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茶产业 绿叶变黄金
种植面积从8000亩到10.86万亩;茶农种茶总收入从不足100万元上升到1亿多元……这一飞跃性的变化,发生在贵州省都匀市。
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贵州省都匀市就是个出好茶的地方。然而,在2002年之前,这里的茶产业不成气候,陷入了“名茶不名”的困境。2002年,都匀市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都匀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把退耕还林工程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地方特色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都匀毛尖茶“巴拿马国际金奖”和“全国十大名茶”的品牌优势,大力实施退耕还茶,打造了具有本土特色产业优势的都匀毛尖茶产业。
退耕还林工程使都匀茶叶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自2002年以来,都匀市累计完成工程建设11.1万亩,其中退耕还茶6.5万亩。与2002年相比,都匀毛尖茶园面积由8000亩扩大到2008年的10.86万亩,短短几年,茶园面积增长10倍多。自2008年起,都匀市每年划拨500万元作为茶叶发展基金,并积极整合各项资金1500余万元发展茶产业。因此,在国家退耕还林计划调减的情况下,通过退耕还林工程辐射带动的茶园建设,仍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递增。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让农民的收入明显提高。据统计,都匀市“十五”以前茶农种茶总收入不足100万元,2008年上升到1亿多元。目前全市茶叶产量为500吨,年产值达1.6亿元。在政策补助期内,每年全市的退耕农户可以直接拿到国家政策补助16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940元增加到2008年的3570元。都匀毛尖茶茶青价格从2001年的28元~32元/公斤涨到80元~160元/公斤,仅此一项,每年可使退耕还茶农户增收1300余万元。奉合乡大定村退耕户罗德宽在种植茶叶以前,每年现金收入不足500元,退耕还茶后,他与汇丰公司合作经营,年收入达3万元。大定村茶农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种茶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许多退耕农户从耕地上解放了出来,从事多种经营、副业生产和外出务工,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全市新增劳务输出1.1万人次,年人均劳务纯收入3000元,增加收入3300万元。每到采茶季节,还吸引了周边地州县的大量农村群众前来务工。
都匀市不断壮大的茶产业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许多房地产、煤矿、医药、建筑企业看中发展茶产业的巨大潜力,纷纷转行投资都匀毛尖茶产业,拉动了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为了吸纳更多的民营资本,都匀市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每一户进驻的企业实行每亩不低于700元的补助。政府的强力推动,带动了各种资本和资源要素向都匀茶产业聚集。都匀锦绣茶业公司投资4500万元开发摆忙乡螺丝壳片区的万亩生态茶园建设项目正在分步实施。3年内,该公司将完成集茶叶生产、茶园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茶园建设综合开发项目;贵阳麒龙房地产公司在河阳乡开垦1.4万亩荒山建茶叶基地;广西中美投资集团到小围寨开发7000亩茶园。据统计,目前进驻都匀从事种植、加工的茶叶企业共有35家,引入资本8000余万元,开发新茶园2.23万亩。
为进一步提高都匀毛尖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近年来,都匀市频频组织开展各种茶叶品牌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资深专家对都匀毛尖茶展开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挖掘都匀毛尖茶的特殊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毛尖茶品牌建设提供权威理论依据。都匀市利用各种媒体强势宣传、推介毛尖茶,不断提升毛尖茶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同时,组织各茶叶企业参加省内外茶叶展销、茶博览会、茶旅游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都匀毛尖品牌的影响力和渗透力。2009年4月16日~19日,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海茶业交易会和上海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上,都匀毛尖以其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的品质,一举拿下本届节会的最高荣誉“金牛奖”和“中国顶尖名茶”称号。5月15日~17日在中国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上,都匀毛尖再次获得“中国名茶”金奖。
站在都匀绿色成片的茶园前,一阵风吹过,阵阵茶浪奔腾翻滚,映衬着无数茶农幸福的笑脸,这样的景象格外美丽。
茶叶渣花肥浙江茶叶厂家