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西湖龙井”产区就热闹了起来

网络整理 2022-03-27 20:59:29热度:79°C

原创 美食台

一到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西湖龙井”的产区就热闹了起来。去杭州,在桃红柳绿的西湖畔,品一杯鲜爽甘醇的明前龙井,成了早春时节茶客们最期盼的行程。

满觉陇茶园(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台台的朋友圈里,在满觉陇拥有茶园的胡俊晖,为明前茶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忙碌,一如去年此时。他的一条动态:“采茶工过不来了,预订茶叶的客人们,你们要不要自己来采你们的茶”,引起了我的注意。

满觉陇茶园主 胡俊晖(最右)

我们断断续续地通过微信联络,毕竟茶季一开始,别说是微信聊天,他是连足够的睡眠时间都保证不了的。他讲:今年的疫情,合作了十几年的衢州采茶工,有的在当地出不来,就是顺利到了的也有被拉走隔离的。

今年茶季开始的几天,天气热,符合要求的茶叶出的多,采茶人手又不足。以鲜嫩著称的明前龙井,来不及采的话,对以茶为生的茶农来说,可能真的就是一年白辛苦。

如果说,去年茶季的困难是采摘季雨水偏多;今年茶季的最大难关就是采茶工人手不足。各家通过寻找当地人做帮手,村书记帮忙协调各村错峰借用采茶工,迎着困难,今年的茶季还是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台台在去年明前茶的茶季伊始,贴身跟拍了西湖龙井核心产区明前茶的采摘、炒制、品鉴。疫情当下的今天,拿出来跟大家一起云重温。

以下是茶人胡俊晖的自述。

自述 胡俊晖

我算是个喝茶长大的孩子,祖祖辈辈都靠着这片茶田,爷爷炒茶那会,我差不多3岁,好奇又贪玩,总喜欢围在炒锅边,忍不住地去摸,想试试到底有多烫,结果被烫了好多次。

传到我老爸这一代,就跟着上山采茶,学炒茶。现在传到我这一代,全都由我来负责,这一晃都30多年了。

满觉陇出名,主要是这满山的桂花树,这里的茶田也是西湖龙井的核心产区。我们家的茶田分布在桂花树下,春来做茶,秋来打桂,年年如此。

清明前茶树刚冒嫩芽,但天气较冷,生长还很缓慢,能达到采摘要求的芽叶,数量就比较少,几万颗细嫩芽叶只能炒得一斤龙井。

这时候的叶片,氨基酸(鲜味)多,茶多酚(涩味)少,风味更鲜爽香醇,一般高级的明前龙井都会卖上好几万一斤,贵就是贵在稀少。

还有句俗话嘛,“绿茶当年是宝,隔年是草”。龙井不像白茶,普洱这些发酵茶,能在可存放期限内,越陈越好,要是隔年再喝它,风味就不如当年了,所以捧明前龙井,捧的就是一个限时限量的时鲜货。

不是所有的龙井茶,都能叫西湖龙井,西湖龙井分一级产区和二级产区。

一级产区包括大家熟知的“狮、龙、云、虎、梅”为上品,狮为狮峰,龙为龙井,云为云栖,虎为虎跑,梅为梅家坞。满觉陇这一块的茶园是归为“龙”字这一块的核心产区。

二级产区是除了一级产区外西湖区所产的龙井,其他地方的,都不能自称为西湖龙井了。

三月底前采的都是43号

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茶主要分为两种,43 号和群体种(老茶树),43 号是中国茶叶研究所选育的品种,比起老茶树更加抗寒抗病,发芽快,头采提前了10多天,一般3月中旬就能采摘了,老茶树的采摘得等到3月底。

43号叶片细长,老茶就比较肥大,口感上也比较厚重。

建国之前只有老茶树,3月底开采,炒制完毕还得下缸收灰,再等上一周。古代哪有快递呀,一般很难在清明前送到京城,所以对“赶早喝到明前茶”的执念是近些年才有的。

我们和这些采茶工都认识10多年了,他们是衢州人,家中也有自己的买卖,其实不差这点采茶钱,年年如约而至都是因为这些年的情份。

一到茶季,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他们自家种的橘子,好几麻袋,能伴随我们整个春茶季。

采茶是一件辛苦的细活,要使芽叶完整,采摘时在手中不可紧捏,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长度在2.5cm左右,茶芽不断在生长,慢慢达到标准,所以每一棵茶树,每天都得检查采摘。

从早上6点到临近天黑,她们就一直埋在茶田里,就算下雨天,采茶也不断的。前几日大雨,给她们去送饭,看到她们的手冻得通红,雨水顺着袖口流到里面,真的是辛苦。

下雨天,茶地泥泞,采茶工回来洗雨衣

很多人会宣称“阴雨天,不可采茶。”这个说法不是绝对的,雨天的叶子还是得摘,不然等个几天,叶片变大变老,就做不成龙井了,淋了雨水的芽叶,只要工艺到位,也是能做出好茶的。

青叶摊晾

鲜叶采回来,要先摊晾个6~10个小时,然后才是炒制。

何时进行下一步,都是凭观察和手的触感,每天的制茶安排都是茶自己说了算,得跟着它们的状态来,比如摊晾这一步,茶的脱水没到位,就没办法杀青,得耐心等着,所以很多茶都是在半夜做出来的。

杀青

杀青是第一步,通过高温,炒、压茶叶,破坏酶的活性,使茶叶保持固有的绿色,同时减少水分,使叶片变软,通常下锅温度是200度左右,看看我们师傅手掌的水泡,就知道有多烫了。

煇锅

煇锅是为了彻底去除水分,进一步整形炒干,炒制手法讲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

挺长头

但这还不算是最后一步,之后需要过筛,挺长头(把叶片稍大的进行第二次煇锅),去末,脱茶毫,整个过程结束,怎么也要一整天了。

茶是一锅一锅仔细炒出来的,晴天雨天,茶树生长的朝向不同,每一批茶叶的状态都不一样,这需要炒茶工当下的随机应变,有时候一个手势的轻重缓急都是下意识的,老一辈没有总结经验的习惯,炒茶全凭多年的积累,这种手艺是很难传下去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