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马未:在“拔草”晒朋友圈,谈谈喝茶-喝的是什么

网络整理 2022-03-27 03:57:51热度:60°C

记得马未都先生在一次讲述中提到,在日本做客时,主方用成化斗彩鸡缸杯盛老枞大红袍供品饮,让他感受到了主方对中国文化、对他本人的极大尊重,那一刻仿佛穿梭于历史的轮回之中,我想,就以此为牵引,谈谈喝茶-喝的是什么?

我认为是静心、文化、养身,如不能静心享受冲饮的过程,了解其中文化的演变,依体质、季节和身体状态选对茶种,恐是很难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喝茶。

在我接触的众多茶友中,绝大数喝茶都是被动的,被动于商家的利益、企业的营销、亲友的鼓动和大众的攀比中,犹如我们的饮食,很多人吃的不是食材,考究的不是烹饪技艺,而是在“拔草”晒朋友圈。

先谈谈静心,喝茶必须要有“五好”,水源好,茶叶好,茶具好,茶友好,心态好,尤其是心,心不静、心不快,一切都无味。是啊,焦躁时,忧郁时,兴奋时,都会把握不准水温、时间,手不稳、眼神飘、等不及,何谈有心思去品茶,所以经常会有人说到:“同样的茶、同样的壶,同样的杯子,为什么我自己就泡不出、喝不出上次在你那喝的味道和感觉”。其实,烧水、投茶、洗茶、冲泡、出汤、啜饮、养壶、养杯等是个交流的过程,是沉淀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是享受的过程。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独饮,就如那句话:喝酒是一群人的寂寞,饮茶是一个人的狂欢。

再谈谈文化,这是我最看重的,也是最核心的。在这个因发展过快而略显扭曲、浮躁、压抑的社会,游离于工作和生活之外,我始终想在自己的内心保留一块纯碎的沃土,用于耕种诗意、侠情,甚至是孤傲、不屑和脱离于实际的理想,而饮茶过程中与文化的交流,恰恰能神往、神交其中。是怎样的一个与文化交流的过程呢?通俗的讲:当一杯红褐色的普洱茶汤摆在你面前的时候,脑海中会出现茶农背框登高在百年大叶古树上采茶的场景,甚至能想象到嫩绿且纹理清晰的一芽两叶底料,经过晒、揉、捻、斗、炒等杀青过程后,再渥堆发酵压饼包装投向市场,在商家和客户中几经转手逐年陈化后到你手中,伴随着工艺、设计、亲友情,如此再啜饮下这杯茶时的满足感不言而喻。再比如一个现代工艺的斗彩鸡缸杯握在手中时,脑海中会出现明代官窑的工匠拉胚、勾勒、喷釉、入窑的场景,素胚勾勒青花上玻璃釉高温烧,再以五彩釉填充低温烧,才呈现出那般色彩,甚至还能想象出当朝宫廷斗鸡玩乐的场景,反应了当时中华国力的强大和百姓富足的态势。还有,像烂石的紫砂矿,如何变成温润的紫砂壶,古琴之于高山流水是怎样的情怀,释道儒等深义何以皆用茶为载体等等。这样,喝着,学着,悟着,得以安放。

最后谈谈养身,且不谈茶中含有的茶多酚作用和各种微量元素,重点谈谈如何选茶。一是要有个放心可靠的渠道,保证喝上安全卫生且工艺完整的茶。在我看来,中国的茶行业发展还在初级阶段,没有整体性的全球化运作和良性循环,所以单从供给侧就要做足功课、做好遴选。二是要了解掌握自己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根据茶性选择如何喝茶。中医讲的人体是系统性的,要气血顺畅且保持平衡。体质偏寒且胃不舒服,就要尽量避免长期大量的饮用未发酵的绿茶白茶和陈化年份不足的普洱生茶,易选红茶黑茶等。睡眠不好,植物神经易兴奋,就要避免喝高浓度的茶,晚间也不宜饮茶,等等。要对自己负责,选好喝好,才能养心养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