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VS日本茶文化:前者领悟茶道修道行,后者重禅味求自省
原标题:中国茶文化VS日本茶文化:前者领悟茶道修道行,后者重禅味求自省
茶一直以来都是东方文明的一个代表,茶的主要最初源头就是中国,但是后来随着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尤其是与日本的交流,使得茶以及茶文化广泛流传。
直至今日,茶文化一直是显著文化之一,那么作为蕴含着主要茶文化的中日两国,究竟在茶文化方面有何异同?
中国茶文化究竟有何丰富的内容呢?
1.中国是茶叶以及茶文化的始发地,自古以来源远流长
中国最早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然后历经三代、春秋战国直到现在。一开始的茶叶并不是用来饮用的,而是用来食用。感觉三代及其春秋战国怎么什么都拿来食用。
其实也可以理解,在那个时候,并没有足够的粮食,一是因为生产力不够,根本不能够开发一些荒地,只能开发一些肥沃的土地;二是生产品种有限,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当时并没有相关茶饮用的技术,或者根本不能将茶改造为饮用品。
所以在那个时期,只能将茶叶改造为粮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粮食的产量也在逐步上升,对于粮食的需求肯定没有之前那么强烈。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需求以后,就需要满足一些内心的“奢侈”的需求了,也就是增加饮用品的种类。
之前的饮用品一直是酒,而且这个酒仅仅只是上层阶级的饮用品,下层百姓根本没有能力支撑饮用品的消费,因为酒是要通过粮食酿出来的,百姓之前连基本的温饱都没有解决,吃的东西,都不是白米饭,而是稀稀的粥,所以决定了酒不可能成为百姓的日常饮用品。
在汉代以后,因为粮食产量的提高,酒逐渐成为百姓的日常饮用品,同时茶出现在贵族饮用品的范围。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道教盛行,士族力量崛起,人们广泛喝茶,从茶的一系列的礼仪和蕴含的文化中来体现自己的名士修养。
唐时期,由于繁华城市,强盛国家的影响,人们在自己饮用品的选择上更加随意,不仅仅只是喝茶了,而是变着多种花样喝茶,并且在这个时期,茶逐渐下移到社会下层,不再是贵族的饮用品。
并且在此时期,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文化的专著出世,就是陆羽的《茶经》,在此书中,介绍了很多关于茶的详细介绍以及茶的饮用方法,“茶道”由此出现。
宋时期,关于茶的文化和活动更是丰富,在都市里,人们想要喝茶,可以去专门的茶楼去喝茶,并且当时上层社会之前,兴起了“斗茶”活动,宫廷之中,对于这样的活动,每年都有一定的时期来专门举行。
可见当时茶文化的影响至深。明清时期,这样的现象就更为频繁了,茶完全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以品茶为士人之间的基本乐趣。
中国的茶文化主要是以道教思想为基本依托
中国的茶文化是慢慢发展而来的,因为它是内生发展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比如日本茶文化的发展,一出来就是一个十分完整的体系,并且其茶文化的一系列程序都很紧凑,如果是内生发展肯定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如此发达的茶文化。
中国的内生茶文化的基本思想依托是道教思想。《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有:“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以及“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是唐代有名的品茶大师,他认为,真正能够得到茶道精髓,并且能够熟练地化进自己生活的人,只有丹丘。
丹丘可能一般人都不怎么了解,他是道教的一个有名的人物,最后成为了神仙。但是诗中并没有很明确的指示,丹丘的茶道究竟是怎样的或者皎然本人的茶道究竟是怎样的,诗中仅仅有的是有位叫丹丘的人,懂得茶道。
在“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的句子中,就有皎然本人关于茶道思想的明显体现。
皎然在此的思想是,茶道是神仙、道教的衍生物,认为如果能够领悟真正的茶道就可以获得成为神仙的途径,所以在他的眼中,是将茶道与神仙两者相挂钩。
同样赞同这种观点的人还有唐朝撰写《茶经》的陆羽,他也认为茶道是一种很“高级”的东西,普通人很难对其进行很好的解读,只有“有道行”的人,比如神仙,才能够领悟茶道。
当然这样的思想可能与当时茶还是上层社会的饮用品有关,到了宋代就几乎没有这样的思想了,茶道的思想内涵增加了禅宗的内容,改变了原有的看法观点。
日本茶文化究竟是怎样的?
