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龙井茶基地范围划定真假龙井见分明
杭州市政府日前发布通告,对西湖龙井茶基地和后备基地进行了范围划区铁观音定界,划入保护区范围的西湖龙井茶基地和后备基地将实行长期保护。
据介绍,西湖龙井茶基地和后备基地将涵盖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东起虎跑、茅家埠,西至杨府庙、龙门坎、何家村,南起社井、浮山,北至老东岳、金鱼井范围内的茶地。(央视国际)
安徽:黄山名茶风光背后的思考
黄山不仅因为拥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迷人的景色而闻名于世,黄山温和湿润的气候、云雾缭绕的高山深谷蕴育出的黄山茶叶也以其醇厚的滋味、独特的品质名扬四海。1915年,祁红、屯绿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奖,被文人骚客称为“紫玉金汤”;1955年,黄山毛峰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首。
目前,安徽省黄山市共有茶园70多万亩,分别占全省和全国茶园面积的40%和5%,茶农70万人。其中有机茶园3.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7.9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茶基地。该市休宁县去年出口绿茶1.6万吨,其中200吨为有机绿茶,出口到美、英、法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总量的23%,成为“中国第一绿茶出口县”。
茶产业现已成为黄山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山区脱茶叶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县域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得的作用。
然而,不容乐观的是黄山市70万亩茶园每年只有1.72万吨的产量,6亿元的产值,而福建省铁观音之乡,30万亩茶园每年却有3万吨的产量,30亿元的产值。强烈反差,不能不让人思考,黄山茶缘何如此?
记者在该市的几天采访深有感触。一方面,传统名茶如黄山毛峰、太平猴、祁门红茶等尚未真正被保护和利用好,有的名茶甚至已逐渐在市场上被淡化。如黄山毛峰,目前市场上从二三十元的低档货到上千元的高档茶均称“毛峰”,这实质上弱化了黄山毛峰的品牌。另一方面,学术界在茶叶品牌上标新立异,“造”出许多新品牌,致使黄山茶品牌多而杂。
黄山市现有上千家茶企业,但大部分企业的年产值只不过一二百万元,名优茶有20多种,却没有一种形成规模。茶企业做不大,就意味着茶经济做不强。记者采访时发现,通过发展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茶,许多企业跨越了“绿色壁垒”,不愁销路是黄山市大部分茶企业的共性,但企业做不大也是相似的,究其原因,各有各的困惑。
荣山茶厂厂长郭德军雄心勃勃地告诉记者:“我们正在筹建集团公司,打造小巨人企业,引进日本‘蒸清’技术,改进工艺,提高单位亩产茶叶的附加值。通过改进工艺,使茶叶的产量增加了好几倍,在日本、韩国市场备受青睐。现在可谓是万事俱备,扩大规模指日可待。但融资难,难于上青天!如果政府能给我们这种类型的企业授信,成立担保公司,将企业逐年增加的税收一部分投入到担保公司中,有了担保公司,我们这样的企业就有救了。”
黄山一品有机茶有限公司(原“屯绿”茶厂)以生产高档眉茶(屯溪绿茶)而著名,该厂陈总更是直言:“给我200万元人民币,我会换回200万美元,融资难让我们无奈,金融部门也是企业,宁愿不赚钱,也不源冒风险。融资难年年喊,年年没有结果,难道真的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吗?”
做强茶经济,做活茶文章已迫在眉睫。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有几件事应该算当务之急了。
政府对茶农实行补贴,提高茶农的积极性,引导茶农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发展绿色茶园、有机茶园。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到茶区进行技术指导,把茶园真正管理起来。帮助那些龙头企业建基地,让基地加茶农的模式易操作,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实施名牌战略,依托市场整合品牌,扶持那些适销对路、有特色的茶企业做强产业链。尽快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为有诚信、有前途的企业开融资绿灯。加强茶叶品牌的宣传和促销工作,把“茶交会”开到销售地区去,既能带动消费又能扩大影响。建立和完善茶叶协会,开发研究黄山茶的综合利用,提升产业竞争力。茶叶协会在茶叶产销过程中可提供信息,预测市场,连接政府、经营者和茶农之间的管理和服务关系。通过茶叶协会来克服和解决组织生产的无序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抗御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特别是为了应对出口时遇到的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研究黄山茶的综合利用价值,诸如开发茶饮料、茶食品等,提升产业竞争力。
又到春茶飘香时,愿黄山茶能一路走好。
茶叶等级划分茶叶挥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