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南茶北引60年筚路蓝缕,以启“茶”林

2022-03-29 12:28:17热度:83°C

各位茶友大家好,这里是追茶到底系列第19期。

早在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就将茶定义为:南方之嘉木也。

因为茶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不适宜茶树生长。

所以在新中国刚成立时,山东及以北地区都属于无茶区。

不过,自从1954年,“南茶北引”的口号被提起,中国茶就开始了从南向北的迁徙。

这就是改写了“北方无茶”这一局面的伟大工程——南茶北引。

那么南茶北引究竟是如何实施的呢?在实行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磨难?

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南茶北引这一伟大工程。

一、“把南方的茶引到山东去!”

说起南茶北引伟大工程,就不得不说这项工程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谭启龙。

1954年,在谭启龙来山东任省长之前,毛主席和谭启龙在杭州的一次谈话时,就与他谈起过南茶北引,还建议建议谭启龙到山东“在山上多种些茶”。

1954年,毛泽东和谭启龙在浙江绍兴

毛主席说:“山东人口多,又爱喝茶,你到山东去工作,应该把南方的茶引到山东去。”

谭启龙的家乡盛产茶叶,他同毛泽东一样知茶、爱茶、好茶。

到山东后,谭启龙了解到山东有着浓厚的饮茶习俗,是茶叶消费大省。

当时,茶叶属于国家统配物资,增加调拨数量十分困难,并且即使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多担茶叶,仍不能满足山东人民对茶叶的需求。

谭启龙明白,只有自产茶叶才是解决供需矛盾的好办法。

谭启龙的到来,为山东从南方引种茶叶带来了机遇,他也因此被誉为山东南茶北引的第一人。

1956年,山东“南茶北引”的范围最初确定在青岛、日照、临沂三地,第一次南茶北引自此开始。

但是“南茶北引”谈何容易,由于地域气候等原因,再加上当时人才稀缺,农林部门没有懂茶树种植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当时,南茶北引对于北方人民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年年遇到的“冻害”和“干旱”的问题。

茶树原产亚热带地区,喜温,喜湿,日照气候干燥,降雨偏少,冬季寒冷,茶树冻害一直是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瓶颈。

再加上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第一次“南茶北引”几乎面临失败的格局。

1965年,谭启龙在青岛考察时,发现青岛中山公园主干路两旁当冬青种植的几棵茶树成活了。

谭启龙品尝了中山公园的那几棵茶树所制成的茶叶,觉得色香味均优于南方茶叶。

这大大增强了谭启龙的信心,于是发起了第二次南茶北引,这次终于在青岛成功引种了茶树。

紧接着,1966年春,山东临沂南茶北引试种成功;1966年冬,山东日照南茶北引试种成功。

1973年10月,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山东日照召开了6省区(山东、西藏、新疆、陕西、河北、辽宁)“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与会专家认为山东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

这次现场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生长在江南地区的茶叶第一次跨过了高纬度的限定,在北方的土地上正式生根发芽。

半个世纪以来,从齐鲁大地到太行山脉再到东三省,中国茶叶种植的北线不断被刷新。

种茶的“纬度天花板”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往北推进,北方无茶的历史,已经被彻底改写。

二、“筚路蓝缕,以启茶林”

南茶北引这一伟大工程之所以会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就是引种南方茶的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北方为数不多适合茶树生长的地区。

就拿南茶北引在山东省最早引种茶树的青岛、日照、临沂三地来说,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优势。

首先说青岛,三面临海,气候温和湿润,水质优良,土壤呈酸性,最适宜种植茶叶。

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青岛坐拥“海上第一名山”——崂山,长年山青海碧、云雾缭绕。

气候温暖湿润,光照较强,霜期也较南方长,加之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发育慢,采摘间隔时间长。

所以茶叶有充分的时间积累营养成分,故崂山茶叶鲜茶叶面厚实,内含营养物质丰富。

然后是日照,此地东临黄海,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由于地处高纬度,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昼夜温差大利于内含物的积累。

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使日照绿茶具备了南方茶所没有的特点。

再就是临沂,此地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

而且,临沂山清水秀,地貌良好,素有“山多高,水多高”的特点,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特别适宜优质茶的生产。

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临沂生产的沂蒙绿茶汤色嫩绿明亮,叶形舒展,栗香浓郁,回味甘醇。

这样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的沂蒙绿茶。

其他诸如潍坊、太行山等地,都是因为自然条件足够适合才能够引种成功,这是南茶北引的先决条件。

第二,南茶北引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

南茶北引工程开始初期,谭启龙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就对茶产业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支持,一步步将北方的茶产业从“婴儿”哺育起来。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山东省以及其他引种茶叶的省区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鼓励农民打破传统的种植结构,改良茶叶种植方式。

时至今日,国家和当地政府依然对茶产业的发展十分支持,茶产业也在发展壮大后反哺了茶产区。

第三,南茶北引工程能够成功,归根结底还是依靠当年那些茶人们刻苦钻研和辛勤耕耘。

茶人们就是靠着不屈不挠、屡败屡战的精神,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使南方优质茶树品种度过了抗旱防冻等一个个难关,最终才让茶树在北方安了家。

三、南茶北引,为民兴利

“南茶北引”60年来,山东省茶园面积比1995年增长了近7倍,基本形成鲁东南沿海、胶东半岛和鲁中南地区三大茶区。

据统计,2019年山东省全省茶园面积40余万亩,产茶2.6万吨,产值约33亿元。

山东省全省茶园每平均产值8226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3.4%,其中采摘茶园鲜叶收入达10571元,最高30000元以上。

山东茶的质量也稳步提高,“叶片厚、滋味浓、耐冲泡、香气高”成为山东茶的主要特点,并培养出一批优质品牌茶,行销省内省外广大地区。

茶产业不仅是山东省新兴特色高效产业,也成为了推动整个北方农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茶叶这一“绿色产业”在中国北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生产的精品北方茶叶已经享誉大江南北,并且正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如今,茶叶生产已成为北方产茶区发展的的重要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中国北方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茶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市场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最初试种的几亩茶苗到如今拥有数十万亩的茶产区,从土办法到高科技,这些变化让最初“南茶北引“的参与者都没想到。

“南茶北引”带来的改变具有划时代意义,它的成功经验值得整个农业领域借鉴。

我国农业正从农产品严重短缺时代发展到丰裕时代,南茶北引所带来的“种植时空革命”和“种植版图革命”也许会在未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清茶已飘香大江南北,岁月却不待当年的“挖井人”。

如今,“南茶北引”的伟大布局已经基本完成,最初拼尽心血将茶叶引种到北方的人却已经不再年轻。

当年的引种人大多已到耄耋之年或者已经与世长辞,但是经他们引入的茶籽,却已经在北方的土地上绘出了一片不亚于江南的秀色画卷。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36471872 18721717 17175093 60 36748357 83573423 34233222 32223438 5052'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15003) and MATCH(title) AGAINST('36471872 18721717 17175093 60 36748357 83573423 34233222 32223438 5052'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