1.日本茶文化并不是本土的产物,而是外来产物,只是后期加入了日本的本土元素
茶叶并不是日本的本土产物,而是外来产物,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在唐朝时期,日本僧人
最澄
来到中国研习佛法,因为当时唐朝实行三教并立的政策,对于佛教是有所宽容的,加上当时和天竺进行频繁的交流,唐朝所拥有的印度原始佛经也是比较多的。
在这位僧人即将回国之际,在浙江带回了一些茶叶种子,并且之后在日本成功顺利播种。此物一到日本也引起了轩然大波,之前日本的主要饮用品主要是酒,后来经过茶叶的有效传播,日本意识到茶这种饮用品,很快占据了日本的上层社会。
在平安时代,对于茶文化的研究是非常多的,并且经过一些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规则,礼仪。但是由于茶叶在日本可种植的范围有限,并且当时日本并没有完全掌握茶叶的制作方法的完整技术,所以茶饮品仅仅局限在上层社会。
公元1187年,大概处于我国的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禅师来到中国进行留学,期间,不仅学习了相关的佛教知识,并且对于当时流行的茶文化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并且之后回到日本,他仍然没有放弃茶文化的研究,想让日本也有像中国那样的饮茶氛围,积极宣传茶文化。并在多年累积的基础上写出了日本第一本较为系统完善的茶文化的专著——《吃茶养生经》。
该书的地位和《茶经》在中国的地位大致是一样的,此书的出现,使得整个社会对于茶文化的了解上升了一个台阶,至少,让一部分人知道茶究竟有何含义,茶文化究竟有何魅力。
由于荣西禅师在书中大肆夸赞茶叶的好处,使得当时的人们认为茶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饮用品,而是一种神乎其神的东西,甚至有些人认为喝了茶就可以长生不老。
当然,社会下层的部分人士有这种思想很正常,因为之前从未了解过茶究竟是何物,也没有见过。
于是下层人民的这种认知,加速了茶在日本的传播,使得更多的人都想得到它,加上当时处于室町时期,正是日本武家政治开始的战乱年代,使得人们对于生命更为看重。所以此后茶文化能够在日本引起较为普遍的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日本茶文化的思想依托是佛教中的禅宗思想
随着日本茶叶种植范围的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普及,对于茶叶的制成技术逐步提高,日本逐渐对于茶有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其中主要的就是“四规七则”。
所谓“四规”为和、敬、清、寂, “七则”指用于接待客人时的准备工作:“茶要提前准备好; 炭要提前放好; 茶室要冬暖夏凉;室内插花要像野花一样自然;遵守规定时间;即使不下雨也要准备好雨具;一切为管人着想。
从此条规矩可以看出,日本对于喝茶的过程是非常讲究礼仪的(其实这是隐藏的禅宗思想的体现,认为喝茶要经过很多复杂的过程才能品味到好的茶,就像禅宗思想中的“苦行”精神),并且在一些实际的喝茶地点中,不会像中国人如此随便,进到哪一个茶楼,就在哪一个茶楼喝。
日本是有一个专门的茶室进行喝茶的一系列活动,比如在喝茶时,要插上该时段的鲜花;喝的茶越好,就要在越清净优雅的地方喝;喝茶时要保持一定的坐姿等等规矩。其实日本人更像是一种仪式感,喝茶是给别人看的,而中国人喝茶就是纯粹的自己享受。
另外,日本人的茶文化中,蕴含了禅宗思想,日本在喝茶时,更加讲究茶中的药理成分,注重茶中的禅味,认为这样可以到达禅宗中自省的目的。
中国和日本的茶文化也有一致的地方
两国的茶文化虽不同,但是两者都强调通过茶来达到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有关提升。中国人通过喝茶,来修炼自己像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品格,日本人通过喝茶,来不断“苦行”,并增加自己的自省能力,使自己变得更美好。
总结
日本的茶叶文化虽然来源于中国,但是在往后的发展中,逐步融入自己国家的因素,并且发展出来的茶道文化是如此的绚丽。两国在茶文化的发展道路上各有各的风景,使得茶文化能够成为一张东方名片。
参考文献:
《吃茶养生经》
《茶经》
《宋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