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叶公共品牌的困惑

2021-03-04 12:23:41热度:176°C

“我们是一个产大县,也是一个只有吃饭财政的农业大县,当年为了发展茶产业,县里咬紧牙关来加大财政投入,茶产业上来了,品牌越来越响,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只是地方财政收入仍是没有大的好转,在茶叶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维护茶叶公共品牌的成本已越来越高。”

近来,去一些茶产区调研,在听了许多赞扬声、叫好声后,有一位拥有某知名茶叶公共品牌的产茶大县县长却向笔者道出了内心的忧虑。一句意想不到的实在话,竟折射出当台湾茶前茶产业发展中一种普遍的困惑。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茶叶市场放开至今的20年来,为完成从大众茶向名优茶的战略性转型,许多茶产区政府纷纷加大财政投入,种茶补助、培训茶农、制定名茶标准、注册证明商标、打造茶叶公共品牌等。尤其是制定名茶标准和注册、打造茶叶公共品牌,使当地茶农有了一个具体的目标,提升了效益,带动了茶产业的发展。

这种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因成效明显而被国内许多茶产区仿效。可是,随着茶叶公共品牌的不断强化,这种能使当地茶农普遍受益的发展模式,也开始显现出自身的先天不足,即茶叶公共品牌的强化降低了茶农进入市场的成本,致使茶叶生产企业普遍都是设施简陋的“小而全”,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仍然难以突破。

在当前,产业发展了,茶农增收了,发展的重心已经由种植业向加工业和流通领域逐步转移,许多产茶大烏龍茶县也开始面临着从做大向做强升级的新课题。但是,面对企业规模偏小、带动乏力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大财政投入,继续维持茶叶公共品牌的财政投入已经倍感吃力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茶界人士认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是政府扶持茶产业发展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功不可没,但是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并未有太大的改变。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茶产业的发展问题,更多的是需要解决制度性的缺陷。

茶叶知名企业外公茶叶是什么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8725022 50222511 25112518 25183823 38233738 37382136 21363207 32072783'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91093) and MATCH(title) AGAINST('18725022 50222511 25112518 25183823 38233738 37382136 21363207 32072783'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