伙热衷于考公务员似的。
环境不太友好的地方,一般有两个极端,善于经商或穷得掉渣。善于经商的人也不是天生擅长经商,他们都是从各种失败和崩溃中走出来的强人。
但这玩意没法学,任劳任怨是入门,艰苦奋斗是基础,很多人都能做到一点。那为啥创业经商这事还是九死一生呢?因为这事本身就是件高冒险性质的活动,不确定性非常大,所以还对运气有很高的要求。那怎么操作运气呢?
前文说闽商建天后宫供奉妈祖,妈祖是干啥的?就是帮你降低“不确定性”占比的,所以大伙每次出门都要拜妈祖,如果成功了,就觉得是妈祖显灵了。
如果哪次失败了,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够虔诚。于是更加虔诚的祭拜,甚至给妈祖重建庙宇、重修金身,纸钱越烧越多,香越烧越粗壮,甚至不惜代价抢头香。
目的就是为了让菩萨看到自己的虔诚,然后希望菩萨偏心眼,给自己多多显灵保佑。
湖南人自古就在地里刨食,对经商创业没这么深刻的领悟,所以我们一般信奉土地菩萨,到处修建土地庙。
比如,临近我住小区的公园里就有土地庙,还是两座。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就请点个赞吧,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