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旭日升”坠落:激进变革之痛

2021-03-04 12:08:07热度:149°C

对于中国诸多的“老品牌”而言,旭日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例子,旭日升能否被挽救?又如何消除它的这种老化呢?

可口可乐是一个神话,旭日升也是一个神话,旭日升早期的高速成长丝毫不逊色于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粉红女郎紧急招募!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用搜索登chinatea陆一个城市可口可乐,但可口可乐把故事延续了100多年,旭日升则已成了明日黄花。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01年,旭日升的市场份额迅速从最初的70%跌至30%,市场销售额也从高峰时的30亿元降到不足20亿元。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铺货。

“我们在山东和四川还有生产”,3月底,旭日集团总经理办公室一位员工告诉《财经时报》,旭日升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与此同时,旭日集团饮料部门的一位员工也告诉《财经时报》,虽然饮料销售旺季已经到了,但今年旭日升冰将不再打广告。

神话的诞生

旭日升曾是全国知名品牌,据中国饮料行业协会统计,2000年旭日升总产量103.6万吨,在中国饮料十强中排名第二,曾一度占据茶饮料7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誉为中国茶饮料大王。高峰时期“旭日升冰茶的销售额达到30亿元”,其品牌价值茶商网一度达到惊人的160亿元。

这个神话诞生于河北冀州。1993年,冀州供销社成立了旭日集团,公司总裁段恒中在考察国内外饮料市场后大胆投入3000万元用于冰茶生产和上市,当年即获得几百万元回报。1995年,旭日升冰茶销量达到5000万元。

旭日升冰茶在生产技术上颇有特点:将国际流行的碳酸加工工艺与茶饮料加工特点相互糅合,把中国几千年的饮茶习俗与现代饮料加工技术相结合,采用易拉罐和pet包装,生产出具有流行时尚和传统风格的冰茶系列饮料,既保持了茶叶的天然色香味品质,又在茶饮料中充入碳酸气,这也是旭日升“冰茶”在世界饮料史上的独创。

旭日升市场初期的销售队伍大都是从冀州本部工厂临时选拔上来的,属于“子弟兵”,许多是初中生、高中生,在集团军事化管理及整体营销策略指引下,公司内部有一定的凝聚力,也能踏踏实实地做事。分销渠道以糖酒公司为主,一个地区一家经销商,基本是传统供销体系的延续,这种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起着很大作用。

到1995年,源源不断的订单让旭日升的管理层意识到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便采取了“借鸡生蛋”的资本运营方式,利用租赁厂房或委托加工在全国开设了23家分公司。1996年,旭日升冰茶的销量骤然升至5亿元,开始了“冰茶神话”的旅程。到1998年,旭日升冰茶的销售额达到了30亿元。

临危变革

成功也引来了众多竞争对手,康师傅、统一和娃哈哈等茶饮料异军突起,市场迅速洗牌。此后,有关旭日升一系列的负面消息又接踵而来:“旭日欠款5个亿,转移资产还是没钱还”,“债主不止一家‘茶饮料大王’旭日集团被指为欠债大王……旭日升市场份额迅速丢失,到2001年年底,旭日升的市场份额从最初的70%迅速跌至30%,销售额也从高峰时的30亿元降到不足20亿元。

据一些媒体报道,为扭转局面,旭日升的管理层进行了变革:

首先是高层换血,旭日集团当时引进30多位博士、博士后和高级工程师,个个是战略管理、市场管理、品牌策划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少壮派”高手,其中集团的营销副总经理还曾在可口可乐中国公司任过销售主管。

其次,公司把1000多名原来一线的销售人员安排到生产部门,试图从平面管理向垂直管理转变。集团总部建立了物流、财务、技术三个垂直管理系统,直接对大区公司调控,各大区公司再对所属省公司垂直管理。

在公司架构方面,旭日集团也重新划分为五大事业部,包括饮料事业部、冰茶红酒事业部、茶叶事业部、资本经营事业部、纺织及其他事业部,实现多元化经营。

但相关的报道同时称,剧烈的调整也乱了公司的阵脚,一批新上任的领导与公司原领导层矛盾重重;1000多名原来工作在销售部门的业务人员调回生产部门,也打破了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变革并没能提升旭日升的竞争力,而积重难返的渠道更加速了它在市场上的败退。

安康和平茶叶祁门茶叶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